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及思考

2011-06-04 02:20吴梅芬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
关键词:国歌爱国爱国主义

吴梅芬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象征。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儿女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指引我们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义不容辞。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特殊手段,在贯彻爱国主义精神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为主体,我们有必要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现象及原因,并对今后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更好地实施爱国主义精神提出建议和措施。

一、爱国主义与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爱国主义精神是人类古老的情感,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象征。它既是一种长存于民族意识中的强有力的民族精神,也是民族整体意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我国,对于“爱国主义”这个概念的界定是有不同理解的。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具有阶级性的,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他们认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凝结而成的情感;也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和自己祖国的一种价值关系,包括人们对祖国的认识、热爱,体现出的是一种价值,而且由此产生的一种肯定的观点;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柱1。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绝而形成的一种极为深厚的感情。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包括热爱自己出生的民族,热爱自己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地,尊重本民族的宝贵传统和共同语言,珍视本民族的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它既为自己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无限喜悦,又为国家、民族的困难和不幸满怀忧虑2。

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

每个人每种群体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艺术家也不例外。文学家以朴素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机智;建筑家用优美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祖国山河的壮丽与隽美;绘画家用缤纷绚丽的色彩渲染出祖国丰富多彩的壮丽景色;音乐家则用跳动的音符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深依恋之感,也用音响的形式唤起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

爱国是一切具有正义感和使命感的人们自然的感情,但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却不是自发的,特别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更需要通过教育、实践、升华才能逐渐形成。3音乐本身通过音响的方式来宣泄情感的,而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往往与国家的政治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它具有阶级性,是为上层建筑服务的,所以音乐教育也是实施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之一。但是和其它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不同,音乐教育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单纯的字面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媒介——声音。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有规律的乐音运动构成特定的音乐形象与听觉艺术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是音响、时间、表现、感情的艺术,它的物质材料是音响,必须在音响的流动中进行和存在。音乐和诗歌不同,黑格尔在它的《美学》第三卷中把“诗”中的声音和“音乐”中的声音进行对比,认为诗中的声音“是一种独立的感性客观存在物,作为情感思想和观念的单纯符号,正因为它只是这种符号,它就具有本身固有的外在性和客观性。”而音乐“并不同于以声音来组成语言的词,而是任声音独立的成为音乐的因素,正因为它是声音,就把它作为目的来处理。因此,声音系统,由于不是用作单纯的符号,就获得了独立自由而变成一种表现方式。”4音乐家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把自己内心对国家、民族的深厚的情感通过音符呈现在书面表达上,然后由歌唱家、演奏家,经过他们二度创作展现出来,人们只能通过声音去感受作曲家的意境,因此“音乐”与“诗”中声音的客观性就形成了对比。

音乐家如何使人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音乐教育是引导启发的有力手段,尤其在引导中小学生领会作者意图,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5爱国主义的概念通过音乐表现出来,音乐教师把这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形态通过教学手段展现出来,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育、育人的全过程中去……”对中小学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国情感教育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重要的内容。音乐教育是一个以审美功能价值为核心的功能网,正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当前,贯彻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朝气蓬勃,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此,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义不容辞。

二、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在不断提高,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手段、教材的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学生对爱国歌曲的熟知程度

1.对国歌熟悉程度的调查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爱国歌曲中,最熟悉的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深沉厚原,慷慨激昂,在抗日战争中,它曾鼓舞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奋起抗日,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但当今,随着流行歌曲的普及,国歌已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全国人大代表罗美元根据《长沙晚报》特别专题“唱起来,别让国歌尴尬”,提交了关于加强国歌教育力度的建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对公民进行国歌教育的力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国歌的教育力度是不容忽视的。笔者对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第一中学和实验小学的学生(每个年段10人)进行国歌熟悉程度的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能够完整唱出国歌的占总人数的89%,只记住旋律的人数占8%,完全不会唱的人数占3%。由此说明,在学校当中对于国歌的教学情况比较乐观,但这只是对一个地区的调查,还不能说明国歌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国歌的重复出现的次数还是比较少,而且,在很多场合,都由原来的“唱国歌” 改为“奏国歌”,不但使国歌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也阻碍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要加强对国歌的相关教育,增强学生对国歌的认知程度。

2.对爱国歌曲熟悉程度的书面调查

笔者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制定了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爱国主义歌曲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见附表1、2、3)。

表1 学生对爱国歌曲的了解情况和喜欢程度

表2 学生对爱国歌曲的具体了解情况

从表1、表2我们可以看出,喜欢听爱国歌曲的学生占所调查学生的59%,对于爱国歌曲的了解占了总人数的41%;能准确说出我国国歌全名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97%,在看到《歌唱祖国》这首歌名时能一下子想到旋律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0%;由升国旗想到的人物或画面基本上都能与歌曲的性质相符合。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爱国歌曲,并且对于其掌握程度比较乐观。

(二)教师对爱国歌曲采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领会爱国歌曲的情感,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音乐的教学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依据,它包括类型法、欣赏法、演示法、以及讲授法、谈话法等;另外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依据,包括唱歌教学法、器乐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现代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法、互动式电脑教学方法、程序性自助式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法都可以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手段。下面是对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20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1 教师认为学生对爱国歌曲的喜欢程度

表2 教师对爱国歌曲采取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爱国歌曲的喜欢程度不只是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教师作为传达爱国情感的媒介,自然可以从学生对课堂反映的气氛来判断学生对爱国歌曲的喜欢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对爱国歌曲是喜欢的。从表2的调查情况来看,教师对爱国歌曲采取的教学手段主要体现为唱歌教学法和听赏教学法。唱歌是作为教学最有效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唱的过程中感受民族的风格和音调、感受歌词当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欣赏教学也是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在欣赏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播放的音响图画、音乐主题的乐谱,达到了声、色、动、画等信息的融合,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形象、具体的效果。对于采取律动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占总人数的80%和75%。

在调查的同时,笔者还听了一些老师的讲课。有的老师在对爱国歌曲采取的教学手段上还不能完全改变传统的观念,他们只认为把课上完就可以了,而且往往局限于课本和原有的课件,很少对其课件进行创造性加工。在新课标出行之后,他们在对于如何把握新课标,如何利用教材、确定和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的解决还存在欠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缺乏与学生互动,学生有“想一想”的思考习惯、“试一试”的表现欲望往往被抹杀,从而无法满足了学生的探求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无法真正促进了学生主动去感受美、表现美。

(三)爱国歌曲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爱国主义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必然以爱国主义歌曲的形式出现。爱国主义情感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它包括对国家标志物的情感体验、对家乡的情感体验、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间接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包括爱父母、爱同伴、爱教师等,也就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感,从中折射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6

爱国歌曲同样也有直接性的和间接性的,但爱国歌曲与爱国主义情感不同,后者是一种意识形态,前者是一种具体物质,直接性的爱国歌曲可以体现为曲式特点和歌词中的内容与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歌颂党相联系,比如《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间接性的爱国歌曲主要是指歌唱家乡、亲人以及民族歌曲等,如《茉莉花》《青藏高原》等。本人对小学、初中(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高中(湖南文艺出版社)教材中的曲目进行分析,剖析其中的爱国主义因素。

1.小学音乐爱国歌曲统计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小学教材中,直接性爱国歌曲和间接性的爱国歌曲分别占演唱歌曲数和欣赏歌曲数的46%和62%,这个比例恰好在总数的一半左右。在统计过程中,有些歌曲是比较难定位,但可以发现,在教材中,真正涉及的民间歌曲还是相对较少。

2.初中音乐爱国歌曲统计比较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提高,教材中的音乐体裁也呈现出多样化。从上表可以看出,民间歌曲只占总歌曲数的9%,民间器乐曲占了总数的23%。 把把民间歌曲和器乐曲数加起来,只占了总歌曲数的13%。但在本国及外国的创作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爱国主义情感的,这一部分占了总歌曲数的16%。

3.高中音乐教材各类歌曲统计比较

外国创作器乐曲合计93 28 31 25 9 56 2 15 12 27年级 歌 曲数民间歌曲本国创作歌曲外国民间歌曲外国创作歌曲器乐曲民间器乐曲外国民间器乐曲本国创作器乐曲

高中的课程为欣赏教材,从表中可以得出,民间歌曲数占了总歌曲数的30%,民间器乐曲占了器乐曲数的3%,加起来占了总乐曲数的25%。在创作的乐曲中,反映爱国主义及民族精神的作品比较多,占了总乐曲数的30%。

三、总结

在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而且爱国主义情感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升华和深化后才形成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只知道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要做一名好学生,长大报效祖国。他们只知道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对于爱国主义还没有形成概念。尽管这些社会基础情感与爱国主义情感在内容的指向上有所不同,但在心理结构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心理学家潘菽的爱国情感孕育论的观点认为“爱国主义情感需要在爱家乡、爱人民等情感的基础上孕育起,它是一种最概括的道德感”。7所以,这些基础情感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前提与准备。

教师在贯彻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体现在爱国歌曲上。在中小学课本中,体现间接的、直接的爱国歌曲颇为盛多。但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有些爱国歌曲很难定位,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深刻剖析歌曲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充分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因素,更好地贯彻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它对人类情感深化和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人类千百年构筑起来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丰富的音乐作品及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钱可威.《浅析列宁的“爱国主义”观》[J].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月刊,2007年第1期.

2.刘启林.《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条目[Z].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3.佘双好.《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及其特征》[J].河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1期.

4.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三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5.[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6.陈淑琴.《祖国真可爱》[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陈淑琴.《祖国真可爱》[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国歌爱国爱国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素材地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国歌
当国歌响起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