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立 浙江医院
随着现代医学、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精神神经免疫学这门新学科已成熟到了能提供证据证明大脑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联系的地步。个人的情感架构和对持续的压力的反应可能是许多药物医治、病因却不明了的疾病的真正的致病因素。临床显示,癌症不仅是生理机能的紊乱、病变和丧失,长期的心理压力影响同样是病因所在。同时,癌症患者确诊后,心理上产生的巨大压力,更进一步干扰了治疗效果。因此,要深入分析癌症患者心理压力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手段,通过疏导精神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科学诊治,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共化疗177人次,男性98例,女性79例,年龄28-34岁20例,35-50岁67例,50-83岁63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8岁,文化程度大学、中学、小学、文盲各占一定比例。病种有: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霍奇金氏淋巴瘤、食道癌等。通过访谈、观察病人言行举止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心理压力反应。
常见心理压力 (1)恐惧焦虑。由于癌症难以治愈,临床死亡率高,患者被告知病情后情感上难以接受,调查显示有20名曾想过放弃治疗,有的甚至有过轻生念头,其中有2名患者在家中自杀未遂,有1名患者在院内自杀未遂。他们求生欲望极其强烈,又感到前途未卜、希望渺茫。随着病情的发展,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过程的痛苦经历,部分病人经济上不堪重负,患者恐惧焦虑心态明显增强,表现为烦躁不安、冲动易怒、无名发火、精神恍惚、夜不能寐,甚至惶惶不可终日。(2)侥幸怀疑。调查中发现,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病人在确诊时对医院的诊断持怀疑态度,其中有数10名患者到5家以上的各地三甲医院求证是否误诊。这主要是因为癌症死亡率高,大部分病人不愿也不敢面对现实,把幻想医生诊断错误当作救命稻草,心理上怀疑、否定、排斥这个事实。另有近五分之一的患者确诊时身体感觉良好,因此对诊断不置可否,心存侥幸,拒绝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以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3)内疚沮丧。调查表明,有近十分之一的病人经济能力较差,因个人失去经济来源,花费高额治疗费用,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扰乱正常家庭生活,深感自责和愧疚,自觉对不起妻儿父母。特别是到了治疗后期,由于庞大的治疗费用,部分病人家属四处借债都难以应付相关费用,心理上开始倾向于放弃治疗,使病人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另一种情况是部分病人由于病变部位持续性地渗血、渗液及散发异味,致使周围人回避与其交往,病人产生自卑、耻辱感,心里极度沮丧,精神压力大。(4)悲观抑郁。当疾病治疗效果欠理想时,在病痛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病人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陷于深度的自闭抑郁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愿讲话,不愿吃饭,不愿活动,不愿睡觉。当得知其他病人医治无效死亡时,有近二分之一的病人出现严重的挫折感,极容易推人及己地联想到死亡,心理极度抑郁消沉,甚至强烈要求出院,企图消极逃避治疗,等待死亡的到来。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今说过:“当人自以为与神并列时,这种象征很可能将他的无意识充分调动起来,其力量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使机体重新做出正常反应。”科学论证了人的潜意识与机体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潜意识对于人体机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护理中的心理压力疏导就是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手段,通过调动患者潜意识激发其生命潜能,维持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从而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治愈信心 癌症死亡率高,民间俗称“绝症”,意味着近距离面对死亡,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大部分病人对治愈毫无信心,加之疾病痛苦难忍,不由自主地排斥生的希望,造成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急剧加重。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法如:列举治愈的成功病例、通报最新的医疗方法、分析病灶的致病原理等等,引导患者走出“死亡”误区,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无畏各种病痛,积极配合治疗。
消除心理忧虑 绝大多数病人在患病后对身前身后充满忧虑。有的病人惧怕死亡,怀疑治疗效果;有的病人不忘工作,难舍个人事业;有的病人心系妻儿,顾虑经济负担;有的病人甚至考虑到财产分割,为身后遗嘱而无尽烦扰。这些问题让病人交瘁的心力雪上加霜,无形中导致病情加重。有的病人对治疗方法犹豫不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心理层面上进行暗示干预,使每一位病人明确“生命今生只有一次,事业可以重头再来”,“活着是对家人最大的爱”,“金钱有限,生命无价”等人生哲理,消除心理忧虑对治疗和患者都是非常必要的。
提高化疗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高度的心理压力下,机体免疫力会大幅下降,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癌症患者在高度的心理负荷下诱发产生的负面心理情绪,极易使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这种精神上的副作用往往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妥善地引导病人走出心理“灰色区”,就能使其勇敢地面对病痛的挑战,从潜意识里“指示”免疫系统“顽强抵抗”,与外在的医学治疗“里应外合”,从而提高战胜“病魔”“收复失地”的“胜算”。同时,乐观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病人自我治疗的积极性,自觉地进行生理或心理上的辅助治疗,如:阅读、散步、交谈等,保持好身体和心理状态,达到巩固治疗效果的作用。
配合临床护理 临床中可以看到,癌症病人常常表现出狂躁易怒和抑郁自闭两种极端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如:疼痛难耐迁怒护士,消极抵触身体检查,拒绝接受常规治疗,误导家属埋怨护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地予以心理疏导,尽可能帮助患者打开心结,使他们保持安静平和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形成温情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治疗环境。
树立“身心”并重的护理理念 一方面,搞好培训。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每季度利用一定时间对心理护理相关理论进行重点培训,使护理人员熟悉心理护理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引导、暗示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搞好交流。邀请心理医生到科室交流,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传授心理治疗临床经验,指点心理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和难点问题,使护理人员进一步学习了解心理压力与身体健康的内在联系,树立起机体护理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先进护理理念,同时具备独立进行心理护理的业务能力。
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一是热心。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耐心热情地向病人说明用药的目的和方法,并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浓浓的暖意。二是关心。在病人化疗过程中,用语言和微笑鼓励病人,时常守在病人的身边,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用真诚的关心减轻病人化疗的痛苦。三是耐心。护理人员每天经常与患者交谈,时时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细致给予解答,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用耐心化解疾病造成的不良情绪。四是宽心。不跟病人怄气,不跟病人斗气,不拿病人家属出气,对患者的无端迁怒淡定包容,轻声细语、和颜悦色、宽心静气地做好护理,分析病人情绪波动的原因,及时引导病人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暗示 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施积极心理暗示:一是过硬的医护素质。护理人员要学习掌握疾病及化疗的前沿知识,通过展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操作方法,给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帮助他们尽快度过“绝症”的心理危机,帮助他们恢复正常情绪。二是前沿的医护成果。做好临床宣传教育、入院须知介绍、医学知识讲座,使病人详细了解癌症的致病原理、科室的治疗水平以及各种治疗方案的特点,介绍最新的癌症化疗、护理、辅助治疗的科研成果,帮助他们转变消极观念。三是成功的治疗病例。通过介绍成功病例和治疗经验,特别是典型的成功病例,请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知名专家来信答复等方法,帮助他们恢复治愈信心。四是积极的自我调节。鼓励病人多读书、多看报,多做些户外活动,多谈些家庭里的高兴事,以松弛他们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重燃生活热情。
营造舒适温馨的护疗氛围,布置好病房环境 保持床单被褥整洁卫生,保持温度、通风、光照舒适宜人,保持休闲设施配套齐全,保持一年四季有绿叶鲜花,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住宿环境,尽量让病人住得舒心、贴心、安心。开展好文娱活动。根据患者爱好鼓励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文体娱乐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看电视、读杂志等,培养多彩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气息。接待好陪护家属。鼓励家属来院陪护,尽量为他们的生活起居提供方便,使病人在平时有家人陪伴、有家常闲聊、有家庭温暖,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找到家的温馨。
1 吴美华,陈小红,刘爱琴,等. 护理心理干预改善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85-86
2 刘丛笑,陈雪梨.护理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8:89-90
3 郑伟,高连香.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在护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9,24:3271
4 马素华,郑丽娜,于焕珍.癌症病人化疗护理及心态的心理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2:85-86
5 Gabor Mate. When the Body Says No.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11
6 卢大振,华蕾蕾.世界心理学名著导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