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2011-06-11 08:58辛彦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2期
关键词:原发癌诊断率单侧

辛彦军

(吉林市肿瘤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属多源性癌肿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同时性(间隔≤6个月)或异时性(间隔>6个月)出现的双侧乳腺原发癌,它在女性乳腺癌中的检出率,国内报道为2%~6%[1]。随着乳腺癌生存率的提高和检查手段的改进,双侧乳腺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对吉林市肿瘤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双侧乳腺癌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全部为女性,第一癌发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3±4.5)岁,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8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42例,异时性原发癌病灶间隔时间3~7年,文化程度:小学23例,中学25例,大专及以上12例。双侧病理类型相同者42例,病理类型不相同者18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设为对照组,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48.2±5.3)岁。

1.2 诊断标准

1.2.1 栓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断标准[2-4]

①肿瘤位于对侧乳腺外上象限的乳腺实质内,转移癌常位于乳腺内侧象限或近胸骨中线的脂肪组织内。②两侧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完全不同或核分化程度差异明显。③原位癌或原位癌演变成浸润癌状态,多数认为是第二原发癌最可靠的证据。④生长方式多为单发,浸润性生长,同时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皮下淋巴管有癌肿浸润。⑤首发乳腺癌术后5年以上,第一侧病灶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证据。⑥若两侧组织病理学相同,应满足乳腺癌术后5年以上,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⑦同时发现双侧病变或发病间隔期≤6个月者为同时性,>6个月者为异时性。

1.2.2 乳腺癌超声诊断标准

按Adler半定量血流分级,①0级:病灶内无血流信号;②Ⅰ级:病灶内血流信号较少,可见1~2处点状血流;③Ⅱ级:病灶内可见中量血流,存在一条长度>病灶的半径主要血管;④Ⅲ级:病灶内可见丰富血流,血管数目>4条,血管之间彼此相互交通交织成网状。诊断乳腺癌的标准如下:直接征象包括,形状不规则团块、边缘分叶状、实质性弱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无包膜、浸润性生长、内部强回声、淋巴结显示、库波韧带被浸及、血流紊乱、丰富(Ⅱ~Ⅲ级)纵横径比值>0.7,低回声区后的衰减与低回声团块纵横比≥1,穿支血管、高速高阻动脉频谱[5,6]。间接征象包括腋窝淋巴结肿大、毛刺、高回声晕、间质内纤维结构 (包括浅筋膜浅深层、深筋膜及Cooper韧带)的改变。

1.2.3 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诊断标准

对于所选病例钼靶X线片由放射科医师及乳腺专科医师共同阅片。X线钼靶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标准如下:直接征象:毛刺肿块、分叶状肿块、不规则肿块、亮环肿块、边缘模糊、小杆状、小叉状、团簇状或泥沙样钙化、高密度影、晕环、外钙化。间接征象:大导管相、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乳头内陷或漏斗征、局灶性致密浸润、漏斗征、结构紊乱、悬韧带牛角征、血管增粗、淋巴结显示[7,8]。有1个直接征象为可疑乳腺癌。具有二项直接征象,或一项直接征象兼有二项间接征象则诊断为乳腺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初潮年龄、发病时绝经率、乳腺癌家族史、放疗史以及肿块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双侧乳腺癌超声及钼靶X线诊断率比较

术前经病理学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乳腺单纯癌8例,乳腺硬癌3例,乳腺高分化粘液癌2例,乳腺髓样癌2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癌阳性患者52例,诊断率为86.7%(52/60)。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阳性患者37例,诊断率为61.7%(37/60),超声检查的诊断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放疗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的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有29例在第一癌术后接受放疗,占69.1%(29/42);对照组有36例在术后接受放疗,占60.0%(36/60),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乳腺癌术后常规放疗不是诱发对侧乳腺癌的原因。观察组第一原发癌在T1、T2、T3期时,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0%(18/60)、51.7%(31/60)、66.7%(40/60);对照组在T1、T2、T3期时,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3%(20/60)、53.3%(32/60)、70.0%(42/60);这表明相同分期的双侧乳腺癌第一癌与单侧相比,腋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发病年龄、初潮年龄、发病时绝经率、乳腺癌家族史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讨 论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常见于40~60岁及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疼痛、乳腺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改变等,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乳腺癌的筛查,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检查的诊断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P<0.05。特别是对40~49岁女性以钼靶X线作为检查手段时,患者对乳腺癌的恐惧、接受低剂量的辐射等不良反应以及接受检查时的不适应会影响到检查的进行。因此,可以首先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行钼靶X线检查[9]。

一侧乳腺癌发病后,另一侧在何因素影响下会发生第二原发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3]。找出第二原发癌的高危因素有利于加强监测和早期预防。双侧乳腺癌的家族史阳性率要显著高于单侧乳腺癌,P<0.05。这说明双侧乳腺癌有较明显的家族史。结果还表明,双侧乳腺癌患者的初潮年龄、发病时绝经率小于单侧患者,P<0.05。这提示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同时有报道显示雌激素拮抗。剂三苯氧胺可预防双侧乳腺癌第二癌的发生,同时双侧乳腺癌患者比单侧乳腺癌患者ER、PR阳性率高[10]。结果还表明,双侧乳腺癌与单侧乳腺癌在术后放疗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术后常规放疗的剂量和设计有关。且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的同侧腋淋巴结阳性率与相同分期的单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双侧乳腺癌与单侧乳腺癌某些生物学行为可能相似。综上所述,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其第一原发癌与单侧乳腺癌的腋淋巴结转移率相似,表明两者在生物学行为上存在相似点。

[1] 余科达,赵根红,柳光宇,等.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6,2l(1):66-69.

[2] 郑琳,王杰.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治[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6(5):10.

[3] 张启波,于国放,王兆信.钼靶摄影和高频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7):957-959.

[4] 丁莹,郭瑞强.高频彩超与钼靶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9):1708-1710.

[5] 张裕胜,陈金春,吴焕林,等.58例乳腺癌乳腺摄影x线征象回顾[J].当代医学,2009,15(34):189-190.

[6] 李雪梅,陈颖,栾玉学.乳腺癌的钔靶x线诊断[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39(5):459-461.

[7] 钱晓莉,司芩,黄声稀,等.不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征象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5):849-850.

[8] 郑琳,王杰.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治[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6(5):446-448.

[9] 颜晓敏,孙太明,陆清.双侧乳腺癌的诊治及预后分析(附13例报告) [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0):1879-1880.

[10] 林燕,孙强,周易东,等.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1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9):680-681.

猜你喜欢
原发癌诊断率单侧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20例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
多原发癌:肿瘤病人揪心的话题
祸不单行的多原发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