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和英
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恩施 445000)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10%,约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近年来,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逐渐增多,相比老年脑卒中患者,这些人大多心情抑郁、烦躁易怒,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护理,对健康的恢复失去信心,增加了治疗的难度[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必要。现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策及效果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 本组50例,男30例 女20例。其中机关人员15例,教师6例,个体经营者13例,工人9例,农民7例。年龄23~48岁,平均38.8岁。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梗塞17例,TIA9例。被调查的患者神志清楚,检查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言语功能存在。
1.2 心理干预效果评分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问卷取自心理卫生评定手册[2],严重程度采用1~5级评分方法。由心理测量师统一讲解指导语、评定目的和方法,以提高其合作性,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内容做出独立的评定。问卷采用集中答卷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以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P<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变化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由于中青年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患者大多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给予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改变日常的角色行为和减轻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在患者面前不谈公事,不涉及家庭生活压力问题,鼓励患者自我控制,自我监察,从而将负向情绪转换为正向的积极乐观心态,从而能够安心养病。同时,既要让患者配合治疗,又要让其意识到危险因素的存在。除此之外,应将患有严重同类疾病的老年病人和他们交朋友,讲述他们年轻时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或者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以及工作太忙,使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以至于现在不得不饱受疾病的折磨。通过与患者这样的交流,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病情的重视,并积极配合治疗。
2.2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根据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患者,采取单独或集体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脑卒中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康复护理等知识,给予耐心启发、诱导、鼓励其叙述对疾病的看法等内心真实感受,理解同情、分担患者的痛苦。对于好猜疑的患者,我们通过对患者关心爱护,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与误会。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做到大方、自然,并注意传递情感的技巧,同时给予鼓励与安慰,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增加了信任与安全感。当他们的心情放松以后,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接受治疗和护理。
2.3 建立充分的支持系统 本组病人由于患病前后自尊心理反差极大,所以我们由责任护士为病人创造关怀温暖的环境,鼓励病人亲友探视,强化社会、家庭支持,指导他们在感情上给予安慰关心,在生活上给予照顾,让病人体验到亲人的爱、社会的温暖,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并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患者,尽量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对患者的合作和进步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
2.4 做好出院指导 出院前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讲明坚持治疗、锻炼的重要性,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锻炼方案,告知科室咨询方式,出院后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医疗、饮食、训练等问题均给与详细解答及正确指导,定期随访。
50例患者治疗后SCL-90各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尤其表现在强迫症状、焦虑及抑郁症状方面(P<0.01)。(见表1)。50例患者除2例不配合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表1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SCL-90有关症状评分比较(n=48)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问题,卒中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3,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SCL-90量表症状评分患者在强迫、抑郁、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方面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说明中青年卒中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其中尤以抑郁和焦虑症状最明显,与相关的报道相一致[5~8]。50例患者中,比较突出的有偏执、敌对心理13例,抑郁、焦虑心理24例,这两类人群之所以突出,反映了当患者患病以后,机体部分功能丧失,心理上受到打击,害怕留有残疾,继而产生悲观失望心理,由于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担忧,心理上失去平衡,表现为沉默寡言,愁眉不展,自我封闭,对任何事都毫无兴趣,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所以当面对医护人员治疗及家属安慰时候表现为敌对抵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解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加了治疗的信心,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3:31-35.
[3]朱霞东,邹文华.脑卒中病人心理健康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949-950.
[4]张满萍,孙海霞.脑卒中病人不良心理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1,25(7):1835.
[5]杨富英,邓丽芬,邹志军,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2387-2388.
[6]贺朝里.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挪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68-70.
[7]闫迎霞,郭昌荣.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601.
[8]胡契.心理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2006,21(3):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