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及捐献母乳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2011-06-07 10:40顾淑惠
河北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酪酸梭菌胎龄

顾淑惠

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后开始肠道喂养时,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故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很常见,经常会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胎粪排出延迟,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对喂养不耐受患儿41例的治疗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1例中,男31例,女1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对照组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体重<2000 g适于胎龄儿,除外较重窒息、心肺疾病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感染病例。出现以下条件之一者视为喂养不耐受[1,2]:(1)呕吐每天超过3次以上;(2)奶量不增或减少持续3 d以上;(3)胃残留超过上次的1/3或24 h胃残留超过总奶量的1/4;(4)腹胀(24 h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消失时间;(5)胃内咖啡样物或大便潜血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减少奶量2~4ml或停喂1、2次,排除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存在晚期代酸给予纠酸处理,排便不畅者给予灌肠排便处理,部分静脉营养保证热卡及入量。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口服250mg,2次/d。同时改用捐献母乳喂养,母乳来源一般采用其产母定时吸出的符合卫生要求的新鲜乳汁,个别特殊情况母亲不能提供母乳者,采用相似胎龄的其他母亲的提供的新鲜乳汁。这种治疗持续到喂养耐受1周。

1.4 观察指标 腹胀消失时间 、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日龄。

2 结果

2组早产儿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2组早产儿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d,

表1 2组早产儿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d,

足量胃肠喂养日龄治疗组(n=22)组别 腹胀消失时间(d)胃潴留消失时间(d)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3.2 ±0.9 3.6 ±0.9 13.6 ±2.1 30 ±5对照组(n=19) 4.6 ±1.6 4.8 ±1.5 13.5 ±2.3 39 ±7 t值3.720 4.907 3.286 4.244 P值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后开始肠道喂养时,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经常会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胎粪排出延迟,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而全静脉营养虽能改善营养状况,但不利于胃肠功能成熟,且存在肝胆、免疫及代谢等各方面并发症,不能根本解决早产儿营养问题,故早期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关系到患儿生存质量的课题。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良好建立及消化吸收功能两方面入手探讨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方法问题。

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无菌,生后数小时粪便首先出现肠球菌、链球菌和肠杆菌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随后专性厌氧菌占优势的状态被专性厌氧菌代替[3]。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建立落后于足月儿[4]。包括早产等许多因素如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疾病及疾病的治疗等可影响肠道菌群的正常建立,肠道益生菌可促进肠道菌群的建立。但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受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冲击及摄入体内后在消化道个器官的影响,经受胃酸、胆酸及小肠高渗透浓度下的杀灭和破坏,以及是否会随着环境变化发生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等问题[5]。酪酸梭菌是一种肠道益生菌,能顺利通过胃酸带,此点优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其他肠道生态剂,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生长,抑制有害肠道细菌繁殖,调整微生态平衡,从而更好促进早产儿肠道成熟。酪酸梭菌在肠道定植还可促进多种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其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起一定作用。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尤其早产儿母乳具有比足月儿母乳更优质和含量更高的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乳糖,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且成分适合相应胎龄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母亲的母乳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另有研究显示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益生菌,对婴儿的健康肠道菌群的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喂养不耐受患儿,尚不能离开监护室,故采用母乳喂养需要捐献母乳。本文中的捐献母乳来源主要来自其产母定时吸出的符合卫生要求的新鲜乳汁,个别特殊情况母亲不能提供母乳者,采用相似胎龄的其他母亲的提供的新鲜乳汁。对能很好吸吮的患儿尽量自行吸吮喂养,对不能很好吸吮的患儿给予鼻饲或滴管胃肠道喂养,能很好地促进早产儿肠道蠕动、消化、吸收等功能,能较快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状态及一定程度上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问题,从而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成熟和早产儿的发育。

1 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7-90.

2 钱向明,任静,徐丽.非营养性吸吮及金双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115例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535-537.

3 黄永昆.胃肠道菌群和胃肠黏膜屏障的监测.中国使用儿科杂志2010,27:516-519.

4 杨武,刘华,曹志琅,等.165Rrna/DNA-PCR方法对初生新生儿肠道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动态监测.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356-358.

5 Culigan EP,Hill C,Sleator RD.Probiotic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uccesses,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Gut Pathog,2009,1:19.

猜你喜欢
酪酸梭菌胎龄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
一种富含酪酸菌发酵豆粕的制备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