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高考文科综合中的地理综合题

2011-05-31 02:18安徽省和县一中238200
地理教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综合题事物考查

安徽省和县一中(238200) 姜 骅

目前高考文综卷第二卷综合题地理题有两大题。总分数值达到56或60分。因此,对于高三考生来说,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掌握解答地理综合题的技巧与技能非常重要。

地理综合题考查内容一般突出综合性、区域性,涉及的地理要素多,知识跨度大。题目往往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有机融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大多数地理综合题仍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生产活动布局,评价人类活动合理性以及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考生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通常会暴露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地理基本概念理解肤浅,把握不准确,基本原理掌握不牢固,应用不灵活,区域地理知识不扎实。②解题时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和分析试题的文字材料、地理图像,特别是不能从题干的关键词中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不能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③组织答案时,表述条理不清楚、逻辑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甚至词不达意,套话连篇,空洞无物。特别是解题时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弱。而这两种能力,只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训练,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那么如何提高地理综合题的答题能力呢?

首先精选典型地理综合题的专门训练。每次训练用25分钟做两大题地理综合题,分值56分或60分,照高考要求每小题要标明分值。做完后对照答案认真分析得失,找出失分的原因。

一、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能力

试题信息的提取可采用以下步骤:

1.看到了什么?将图示内容全部浏览一遍,可在草稿纸上将看到的地理事物简单列出。(这一点很重要,学生容易忽略,原因是考试时紧张,怕时间不够用,急于解题)

2.题目在问什么?看清楚地理图像与题目的设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想到了哪些?把看到和想到的建立起联系,将信息梳理、归纳、整合、确定思路、明确设问要求。

4.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提取到的图像信息合理地转化并使用。

下面以2010年文综安徽卷第34题(1)、(2)两题为例来说明: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但《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并没有对违反提请注意义务和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做出规定。此后,《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九条进行了补充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规定,导致对方没有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对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条司法解释认为如果格式条款提供方没有尽提请注意和说明义务,则对方当事人有权主张撤销该格式条款。撤销权的行使遵循《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受一年除斥期间的限制,即如果一年内未行使该撤销权,则该权利灭失,格式条款效力无瑕疵。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1)、(2)两题通过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动态变化图,考查了黄河三角洲不断变化的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后果。其中第(1)题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这样的试题类似于“看图说画”,描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关键。依据经纬网位置和海陆轮廓特征可判断出图示区域是黄河三角洲。图中显示,1855年~1964年,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说明黄河三角洲面积在不断扩大;相对于1855年和1934年,1954年和1964年的海岸线明显偏到三角洲的东北方向,说明三角洲向东北方向扩展;比较1954年与1964年10年间和1855年与1934年79年间海岸线的间隔距离,便可知三角洲的延伸速度明显加快。可答出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第(2)题考查考生论证和阐释事物原因的能力。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源于黄土高原,是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暴雨、洪水会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含沙量增大,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加速变大。要答出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二、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主要指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地理术语的使用,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是分析。

下面以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4题为例说明:

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解答此题可采用以下思路:

1.根据图上经纬网可知A地为辽河平原,根据材料叙述可知A地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由于本题是8分,可推测答案有4点,就可以答出:

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②有春汛和夏汛。

③有结冰期。

④含沙量较小。

2.根据A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及图示区域等高线分布特点。就可以答出①温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如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②降水过多并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由于本题是10分,所以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各5分。

3.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图示地区西北为平原,东南为低山丘陵。结合气候条件,以及河流分布,就可以答出:

①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②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由于本题为12分,所以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各6分,其中农业自然条件4分,类型2分。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解答地理综合题时要认真审题,要看分答题,题目给多少分,自己估计出应有多少知识点,一般每2分为一个知识点。语言要简洁、准确、全面,要用地理专业术语。不按照这样的要求答题,往往写了很多,但条理不清答案不全,既浪费了时间,得分又很低。

总之,只要我们思想重视、训练得法,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猜你喜欢
综合题事物考查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美好的事物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奇妙事物用心看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