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张提及他上高中的儿子,一脸无奈: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匆忙洗漱,疾步到学校;一日三餐全在学校解决;晚自习后,回家就钻入房间看书、睡觉;周末经常加课,整天来去匆匆,见首不见尾。加之小张常有应酬,儿子正处叛逆期,虽然每天都在家,可经常碰不到一块儿,愣是没机会说上几句话。小张不禁感叹:这儿子现在简直就是个“隐形人”,抓他不着,难以沟通呀。
“隐形人”,多么确切的比喻。推及自己,几多感触、几多反思,不由涌上心头。
自从在县城工作、安家以后,我便远离了守着故土的父母双亲。虽然思乡心切,但那完全没有规律、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整得我是晕头转向、难以招架,根本顾不上回家。就连那串唯一能与老家、父母相通的电话号码,竟然也会时常忘了按下。
偶尔父母打电话给我,我经常也是用一句冰冷的“正忙着呢”,极不耐烦地挂了电话,只剩父母那句“你忙,有时间回家吃饭”在耳边回绕。一来二去,父母的电话少了,沟通的机会更少。想必,已近风烛残年的父母,肯定每天也在枕着思念、念叨:这孩子怎么就成了“隐形人”呢?
在单位,我渐渐感到一种危机:与领导、同事的关系正在疏远。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领导一天也不会和我多说上几句话,更别说谈心、聊天;同事有聚会、有饭局,叫上我的次数也在减少。有时不禁自怜,难道自己就这么不合群、讨人嫌。
先前并不是这样。初到单位,我也是积极工作、事事争先,极力与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可天生家境不好、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与领导说话便脸红局促,有时干脆绕着领导走;不打麻将、不爱喝酒、不好闲聊,自然与同事少有沟通,鲜有默契;偶有出席场合,也难以表现得落落大方、神态自然;有表现的机会,更是胆小、不好意思、慢人半拍。自我检讨:时间久了,不成一位可有可无的“隐形人”才怪。
留意周围,“隐形人”还真是不少。偶遇初中女同学小李,身形窈窕,气色红润,与学生时代的她判若两人。寒暄、闲聊中,知道她正要去练瑜伽;每天逛街购物、聚会搓麻、美容健身,日程满满,不亦乐乎。忽想起曾听同学说过,小李嫁了一大款。我打趣她:你现在小日子滋润呀,嫁了一位好老公。
哪知她却一顿牢骚:好什么好?整天看不见他的人影。不是和客户谈生意、吃饭,就是外地出差、要账;他的脑子里只有他的生意,他的钱,根本不管我们娘俩怎么过;想和他吃个饭、聊聊天、去旅游,简直是奢望,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从她略带得意、透着嗔怪的言语中,我明白了:老公,于她、于家而言俨然成了“隐形人”。
邻居老李是单位的一把手,每天早早出门,经常酒醉而归;他爱人是忙了工作忙家里、忙了孩子忙老人,老李根本搭不上手。文友小王,为了写点稿子,挣俩小钱,每天下班回家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闭门造文,家务事、孩子的事一律不闻不问,弄得家庭矛盾升级,亮起红灯。以上事例中,夫妻都互为“隐形人”。
细究起来,成为“隐形人”,大都并非出自本心,皆因事务繁忙、心乏自信、存有误会、缺少沟通而起。若是孩子、家人隐形,那就创造机会,多些交流;若你也是家庭的“隐形人”,那就尽量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若你疑是职场“隐形人”,那就努力再提升素质、广为交际。想必,有一天,当你或周围的人不再“隐形”,那快乐与幸福也将不再“隐形”。 (河北 张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