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图书馆阅读研究的几个特点

2011-05-31 08:39周小林甘肃省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00
图书与情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研究

周小林 (甘肃省图书馆 甘肃兰州 730000)

1 图书馆阅读研究的兴起

阅读学是研究阅读规律和阅读行为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图书馆阅读研究模式,经历了从图书馆阅读研究延伸到社会阅读研究的发展历程。图书馆阅读研究通过对其形式、方法、结构等问题的探讨,讨论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内在本质和深层结构;社会阅读研究关注图书馆阅读与社会的对话、主体和环境,研究图书馆阅读的社会化服务、生成和指导等问题,从而为图书馆阅读研究去揭示阅读的深层本质和结构提供了理论启发,近年来国家提倡的全民读书政策与这种研究转向催生了阅读研究的兴起,使图书馆阅读研究在图书馆学中成为读者工作相关研究的重要标示,同时,在全社会阅读观念的更新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见表1)。

阅读研究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应用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与技术)的影响。通过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现状,构建了三对重要研究范畴,即纸质读本与电子读本、大众阅读与社会阅读、阅读文化与阅读构建。这种研究范畴的兴起是对技术发展引发的文化传承社会问题的回应,由于不同时代主流意识的不同、文化需求不同及技术影响的不同,所要研究的问题随之发生着视角的变化,阅读学研究也在每个时段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表1 近年来国家提倡的全民读书政策与阅读研究态势

1.1 图书馆阅读研究的涵义

图书馆阅读研究,是研究图书馆读者阅读活动的规律和阅读行为的科学。关于图书馆阅读研究的表述并没有统一或全文的定论,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表述,如范并思认为“图书馆学必须将社会阅读与阅读推广作为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更深入地介入公众的阅读行为,研究阅读的社会机制对图书馆服务的需要,研究图书馆推动社会阅读的服务模式”,[1]黄俊贵认为“阅读研究应重在阅读实际研究,从中总结其原理,进而构建理论体系”,[2]任蕊认为“图书馆阅读研究是文化的实践。阅读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之上,受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文化活动”[3]等等。

鉴于此,我们可以将图书馆阅读研究界定为:不仅包含普遍意义上的图书馆阅读人文环境,也包含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综合因素,就其基本研究内容来讲,主要包括读者主体和图书馆环境。这无疑是在更宽泛的领域中探讨图书馆阅读,并使我们在技术-环境、社会-文化、读者-阅读这样的架构中深入认识图书馆阅读研究的本质。这种分析方法是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合适途径,包含两条重要思路:①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过程。认为复杂的整体由简单的元素构成;②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联。

1.2 图书馆阅读研究的形成

阅读是伴随着文字和文献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阅读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标志着阅读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确认。[4]我国古代学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不断发展阅读思想、阅读理论,积累了丰富的阅读治学经验,如孔子、孟子、荀子的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温故知新,朱熹的循序渐进、专心有恒等观点都是对阅读原则的探讨。[5]追述我国阅读研究的萌芽,从20世纪30年代起,我国不少学者就开始从语言学、文章学的角度研究阅读问题。[6]

1.3 近十年的图书馆阅读学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2001年-2010年),由于全球的经济结构和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在以经济为主导的商业文化兴起这一背景下,使得结构性、技术性阅读逐渐增长,尤其是不可逆转的读者数量的明显减少,引起了阅读研究的深刻变化。传统研究方法已无法回答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背景下如何改善和增进人们阅读,而当代的阅读研究在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努力中,学科观察和问题研究的角度及方式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①从单纯的读者阅读向多个主体读者群体的转变;②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演进。由此,阅读学研究日益凸显出了它的生命力所在。

2 图书馆阅读研究的特点

2001~2010年对图书馆阅读研究,可以说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使得阅读的多元化、指导性和复杂性等深层问题被揭示出来,问题也从模糊逐步走向清晰,拓展了研究的空间。用历史分析方法来考察图书馆阅读研究的演进,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特点。

2.1 研究成果逐年增多

从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中以“图书馆阅读”为关键词检索2001~2010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共检索到2521篇论文,2001~2004年每年在 100篇左右,2005~2006年提升到每年200篇左右,2007年达到300篇以上,2008~2010年基本保持在每年400篇以上,论文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十年来的年均增长率达28.83%,这反映了图书馆阅读研究越来越受到图书情报学术界的关注(见表 2)。

表2 2001-2010年“图书馆阅读”研究主题论文数量统计表

由此可见,研究视野不断开阔,阅读研究内容愈来愈充实,其原因主要是全社会对阅读的重视和信息技术在阅读领域的广泛应用。

2.2 研究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进程为图书馆阅读研究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同时随着阅读需求的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文化政策的大力支持等各种因素的推动,这项研究愈显重要。检索结果显示相关论文数量从2004年开始不断上升,这与200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全民阅读,通过整合图书馆阅读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扩大“全民阅读”的声势和社会影响力密切关联。全国各地以图书馆为核心的阅读活动逐渐形成整体优势,并让这种倡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生活。近十年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阶段。主要依据:①活跃度上的差异,前后两个阶段是以每年200篇论文数量为界定标志;②研究内容上的区别,阶段分割点是网络阅读研究的分水岭。前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阅读理论的探讨,后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内涵上拓展为关于图书馆阅读的开发利用与文化保护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3 研究主题集中度较高

通过学术积淀,图书馆阅读研究已经形成了以阅读指导、阅读教育、阅读推广、休闲阅读、阅读开发为重点论题的研究,研究主题集中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①阅读指导。围绕“阅读指导”展开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探讨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指导。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阅读群体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阅读倾向、阅读行为等,讨论主题较多的有大学生阅读指导、中小学阅读指导和网络阅读指导。这类研究是图书馆的核心主题。如《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7]《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指导工作》、[8]《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心理调查与图书馆阅读指导》等;[9]②阅读服务。围绕阅读需求和服务,探讨包括阅读倾向、阅读需求、阅读心理等问题。这类研究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馆藏建设关系密切,一直是图书馆的研究重点。如《阅读的本质与图书馆服务》、[10]《图书馆网络阅读服务与形式研究》、[11]《应对读者的“浅阅读”图书馆需要“深服务”》等;[12]③社会阅读。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引发了业内对社会阅读学术研究的积极关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图书馆在社会阅读中的地位、作用、举措,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的关系,图书馆阅读活动的实践推广等方面内容,这类研究实践性较强。如《图书馆意识与阅读社会》、[13]《构建阅读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14]《阅读促进活动对提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分析》等;[15]④网络阅读。主要围绕网络阅读指导,网络阅读的类型、特点、行为,网络阅读与纸本阅读交互关系等进行的研究。这类研究是网络环境下的新课题。如《少儿图书馆与青少年网络阅读》、[16]《公共图书馆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探析》、[17]《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未成年人的网络阅读》等;[18]⑤阅读疗法。主要围绕休闲阅读、阅读医疗、阅读养身等进行的研究,有些为医学界探讨的命题。这类研究较为古老,不过现在的研究多以科学实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为主。如《阅读疗法:公共图书馆不可缺位》、[19]《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治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20]《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拓展》等。[21]

2.4 阅读群体分层化研究趋势明显

这类研究的探索重心,是从各种类型的读者群体、各异的阅读需求、不同的阅读方式中,寻找到共性的事物——阅读行为的规律,并能够发现“图书馆读者的阅读”与“非图书馆读者的阅读”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这部分研究较多,研究从多方面证明阅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减少忧郁症的出现,调节人际关系负性情绪感等。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与阅读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这类研究从理论上论证大学生阅读自我并渴求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应该得到更多的阅读指导与教育;②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这类研究从理论上探讨阅读行为,论证阅读要从娃娃抓起的机理,图书馆必须加强学龄前儿童阅读问题研究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青年阅读、少儿阅读、少年阅读、小学阅读、婴儿阅读、幼儿阅读、亲子阅读等;③针对不同职业群体的阅读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较为宽泛,涉及农村读者、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残疾人、社会闲散人员等群体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女性阅读、男性阅读、家庭阅读、中年阅读、老年阅读等,虽然成果数量较少,但对建设阅读社会、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2.5 产生了一些新的交叉研究领域

注重吸收其它学科的成就,阅读研究首先是依托文献学而产生的,同时,又与心理学、医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领域的交叉扩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交叉、边缘学术领域越来越广,学科分支的增加。阅读研究先后吸收了语言学、文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医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的成果,研究也日益活跃,产生了大量新的学科概念。开展了阅读史、阅读语言、阅读文化、阅读教育等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阅读研究有极大的价值;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阅读、文化阅读、手机阅读等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不断应用新的、更先进、更生动的手段研究图书馆阅读,为学科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3 图书馆阅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书馆阅读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研究深度不够

图书馆与阅读关系的研究,过去夸夸其谈的太多,一些基本理论,如图书馆读者的阅读行为研究、图书馆员的阅读服务研究、图书馆在社会群体性阅读活动中的作用研究等问题需要加以研究,以便从各种类型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各异的阅读需求、不同的阅读方式中寻找阅读行为的规律。

3.2 实证研究缺乏恢弘之作

阅读研究的实践性较强,需要从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搜集资料,归纳整理,然后才能逐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事物。目前,图书馆阅读研究还没有摆脱学界长期存在的“翻旧”套路,缺乏大规模、系统化、科学化的实证调查研究。

3.3 对实践指导作用有限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图书馆阅读研究的成果,泛泛而论者多,能提炼出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很少,因此,对图书馆阅读活动实际指导作用有限。

4 结语

图书馆阅读研究既是图书馆工作的新课题,也是图书馆学的新课题,从1997年“知识工程”至今,阅读研究已历时14年。学者对图书馆阅读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去挖掘,还需要利用和借鉴各个学科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成果,这对于推动图书馆阅读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范并思.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1-4.

[2]黄俊贵.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J].图书馆论坛,2005,(6):38-42.

[3]任蕊.公共图书馆与阅读文化建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4):81-83.

[4]黄葵,俞君立.阅读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5]俞君立.论阅读原则[J].山西图书馆学报,1996,(2):23-25.

[6]石焕发,王英.20世纪9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界阅读学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2,(2):10-14.

[7]罗东波.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2007,(2):115-116.

[8]熊萍.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105-106.

[9]赵曼娟,翟福贞.高职院学生阅读心理调查与图书馆阅读指导[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99-101.

[10]王欣欣.阅读的本质与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6,(4):69-71.

[11]邱茂炜.图书馆网络阅读服务与形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1):97-99.

[12]孙长虹.应对读者的“浅阅读”图书馆需要“深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6):14-17.

[13]刘桂英,付国英.图书馆意识与阅读社会[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学,2002,(3):20-22.

[14]邹婉芬.构建阅读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7,(3):113-116.

[15]许晓霞.阅读促进活动对提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6):44-47.

[16]李颖然.少儿图书馆与青少年网络阅读[J].图书馆论坛,2007,(10):58-60.

[17]陈宗雁.公共图书馆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探析[J].图书馆界,2008,(3):30-32.

[18]周国良.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未成年人的网络阅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109-112.

[19]朱英辉,李雁菁.阅读疗法:公共图书馆不可缺位[J].图书馆建设,2002,(6):103-104.

[20]潘瑞冰.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治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4):96-98.

[21]杨丽兵,孟默涵.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拓展[J].现代情报,2010,(3):109-112.

猜你喜欢
图书馆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