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作用的临床疗效

2011-06-08 09:03:00叶伟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0期
关键词:牵拉咪唑丙泊酚

叶伟标

(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100)

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其化学名称为2,6-二异丙基苯酚。通过临床分析,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有其独特的特点[1],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清除率较高,可同时通过肝脏和肾脏排出体外,故分布和消除速度快,再分布缓慢。反复静脉给药一般很少引起体内蓄积,诱导的剂量较低。但是以往多作为一种麻醉用药,很少作为麻醉辅助用药。近年来研究表明,丙泊酚可以在较低的剂量之下发挥镇静去痛作用[2],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为探讨其作为麻醉镇静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00例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本次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00例研究对象为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硬膜外麻醉卵巢切除术的患者,年龄24~62岁,平均(47.8±11.92)岁。患者均无严重的器质功能障碍,无神经精神疾病,各项监测指标显示能耐受卵巢切除术。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丙泊酚组,Ⅱ组为咪唑安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基本信息及疾病症状、病程、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丙泊酚组患者5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穿刺点注入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2%利多卡因(赛罗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0.1~0.2mL,成人单次用量不能超过500mg[3]。术前准备时为患者建立手背或者足背静脉通道,随时监测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同时用2%利多卡因作为麻醉的维持治疗。切皮以前,给与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的负荷量0.5mg/kg和维持2mg/(kg·h)。咪唑安定组患者50例,切皮以前,给与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mg/h,其余治疗相同。

准确记录两组患者在注入镇静药物后的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两种药物使用后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对比两组患者镇静效果。

1.3 镇静效果判定

良好:术中牵拉卵巢时,患者无牵拉痛、无腹部激惹、恶心呕吐等;较好:术中牵拉卵巢时,患者有轻度腹部不适和恶心,但无呕吐和牵拉痛,深吸气后症状缓解;无效:患者牵拉痛明显,腹部不适情况严重或出现恶心呕吐,深吸气后无明显缓解[4]。

1.4 数据处理

总有效率=(良好例数+较好例数)/总例数×100%。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即(±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丙泊酚组患者比咪唑安定组患者起效更快,恢复时间更短,患者清醒较早,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更快,遗忘作用较好,将二者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丙泊酚组和咪唑安定组药效的比较(±s)

表1 丙泊酚组和咪唑安定组药效的比较(±s)

组别例数起效(min)恢复(min)认知功能恢复(min)运动功能恢复(min)丙泊酚组505.17±1.344.03±0.2110.78±2.2320.89±2.78咪唑安定组5015.12±3.6730.53±4.6935.25±4.5655.63±4.92 t 18.0039.9134.0943.47 P<0.05<0.05<0.05<0.05

丙泊酚镇静效果:良好30例,较好15例,总有效率为90.00%;咪唑安定组镇静效果:良好15例,较好20例,总有效率为70.00%。丙泊酚镇静效果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咪唑安定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丙泊酚组和咪唑安定组镇静效果比较[n(%)]

3 讨 论

丙泊酚是临床常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药物,多采用静脉输注的给药方式进行全身麻醉。除此之外,丙泊酚的功能还有镇静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丙泊酚镇静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脊髓γ-氨基丁酸的α-受体和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进而产生镇静效果,或者是采用交互抑制等方式使双突触或者多突触的兴奋抑制,从而抑制机体的神经兴奋传导活动。此外,临床使用中还发现,丙泊酚具有抑制呕吐中枢,对患者进行镇吐的作用,根据此特点可作为腹部手术麻醉时的辅助用药[5]。还有研究表明,丙泊酚可以直接对抗氧自由基的应激性损伤,有抗氧化、抗瘙痒和镇痛作用,可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丙泊酚的这些作用累积,使其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在作为手术麻醉镇静药物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6]。

本研究证实,丙泊酚的镇静效果总体上优于咪唑安定等镇静药物。它起效的时间较短,在较低的药物浓度下就可以发挥镇静作用[7]。同时,丙泊酚在停止输入4~5min之内就可以很快被清除,患者恢复清醒意识较早。丙泊酚的遗忘效果,使不少患者在恢复后便有饥饿感和进食的冲动。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运动功能也可以得到很快的恢复。

这主要是因为丙泊酚有很好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既可以通过肝脏代谢,还可以通过肾脏代谢出体外,长时间的静脉注射或者给药,不易在体内造成蓄积毒性。这一特点也使得丙泊酚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容易耐受。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特别注意初始的诱导剂量要比一般的剂量较低,维持剂量也要求做相应的调整。

丙泊酚作为临床的麻醉用药,不良反应较少,经过对症处理,患者的症状基本都能得到改善。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和精神症状。其中,低血压是临床最常见不良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该药能使心肌收缩力减弱,通过对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速度等进行调整,能较好的避免此情况。精神症状主要为发音障碍、牙关禁闭、意识丧失,与丙泊酚影响大脑血流和相关代谢活动有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丙泊酚的过敏反应、代谢性酸中毒和感染的发生。故在临床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进行药物的调整和急救。

总之,丙泊酚作为一种麻醉的辅助用药,镇静作用明显,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的使用量,增加麻醉的效果,同时可以很好地促进患者麻醉后的恢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张传汉,刘九红,王鹏,等.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镇静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16(5):2214-2216.

[2] 马民玉,张卫,孙荣青,等.丙泊酚防治硬膜外阻滞下胰腺癌根治术内脏牵拉反应的可行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34(4):84-85.

[3] Ghouri AF,Ruiz MA,White PF.Effect of flumazenil on recovery after midazolam and propofol sedation[J].Anesthesiology,2010,16(12):1795-1797.

[4] Smith I,Monk TG,White PF,et al.Propofol infusion during regional anaesthesia: sedation,amnestic,and anxiolytic properties[J].Anesth Analg,2010,26(7):823-824.

[5] 林培容,黄宇光.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可能的风险—丙泊酚输注综合征[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16(3):30-32.

[6] 郑清民,李师阳,肖全胜.丙泊酚防治小儿硬膜外阻滞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0,31(6):351-353.

[7] 郭伟,胡岩,颜军,等.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6(5):2214-2216.

猜你喜欢
牵拉咪唑丙泊酚
益气养阴方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体育科学(2018年11期)2018-12-07 10:28:08
左咪唑与丙硫苯咪唑驱猪体内寄生虫的效果对比试验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6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43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