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梦晋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自2008的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中央政府果断出台一系列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互搭配的宏观调控措施。中国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2009年中国的财政赤字额已经达到7781.6亿元,占GDP得2.3%。这表明中国的财政赤字问题一直在延续,而已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如果不好好处理这个问题,会阻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本文选取中国财政收支差额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支出额-财政收入额)为解释变量,用DEF表示;选取经济增长作为被解释变量,用DGP表示。由于2007年为财政盈余即收支顺差,文章选取1990-2009年年度数据为样本区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官网、中国金融网。由于对变量取自然对数不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并能消除异方差,本文对GDP、DEF年度数据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 LN(GDP)、LN(DEF),并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显示,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并有不断扩大趋势。
由于经济时间序列大多数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产生“伪回归”的现象,必须先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是检验序列平稳性的常用方法,包括DF检验、ADF检验以及PP检验等。笔者采用了ADF检验方法,分别对原序列、原序列取自然对数序列以及其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1990~2009年GDP、DEF年度数据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利用Eviews6.0(破解版)计量软件,进行ADF单位根的检验方法,从表2中得出的结论:GDP、DEF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均不能通过10%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即存在单位根,因此序列非平稳。而LN(GDP)和DLN(DEF)分别通过了1%和5%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ADF统计量分别为-5.873975和-2.050332,分别小于临界值-4.667883 和-1.961409,即它们不存在单位根,序列是平稳的。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出的结果如下:
LN(GDP)t=6.530436+0.700674LN(DEF)t
(9.631545) (7.272434)
可调整R2=0.731973 DW=0.669214 F=52.88830
从回归结果看,回归系数b1=0.700674,通过了1%的置信水平,因此显著为正。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协整理论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蕴含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果涉及到的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的,而且这些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称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EG两步法;二是Johansen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第一步:对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可得:
LN(GDP)t=6.530436+0.700674LN(DEF)t
(9.631545) (7.272434)
可调整R2=0.731973 DW=0.669214 F=52.88830
第二步:对方程生成的残差u进行EG检验,即运用EG回归:
ΔUt=β1ΔUt+β2ΔUt-1
对方程生成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不存在单位根,则可以认为上述个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残差U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残差U的单位根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LN(GDP)与LN(DEF)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从上式可以进一步得出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且财政赤字额每增加1%,会促进经济增长0.700674%。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由脉冲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短期内 LN(DEF)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会对LN(GDP)与反向效应,先变大再逐渐转向正的效应,大约在第四期前半段为正的效应,之后这种影响逐渐变大。
从以上可得出:第一,从回归结果分析中得出,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另外,回归方程同时表明LN(DEF)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对应的LN(GDP)就增加0.700674个百分点;第二,财政收支差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且财政赤字额每增加1%,会促进经济增长0.700674%。第三,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短期内 LN(DEF)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会对LN(GDP)与反向效应,先变大再逐渐转向正的效应,大约在第四期前半段为正的效应,之后这种影响逐渐变大。
针对我国目前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的现状,基于将我国的财政赤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财政赤字过大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财政赤字的过度扩大,逐步控制和适当压缩财政赤字规模,加强财政支出方面的管理。①细化支出改革,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②建立健全财政赤字预警体系和控制体系。一是建立全面的统计预警体系。二是建立赤字评估和控制体系,以便相应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及财政政策,更好地防范财政赤字风险。③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为此,一是要完善地方债务的专项统计制度;二是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三是地方政府支出安排中要引入决策民主化。
第二,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应充分利用当前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稳健性财政政策转变的时机,减轻以出口贸易导向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着眼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调整。首先,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其次,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