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增加值为核心构建军工经济指标体系

2011-06-07 09:48:02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刘立民常青包彦明张放
航天工业管理 2011年12期
关键词:军品增加值核算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刘立民 常青 包彦明 张放

随着军工企业集团的组建,我国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朝着企业化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从体制上确定了军工企业集团的企业地位,但军工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问题也切实摆在了企业管理者的面前,如何评价、考核军工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业绩成为政府监管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理清军工企业的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的用以研究和分析军工企业集团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监管者而言意义重大,也是所有从事军工经济研究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军工集团经济指标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对军工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研究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报表,并利用财务数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动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情况。国资委等部门对军工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考核也集中在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几个财务指标上。这种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导向构建的经济指标体系,为军工企业集团深化市场主体定位、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树立股东回报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军工企业集团的特殊性,这种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的经济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核心目标的价值管理不能全面反映军工集团的经营目标

军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经济学上被视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军事效用和国家消费的特点。军品市场的供需主体一般具有较高的垄断性,买者是唯一的(政府或军队),卖者数量是有限的,甚至是完全垄断的。这种特殊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军工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同时还要考虑政治性、买方垄断性、高风险性和高保密性等不同于自由竞争行业的特殊问题。因此,军工企业集团的经营目标不是单一的追求高经济效益,还必须承担国家军事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受国家武器装备采办体制的影响,以高、精、尖为目标的军事装备型号任务往往具有研制多、批量少的特点,军工企业集团很难实现规模经济,经营模式往往是不经济的,“股东权益最大化”只关注军工企业集团经济效益的一个方面,用来评价、考核军工企业集团有所偏颇。

2.军品资金运动轨迹与科研生产活动脱节,财务指标不能客观反映业务发展情况

军品市场的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与普通商品市场有较大不同,其市场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供给方(军工企业集团)之间的军品生产权竞争,即军工企业集团为承揽军品任务在军品立项阶段的竞争;另一个是供给方与需求方(军备采购部门)之间的军品价格竞争。

首先,军品生产权竞争一般发生在军品的组织生产过程之前,往往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资源,而大部分前期投入只有在产品立项成功之后才能在正式的研制(或生产)合同中得到相应的资金补偿,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入滞后于军品科研生产活动。

其次,军品的价格竞争过程更加复杂,由于国防刚性需要与有限的军费开支之间的矛盾,供需双方利益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决定了军品价格的确定非常困难,供需双方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才能达成一致。基于国家安全利益需要,军工企业在产品价格未定、合同未签、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仍需组织开展军品的研制生产活动,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流动与军品科研生产活动不同步的现象。

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要求,企业收入和收益的确认应以合同或付款情况为依据,上述两种竞争势必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确认当期的经营活动收入、成本和收益,造成财务指标所反映的企业资金运动轨迹与企业实际科研生产活动存在脱节现象,财务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业务发展情况,影响了财务指标的客观性。

3.在目前的定价模式下,财务指标不能客观衡量军工集团的价值创造能力

目前,我国军品价格管理体制是在遵循“保本、微利、免税”的原则下实行国家定价,其方法仍主要是1996年实行的“成本加成率”,即完全成本加固定利润率的定价方法。这套方法在协调、平衡各方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军工企业集团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看,这种定价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固定利润率制度下,军品经营活动不可能实现较高的收益,即使军工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实际得到了较高收益,也会通过财务手段隐藏超额收益,在会计报表中不予反映。

◆以成本为定价基础的定价机制,导致军工企业主动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内在动力不足。

◆由于军工企业资产规模大(折旧大)且专业性强,不仅效益不高,还要投入巨大的维持、维护经费(国家虽然有所补贴,但仍远远不够),这会对企业收益造成一定影响。

◆军品审价过程十分复杂,牵扯了企业的大量精力,由此带来的审价成本也加重了企业负担。

因此,在这种定价模式下,以利润或经济增加值(EVA)等收益性指标来衡量军工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能力有失公平。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由于军品的特殊性,在分析军工行业经济发展问题时,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价值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客观反映军工行业的经营成果,科学评价军工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能力,有必要在现行军工企业集团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引入增加值指标。

二、增加值的概念与应用

1.增加值的概念

增 加 值(Value Added,VA)又称附加值或追加值。其核算最早起源于17~18世纪英国原始的国民收入估算,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领域。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经济管理学家拉克尔(A.W.Rucker)和德国的经济学家雷曼(M.R.Lehman)将增加值应用到微观经济管理领域,用来衡量企业的产出能力或效率,使其在解决劳资纠纷、增强企业的团体意识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拉克尔将增加值定义为产出价值,认为增加值是企业的生产活动附加于原材料及劳动之上所增加的价值,强调了员工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增加值的多少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拉克尔在分析了美国50年的“人的因素与增加值关系”的资料后,提出了著名的拉克尔系数,即工资在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拉克尔系数被不少西方企业用来衡量员工薪酬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企业的劳资矛盾。

雷曼认为增加值就是企业新创造的价值,由工资、交易税、营业税和利润等之和构成,并提出了以增加值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法,用于分析企业产出能力,如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资产生产率、劳动分配率等。

日本学者竹山正宪随后提出了粗附加值和纯附加值的概念,对拉克尔和雷曼的学说进行了折中解释。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后来又将服务等无形产品引入增加值核算,提出了企业增加值就是企业对社会贡献价值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增加值的理论。从7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公司率先编制了增加值表,荷兰、挪威、丹麦、德国、意大利和瑞士等国的公司也纷纷效仿;到90年代,增加值核算在欧洲和英联邦国家已经相当普及。

我国的增加值核算起步较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主要是为了对接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直到1991年,国家统计局陆续出台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等制度文件,我国增加值核算才逐渐步入正轨。随后几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也开始了增加值的核算,在此期间,根据我国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基层企事业单位也开始计算增加值并上报相关报表。由于企业增加值核算过程过于复杂,加之其核算标准在各行业很难统一,为了确保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准确性,2000年以后各地方政府统计部门陆续取消了企业《增加值统计报表》的上报任务,改为在《财务状况表》(统计调查表)中增加成本费用等相关调查内容,由政府统计部门核算增加值。

从增加值核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增加值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核算服务,其应用也局限于宏观经济领域,在企业微观经济管理中鲜有触及,这也是造成基层企事业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不关注增加值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军工行业,为了行业管理需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始终要求基层军工单位进行增加值核算,其统计制度对军工企业的总产出、科研总产出、增加值、科研增加值等指标的核算方法和调查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及要求,并对各军工集团公司上报的增加值进行汇总得到军工行业增加值数据,进而为军工行业经营管理服务。

2.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中对增加值给出了明确定义。增加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其具体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生产和服务活动的成果进行核算。收入法也称分配法,反映了增加值的内部构成,其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和收入法是从不同角度计算增加值,在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一致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企业的实际核算过程中,由于生产法的中间投入和收入法的4个构成项均取自财务基础科目,而总产出是统计口径指标计算当期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总价值,所以可能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要规定只以一种方法作为基本计算方法,另一种作为补充和验证方法。

现行统计核算制度中对生产法和收入法制定了很多详细的规则,但这些规则中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准确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设计的,其目的并不适用于微观企业管理,增加值作为企业价值管理核心指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增加值对军工集团的适用性

增加值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能够规避军工企业财务指标与科研生产脱节的现象,对军工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具有独特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创造的价值。

增加值指标立足于“价值创造”的理念,核算过程中不仅包括了所有者和股东关注的利润,还包括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费用项目,肯定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劳动者的作用,明确了企业创造的价值在个人、企业、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企业创造的价值。

二是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军工企业的经营成果。

军工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其市场变化规律、价格形成机制与一般民品行业存在明显的区别。目前在大多数军工企业中,受产品定价难、生产周期长、军品结算滞后等因素影响,财务指标与科研生产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增加值是基于生产角度反映企业产出的指标,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军工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是有利于揭示军工企业的经济发展规律。

企业开展经营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定量分析、业务分析和行为分析等方法,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目前通行的企业经营分析主要是基于财务指标的分析,对于以军品生产为主的军工企业并不适用,而增加值指标与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契合度较高,尤其是在月、季度的经营分析中,可以较好地解决由于财务决算滞后带来的数据失真问题,同时也便于分析企业微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所以,基于增加值指标的分析,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军工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更有利于揭示军工企业的经济发展规律。

三、以增加值为核心的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军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具有一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性。同时,军工企业又肩负着国防建设的重任,是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核心力量,必须无条件、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在“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方针下,军工企业呈现出国家任务和经济发展并重、军品和民品业务并举、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并行、商业性和非商业性兼具等诸多双重属性。

目前,国资委实行以EVA为核心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偏重财务评价,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为主,引导央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仅基于财务信息的量化指标缺乏对军工企业特殊性的考虑,不能充分反映军工企业为员工、社会、国家等除股东以外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因此,应建立一套以增加值为核心、EVA为辅的军工企业集团经济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以增加值作为核心指标来全面评价军工企业新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好地体现军工企业完成国家任务所具有的公共属性;以EVA为辅助指标,重点考察军工企业民品经营创造的价值,引导民品经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更好地体现军工企业民品经营的市场属性。

军工企业可以根据增加值核算系统开展日常评价分析,通过计算增加值率等诸多比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创造的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客观反映军工企业的生产成果和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增加值的形成和分配构成分析,反映企业创造效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情况,为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提供有效信息。以增加值为基础,用以下指标开展经济分析,见表1。

由于军工企业内部性质较为复杂,笔者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增加值分析的延续性和可比性:

◆建立统一的增加值核算框架体系,规范核算项目,保证统计核算方法在单位间、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一致性。

◆建立增加值核算的标准台账,完善数据采集全过程控制体系,方便增加值核算的原始数据的追溯、整理和分析。

图1 以增加值为核心的经济指标体系示意图

◆编制增加值核算基础表,规范核算方法和流程,方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填报、查询和分析。

◆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增加值核算的准确性。

与其它指标相比,增加值更能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新创造的价值。尤其对军工企业集团而言,增加值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军工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重视增加值核算在微观经济中的应用,建立以增加值为核心的军工企业集团经济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地衡量军工企业集团的经营绩效。军工企业集团也应重视增加值核算,通过增加值核算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营造增加值管理文化,使企业所有人员都能真正理解增加值的核心价值,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表1 以增加值为核心的常用经济指标

猜你喜欢
军品增加值核算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四川化工(2022年3期)2023-01-16 10:43:31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消费导刊(2018年9期)2018-08-14 03:19:56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09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