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继 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当前,高校信息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许多亟需深入解决的问题。高校信息化,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整合了教育的系统,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图书资源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生活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使高校教学逐步建立起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但是,在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高校信息建设与教学科研结合得不够紧密的问题凸现出来。
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校的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高校,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快速现代化;网络资源、图书信息、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数字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教学软件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为教学提供了开放的平台。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则改变了教学的时空和模式,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种社会化状态,远程教育被广泛采用,教与学的手段灵活多样。
由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师生互动的情况复杂,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1)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新型课程教学的理论与模型尚不多,相反,信息技术却逐步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同化,成为强化现行模式的工具。(2)教师参与教学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适用性不足,甚至国家精品课程的更新率、开通率和使用率也不高,因此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层面的集成明显不足。
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单向传播及其对课堂教学生动性、互动性、独立性的影响。从教的角度看,由于传统教学观念习惯的延袭,课程教学时间紧迫、获取和传授知识便捷等,多媒体、网络已成为传授大量知识信息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对教学的调控力;从学的角度看,由于学生考试内容和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多媒体的简单化使用影响了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许多学生只侧重于听、看、记。
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单向传播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养成了依赖网络、贪图便捷的习惯。他们倾向于把学习简单地看成是寻找所研究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活动,试图用浏览的方式来解决基于互联网的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因而把任务简化为寻找能够从中发现答案的某个页面或某个完善的来源”。[1](P15)
“不同的媒体可以被用来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学习,技术的应用与特定认识论框架有关。”[1](P13)要解决高校教学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不能只从信息技术来推演教学应用,而应该从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入手,思考教学信息化的目的、途径和手段,建构新型课堂教学范式。
CSILE是指计算机支持的有目的的学习环境。它将为学习者搭建脚手架,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形成和自我调节作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从条件的创造转向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推动价值生长,要通过网络环境的建设,协调“情境”、“协作”、“会话”,实现“意义建构”。
促进学习者的课堂学习动力是教学信息化目标理念的核心。以来源为标准,学习动力可分为外部动力、内部动力、任务动力等。外部动力包括分数与文凭、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竞争与合作,以及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等;内部动力包括兴趣、需要、态度、情绪情感、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性格、意志和动机等;任务动力是一种把学习看成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动力。具体到课堂层面,外部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同伴,内部动力主要来源于主体性要素的激发,任务动力则来自知识、原理、实践、实验等。完成教育者规定的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区分其他学习的根本所在。在课堂层面的这三个动力维度中,任务动力具有贯穿性、具体性。在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中,要把发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重点放到促进任务学习上来,防止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只是促进泛化的主导性、主体性。
要用新理念提升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内涵,这其中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等各个方面。
1.坚持课堂教学中心观 信息技术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模式,催生了网络教育和虚拟课堂,并使自主学习模式得到空前发展,网络大学付诸实践。但是,目前信息技术仍然没有改变高校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因此,一方面,高校教学应该进一步推动基于网络的新教育模式;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深化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造。
2.突出教学过程、内容优化观 信息技术应用可以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和内容优化,促进任务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长。教学内容是课堂学习中的任务性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的知识性、物质性材料,是按照课程性质结构组织起来的学习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心在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深化学习资源、设施支撑观 在继续完善信息技术设施和数字资源的同时,高校要根据课程、学科的特点和需要,提高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的针对性。要把制度性要求、学习规范、人文关怀纳入到学习资源和设施的支撑体系之中。
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革新不仅要着眼于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更要推动现行教育观念、教学环境、教学体系、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的变革。不仅应该适应学校二级管理格局和课程管理的需要,还应该围绕课程教学建立和开发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模式。
1.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全面优化课堂管理 依据工作流程业务流程再造理论(BPR)的基本思想,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使影响教育质量的每个因素,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受到控制。
2.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和学开展多方面评价 我们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对教师教学状况的评价。具体来讲,应该深化对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评价,引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实施课前、课堂、课后学习的全流程管理,实施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知识、能力、情感发展情况的全面评价。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重组教学过程,协调“教、学、评”三方作用,均衡三方张力。根据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学过程进行“IT--课前”、“IT--课中”、“IT--课后”三阶段管理。应该重点提供教学设计模板、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交流系统,辅助教师开展课前指导、课中教学和课后强化;提供虚拟实验室、网络课程、视频点播、案例库等资源,辅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操作性练习;提供教学门户、虚拟学习社区、在线考试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全面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资源支持、交流互动、教学评价、学习管理等问题。
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按阶段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教、学、评的具体安排可见下表(参见表1):
表1 教、学、评安排表
随着宽带、高速、多媒体、流媒体的发展, Internet技术以更具人性化的互动方式推动着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变革。除传统的文字、图片等形式以外,教学内容还表现为教学软件、教学多媒体、动漫、远程实录等多种呈现方式。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一般素材类教学资源 包括素材类教学资源库、数字化图书馆,文字、图片、多媒体等材料。
2.按课程教学组织的资源 包括精品课程网站,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案、论文、试题等资料;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开发的应用软件等;与课程相关的学生优秀学习作品,等等。
3.实践性教学资源 包括生产现场实景、虚拟实验实训场景、产品样板等。
可根据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门户驱动的一站式服务应用模式。Jay Cross指出:“75%~80%的学习发生在非正式学习活动中,只有20%的学习发生在正式学习活动中”。建立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以课程为中心的门户驱动的一站式服务应用模式可为正式、非正式学习提供支持。学习者一旦登录教学门户,便可在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系统中漫游,充分享受一站式自助服务。为此,必须维护和增强智能平台的以下功能:
1.增强互动交互功能 在教学活动方面,应该按照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解决信息化环境下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实现课前的远程交互和课中的人机交互。
2.增强教学管理功能 智能平台集成了教与学的互动管理,提供网络设备管理、网络用户管控、网络系统监控、网络运行服务等多项管理功能,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活动管理和底层网络运行管理的统一。高校应该积极开发教学交流系统和虚拟学习社区,实现教师、学习者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多边交流,促进课堂的交互、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 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