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鄞州姜山中学(315191) 俞海萍
课标解读
本节课内容选自王树声主编的复习用书《区域地理》,是对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的强化。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来使用降水资料,能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二来初步学会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差异。重视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学会分析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六个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利用雨带推移演示,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季节分配特点及南北差异的形成原因。通过阅读有关图表、资料,增强其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展示中国民居邮票,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认识位置、地形、地势等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阶段
课件循环播放中国各地民居邮票。
我国大江南北全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回答:气候,生产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
引出课堂主题——我国的降水。
新知学习
两组民居图及六个城市(为宁波、南宁、哈尔滨和济南、格尔木、银川)的降水柱状分布图,请快速地将它们相互配对。(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活动:
1. 在中国地形政区空白图中填写这六个城市,观察这些城市地理位置有什么不同。
2. 比较宁波、南宁、哈尔滨这三个城市的降水状况。请同学读出它们在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存在什么共同点和明显的差异?
3. 比较济南、格尔木、银川这三个城市的降水状况。请同学读出它们在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存在什么共同点和明显的差异?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呈现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呢?(引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学生活动:在预发的中国地形图中描画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观察它与我国哪些地理事物吻合。
(幻灯片展示组图,教师讲解)
每年四月以前,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受冷气团控制,较为寒冷。四月底,天气开始转暖,暖气流势力加强,北上,与冷空气相遇。冷暖气流交汇,暖轻气流上升,就会形成锋面雨,观察屏幕,此时锋面在哪里呢?(我国南海一带)我国南岭一带进入雨季。
随后,暖气流势力加强,推动冷空气北上,6月份,锋面停留在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两股气流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使雨带停留时间可长达一个月之久,形成独特的“梅雨”季节。这一时期,气温偏低,阴雨连绵。观察屏幕。这个时候我国的北方有没有进入雨季呢?(降水较少)所以有时候会同时形成我国南方抗洪,北方抗旱的现象。
7月,暖气流势力继续加强,继续推动冷空气北退,两者在华北东北交汇,华北东北在7.8月份进入雨季。这也是雨带移动到最北最西处,呈大倾斜的分布。观察屏幕,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呢?(降水少,伏旱天气)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此时这里降水少。
9月份,暖气流势力减弱,而冷空气势力加强,它反过来推着暖气流南回,迅速撤回南部沿海。
10月份夏季风作为我国的盛行风完全撤离我国大陆。
学生活动:
下雨天使人遐想,晴天给人好心情。不同的天气给人不同的感觉,我国古代的文人喜欢用不同诗句描述天气,请解释下面语句的地理含义及所描述的地区。
(1)春雨贵如油。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提问: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呢?比如说福建,它的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少,西北多的特点。西北处于武夷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东南处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降水少。
大家找找还有没有这种特殊点呢?(学生观察)老师也找了几个,请大家分析为什么。(展示下图,学生讨论分析)
承转:阴雨绵绵尽管充满了诗情画意,晴空万里尽管美丽,但有时也不是那么的美好。
(幻灯片展示组图)
提问:同一个地方在不同年份的同一个季节出现了干旱和洪涝,这是怎么回事?
引出夏季风势力的强弱和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的关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的一般规律,降水夏秋多,冬春少,东南多,西北少。降水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而现实中的降水可能更加复杂,比如2010年3月重庆干旱,7月重庆洪灾,7月山东旱灾它们又都是怎么形成的,要请大家课后去探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