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东,樊清伟,王雯雯,朱俊义
(1.通化市城市绿化管理处,吉林 通化134002;2.通化师范学院 生物系,吉林 通化134002)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sessiliflorusSeem)为五加科落叶灌木[1],其嫩茎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东北山区被人食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人们多采用反季栽培,具体过程是将短梗五加植株体移栽于温棚内,夏季让其充分营养生长,秋季进入休眠,冬季平茬,扣棚升温,从茎基部萌发大量不定芽,形成嫩茎,收获上市.在北方冬季2月份开始收割,可连续收割3~4茬,效益非常可观[2-5].本文研究其叶片结构,对指导其反季栽培管理有重要意义.
短梗五加叶片结构可利用扫描电镜在SE观察模式下观察.实验过程是将FAA固定液固定的实验材料在无水乙醇中脱水30min,再放入醋酸异戊酯内20min,而后进行临界点干燥.把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进行离子溅射镀金膜,用HITACHIS—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摄影.实验材料取自通化师范学院实验基地,海拔400m,光照充足.
2.1短梗五加叶表面观
短梗五加叶的近轴面有腺毛分布,无气孔(图1a~b),远轴面表皮具气孔,气孔多分布在叶脉处,气孔器为无规则型(图1c~f).
2.2短梗五加叶横切结构
短梗五加叶近轴面可见腺毛分布(图2a),远轴面有气孔分布(图2b).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区分明显,栅栏组织细胞长柱状,多为1层,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短柱状,细胞间隙大,有分泌道分布(图2c,d).
图1 短梗五加叶表面观
a~b近轴面上有腺毛分布,无气孔,1棒=100um;c~f远轴面上有气孔分布,气孔多分布于叶脉处,1棒=500um.
图2 短梗五加叶横切
a短梗五加近轴面腺毛分布,1棒=100um;b远轴面气孔分布,1棒=100um;c,d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形态,1棒=100um.
2.3短梗五加叶柄横切结构
短梗五加叶柄近圆形,维管束为7~8束(图3a).叶柄厚角组织发达(图3b).
图3 短梗五加叶柄横切
a示叶柄维管束,1棒=200um;b示叶柄厚角组织,1棒=500um.
刘刚等(2001)进行了刺五加、短梗五加、五加三种五加科植物营养器官的比较,结果表明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叶片结构相似,其角质层均较五加的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的差异不大,甚至无法区分.而五加则相反,其叶片与角质层均较厚,栅栏组织发达,与海绵组织有明显区别,这是长期生长于较干燥地区和全光条件所获得的特征[6].
王庭芬(1980)进行了刺五加、短梗五加、五加三种五加科植物营养器官的比较,认为短梗五加叶片结构与刺五加相似,其差异为:短梗五加上表皮细胞较短;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叶肉无栅栏组组与海绵组织之分,仅上表皮的下方细胞排列稍紧密而无间隙,下两列细胞的排列较刺五加更加疏松,细胞间隙更大,叶肉细胞近园形,气孔位于下表皮;分泌道由5~6个分泌细胞组成;叶柄横切面近园形,表皮内有由多列细胞构成的厚角组织,维管束数目较刺五加少,为7~8束,每束间有间隙[7].
但在本文研究中发现,短梗五加叶近轴面可见腺毛分布(图2a),远轴面有气孔分布(图2b).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区分明显,栅栏组织细胞长柱状,多为1层,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短柱状,细胞间隙大(图2c,d),与上述研究结果有明显区别,这可能与取材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刺五加科植物多为荫生植物,叶片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之分.但短梗五加的叶片具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说明其在育苗和栽培过程中不需要遮光,但进行反季节人工栽培,采收嫩茎时,一定要注意光照条件管理,光照过强,嫩茎叶老化快,影响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景,曾沧江.中国植物志[M].第五十四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刘凤华.短梗五加的利用价值及市场开发前景[J].生物学通报,2007,42(6):14-15.
[3]黄胜君.膳药两用短梗五加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丹东纺专学报,2005,12(2):46-47.
[4]刘建成,黄晓光,于云权.短梗五加人工林的抚育[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37.
[5]赵晓光,李红德.果用短梗五加人工栽培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09(1):86-87.
[6]刘刚,褚英新,李广哲,张春环.南北五加营养器官比较[J].中国林副特产,2001(1):14-15.
[7]王庭芬,金春英.刺五加及其相近种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0(2):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