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英
(南京供电公司 计量部,南京 2100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江苏省将在2010—2014年间完成系统的建设,实现远程抄表和费控。
系统采集的内容与电能表内存储、上传的数据相关,以往的低压用户使用的是普通电子表或者复费率表,表内存储的数据只有电量,内容单一,而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广(费控)智能表能测量、记录、显示当前电能表的总计及各分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运行参数,如果将这些数据采集到主站加以利用,就可以实现相关的高级应用,大幅度地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目前电力公司一般每年都给用户发放一封年度用电情况告知书。以江苏居民客户为例,目前的抄表结算周期为2个月,用户所能看到的是一年中的6个电量(如图1),这对用户来说是比较粗略的,时间上也相对滞后,不符合信息时代人们及时、详尽地掌握与自己切身相关信息的愿望。实现远程抄表以后,主站每天都能采集电能表电量,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个高级应用平台,计算用户每天的用电量,绘制一个日用电量曲线组图(如图2),包括峰电量、谷电量和总电量,以及对应的专业分析和用电提醒,实时地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用户可以利用户号进行登录网页或电话查询,这样用户对自身的用电情况就非常清楚。这种实时透明的用电信息、专业贴心的服务也能消除用户对月度(双月)电量波动的不理解,减轻电力企业的服务压力。
图1 某用户年度双月用电情况
图2 某用户月度日用电情况
实现远程抄表的系统链上包括电能表、终端、无线信号以及主站信号解析等环节,这些环节的可靠性不可能都是100%,因此远抄电量有一定概率的差错性,所以搭建一个用户异常用电智能研判平台对提升电量电费业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异常用电智能研判的可靠性取决于研判的数学模型,模型是否优化取决于3个方面,一是计算模型是否合理,二是采样数据是否合理,三是阈值选取是否合理。
通过异常判断提醒,工作人员可以对电量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确实存在问题,则把问题解决在电费发行前,即关口前移,不会对用户的电费缴纳造成影响。
每个用户都签订了用电协议,协议中包括用户的最高负荷,比如:一般的居民用户为8 kVA,也就是用户的负荷不应超过这个负荷,尤其是不能长时间或频繁的超负荷运行,如果长时间或频繁超负荷用电就属于违背合同要求用电,需要对其进行用电管理。
信息采集系统提供了这样一个低压用户有序用电管理的平台,电流值是判断用户负荷的标志性参数,以召测频率1次/h为例,一天有24个采样点。如果连续一周出现超负荷标志,报警提醒实地分析用户负荷特性,确认是否有增容的必要。
通过负荷检测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负荷管理,同时对电源点的建设也能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低压分台片线损管理是近年来供电企业一直在开展的工作,但是之前缺乏技术手段和平台支撑,因为没有实现远程采集,所有的电能表都是人工抄表,一个台区下所有的表不可能实现同时抄表,这样低压分台片线损计算值的精确度会受到影响。
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后,用户电能表每日零点电量冻结并由终端发送至主站,对应的配变零点冻结电量也通过终端发送至主站,这就为准确计算台片线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数据采集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构图
通过专用的分台片计算软件即可实现台片线损计算,为后续降损节能提供明确的改造区域。
目前电能质量的监测主要依靠电压监测表,供电系统按照电压质量管理要求设置电压监测点,部分类型的电压监测表也带有电压谐波分析功能,且电压监测表没有接入电流回路,所以只能实现电网电压参数的监测和分析,而无法实现电流谐波的监测,也就是无法实现对用户负荷性质的监测。
随着电能表功能的扩展,完全可以实现电压值的采样以及电压、电流谐波分析功能,这样不仅实现了对电网自身电压参数的监测,同时也能对用户的负荷特性进行监督,这些参数经终端上传至主站,通过专业的分析软件对污染源用户实现精准定位,为电力企业合理治理污染、有效净化电网提供了技术手段。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远程抄表和费控的基础上,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相关扩展功能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节约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