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2011-06-07 17:33黄金堂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钾量基本苗大麦

黄金堂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44)

莆大麦9号是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于1994年配制组合“四川150×莆6868179”,2000年完成选育出圃,于2008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大麦新品种,目前已在全省示范推广种植[1,2]。有关不同栽培措施对大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如申玉清[3]研究了氮肥用量与啤酒大麦高产优质的关系,姜丽娜、王之杰等[4-6]研究了氮素营养或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刘飞、张永平、杨永光、刘克礼、慕平和、魏自民等[7-13]对小麦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而有关大麦综合农艺措施和优化栽培的定量研究则报道甚少。为此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按照最佳模拟配合,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14],研究了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四个因素对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的综合效应,建立了以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了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措施,为指导大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试验于2007年11月~2008年4月在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前作水稻,土质为黏壤土,播前0~20 cm土层养分状况为:土壤有机质3.86%,pH=5.7,全氮0.29%,水解氮48.11 mg/kg,速效磷43.89 mg/kg,速效钾78.5 mg/kg。

表1 各因素的设计水平及编码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二分之一实施[14]。研究因素为:基本苗 (X1)、纯氮量 (X2)、P2O5量 (X3)和K2O量 (X4)设计参数为N=31,Mc=16,Mr=8,Mo=7,r=2,各因素设计水平经无量纲线性代换后相应的设计编码见表1。试验共设32个小区,其中第32区为低密度、低肥区 (均为-2水平),小区长13.34 m,宽1 m,面积13.34 m,2次重复。

1.3 数据处理

采用唐启义的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15]。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将各小区实收产量折算成667 m2实收产量,试验结构矩阵及籽粒产量、效益列于表2。根据各处理组合的产量、效益与变量因子的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产量和效益与四因素间回归方程。

(1)莆大麦9号产量与四因素间的数学模型为:

(2)莆大麦9号效益与四因素间的数学模型为:

表2 试验结构矩阵与产量和经济效益

续表2

F检验结果表明,产量和效益的二次方程与实际情况均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失拟性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四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效益间的函数关系是真实的,可以直接用此模型进行优化分析。

2.2 数学模型的解析

2.2.1 四因子效应分析。经解析,当影响莆大麦9号高产的各因子处于“平均优化方案”水平时,其667 m2边际产量分别为:2.38、1.12(负效应)、0.95和0.83(负效应),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纯N﹥基本苗﹥K2O﹥P2O5,因此,生产中高产高效的“平均优化方案”水平上,应首先增加N肥的投入,并适当增加K、P,同时保证足够的群体,培育壮苗,增强抗倒能力,提高结实率,增加饱满度,才能取得高产。

图1 基本苗与施N量互作效应

图2 基本苗与施K互作效应

图3 施N量与施K量互作效应

2.2.2 双因素效应分析。由产量函数模型不难看出,各因素间皆存在一定交互效应,但只有X1X2、X1X4和X2X4的互作达显著水平 (效益X1X4互作达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中应特别注意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协调,以及氮、钾肥的合理配合使用。

1)基本苗与施氮量对产量的互作效应。采用“降维法”固定其他因子为零水平 (X3=X4=0),求得基本苗 (X1)与施氮量 (X2)交互作用的数学模型为:

由效应曲线 (图1)可见,X2﹤0(编码值)即施氮量小于12.0 kg/667 m2时,施氮量与基本苗对产量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也就是说,施氮量少时,只有适当增加基本苗数,才能获较高的产量;施氮量较多时 (X2﹥0),二者的交互作用为负效应。说明在增加施氮量时,可适当减少基本苗数,适当争取增加分蘖数和穗粒数,也能达到较高的经济产量。

2)基本苗与施钾量对产量的互作效应。采用“降维法”,固定其他因子为零水平,求出施磷量(X1)与施钾量 (X4)交互作用子模型为:Y=349.171 43 - 1.120 83X1+ 0.954 17X4-4.487 65X12-2.737 65X42+6.118 75X1X4

由效应曲线 (图2)可见,施氮量 (X1)与施钾量 (X4)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增加基本苗数,必须相应增加钾的施用量,才能获较高的产量;施钾量较多时 (X4﹥0),二者的交互作用为负效应。说明在增加施氮量时,可适当减少基本苗数,适当争取增加分蘖数和穗粒数,能达到较高的经济产量。

3)施氮量与施钾量对产量的交互效应。采用“降维法”,固定其他因子为零水平,求出施氮量(X2)与施钾量 (X4)交互作用子模型为:Y=349.171 43 + 2.379 17X2+ 0.954 17X4-0.562 65X22-2.737 65X42+6.018 75X2X4

由效应曲线 (图3)可见,施氮量 (X2)与施钾量 (X4)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当施钾量较少 (X4﹤0)时,随着施氮量增加,施钾量的增加,产量逐渐提高;随着施钾量增加(X4﹥0),施氮量增加,产量反而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大麦高产栽培中,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必须相应地增加钾肥施入量,增强抗倒能力,增加千粒重,才能获得高产。

产量频数寻优结果 (表3)表明,大麦的四项综合农艺措施与产量密切相关,优化组合的综合农艺措施有利于大麦合理群体结构的形成,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大麦实现目标产量 (﹥300 kg/667 m2)农艺措施的优化组合方案:基本苗11.610万 ~12.390万/667 m2,适宜施氮量11.580~12.420 kg/667 m2,适宜施磷量4.722~5.278 kg/667 m2,适 宜 施 钾 量 11.580 ~12.420 kg/667 m2。此农艺措施优化组合可做为大麦生产的参考依据。

表3 大麦产量≥300 kg/667 m2、效益≥800元/667 m2的方案频次分布表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氮、磷、钾是大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高产大麦氮、磷、钾存在适宜用量和最佳配比,施氮、磷、钾肥可提高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大麦籽粒产量。在一定范围内,氮、磷、钾施用量增加,大麦产量显著提高[16,17]。本研究也表明,氮、磷、钾施用量与大麦产量存在着显著关系。

本试验表明,各项栽培措施对莆大麦9号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基本苗、施磷量、施钾量和施氮量。由此说明,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首先必须确保适宜的基本苗数,确定适宜的群体规模,在此基础上,再科学确定氮、磷、钾用量和施用技术。高产优化栽培中,基本苗及氮、磷、钾施用量的交互作用,在基本苗较少时应适当增加施氮量,才能取得高产;反之,在基本苗较多时,应减少施氮量,防止徒长、荫蔽和倒伏而降低产量。说明大麦高产栽培中应“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在氮、磷、钾肥施用量较少时呈正效应,较多时呈负效应,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种植密度的同时,氮、磷、钾肥应合理使用,才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并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最终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1]陈德禄,李清华,黄金堂,等.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选育与应用 [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 (3):36-37

[2]黄金堂,李清华,陈德禄,等.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2):16-17

[3]申玉清.不同氮磷肥用量与啤酒大麦高产优质的关系.中国大麦文集 (第二集)[C]:354-357

[4]姜丽娜,邵云,金毓翠,等.氮肥施用时期与比例对超高产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2):70-73

[5]王姣爱,贾文兰.小麦品种与氮、磷、钾肥的综合效应研究 [J].麦类作物,1999,6:53-55

[6]王之杰,郭天财,王化岭,等.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64-67

[7]刘 飞,刘正学,李关田,等.临麦16高产高效优化模型设计与解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2.4:17-20

[8]张永平,刘克札,高聚林,等.春小麦优化栽培群体形态指标及其动态变化 [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3):75-78

[9]杨永光,朱明哲,张维成,等.小麦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1:23-32

[10]刘克札,高聚林,张永平,等.蒙古西部平源灌区春小麦综合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模型的研究 [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3):90-96

[11]慕 平,尚勋武.甘春20号高产优质栽培因子优化组合研究初探[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76-80

[12]魏自民,赵越,周连仁.栽培因子对风沙土区小麦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 [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113-115.

[13]俞爱英,王福东,吴增祺,等.温麦10号优化栽培技术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1999(1):18-19

[14]丁希泉.农业应用回归设计 [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86

[15]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6]徐紹英,等著.大麦栽培生理和遗传育种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7]赵德材,陈建,申玉香.棉套啤酒大麦少 (免)耕高产的主要农艺措施数学模拟与优选.中国大麦论文集 (第二集)[C]:385-392

猜你喜欢
钾量基本苗大麦
施钾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氮磷钾积累分配的影响
施钾量对夏玉米维管组织结构与物质运输性能的影响
我的大麦哥哥
施钾量对和田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烟草含钾量的基因型差异及钾高效品种筛选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大麦若叶青汁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