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乐韵
“阿拉伯之春”的一波高潮刚过,伊朗核问题又成为国际关注焦点。
11月8日,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表了一份12页的报告,称该机构对所掌握的广泛信息进行严格、全面和可靠的评估后认为,至少到2010年之前,伊朗曾“有组织、有系统地”从事与核爆炸装置有关的活动,包括秘密获得与制造这类武器相关的装备和设计信息,高爆测试和引爆器测试,核弹头电脑建模,准备实施核武器试验,研发并增加中程导弹核载荷等。而且这些活动中,有的现在很可能仍在进行。
这是迄今为止,IAEA就伊朗核计划是否具有军事用途问题进行的最明确的表态,但总体来说,仍未就伊朗现在是否试图制造核武器的问题得出明确结论。
而在IAEA正式发布报告前几天,有关美国和以色列是否会就伊朗潜在核武计划对其动武的猜测已经沸沸扬扬。
美国负责政治军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安德鲁·夏皮罗5日称,美国和以色列将展开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同时将模拟实验以色列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英国国防部宣称,英国保持对伊朗核武野心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英国《每日邮报》还援引一外交部高级官员的话称,英国内阁成员已被告知,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最早可能在今年圣诞节,或者明年年初”。
伊朗方面则在IAEA报告发布当天表示,该国并无秘密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同时指责IAEA报告“带有政治动机”。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2日甚至反过来抨击美国策划针对伊朗的恐怖主义活动。
伊朗核问题再起硝烟,各方言之凿凿的背后,都打着什么小算盘?《新民周刊》专访了几位中外专家进行解读。
有意还是巧合
利比亚战争收官不久,IAEA的报告就让伊朗成为舆论焦点,难免让人联想,是否如伊朗所言,“带有政治动机”?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国际关系室研究员殷罡说,如果没有“阿拉伯之春”牵扯人们的精力,伊朗核问题这个热点可能来得更早一些。“IAEA的目的是收集伊朗核计划中和军事用途有关的各种线索。不过自从IAEA换了总干事长之后,对伊朗的态度确实更加认真起来。新的报告对伊朗核能力的描述是比较客观的,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的成分,很难说是否有美国的授意。”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则认为,报告发布时间经过了周密的安排,且主要策划者就是美国。“‘阿拉伯之春开始至今对伊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有充裕的时间发展核计划和导弹项目;另外,利比亚战争开始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伊朗因此得到了一笔额外收入,弥补了西方对其经济制裁所造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中东地区好几个亲美政权倒台,阿拉伯国家反美反以色列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对伊朗来说形势有利,而美国不愿看到伊朗崛起。因此,美国要重新把伊朗带到世界媒体的头条新闻中来,而IAEA的报告恰好能达到这个目的。”
就在上个月,美国司法部宣布挫败一起企图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阿德尔·朱拜尔的恐怖图谋,两名伊朗籍嫌疑人被起诉。伊朗坚决否认指控,质疑者也称伊朗没有动机刺杀沙特驻美大使。华黎明分析,美国先在这件小事上大做文章,发动了所有外交资源在全世界妖魔化伊朗,然后本月初英国媒体传出美国、英国、以色列可能联合打击伊朗,紧接着是IAEA的报告出台,且“新公布的情报内容其实在巴拉迪担任IAEA总干事的时候就掌握了,为什么要隔了几年到现在才发表?这个时机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
制作核武器的重要成分是高浓缩铀。据华黎明判断,伊朗已经拥有很强的提炼纯度为20%的低浓缩铀的能力,用于核电站的民用发电,而核武级的浓缩铀纯度要在95%以上,伊朗尚未走到这一步。伊朗渴望获得国际社会对其核能力的认可,但并不是想马上就制造核弹。“它想参照‘日本模式,即掌握核武技术,在和平时期搞民用发电,一旦出现战争需要,也有能力制造出核弹。”
美国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称,“如果花时间仔细读一下IAEA的最新报告,就会发现所谓伊核热点其实是西方媒体的一次猛力宣传攻势,而与报告的实质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在报告发布之前,伊朗就一直被西方媒体谴责。”
动真格还是烟雾弹?
尽管以色列政府一直拒绝承认,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是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伊朗的核能力与地区崛起对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是巨大威胁,因此以色列相当敏感。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飞机炸毁伊拉克核反应堆;2007年9月6日,以空军闪电突袭叙利亚的“核材料仓库”。殷罡说,伊朗的核项目与伊拉克、叙利亚核项目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伊朗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包括浓缩铀的制造、重水工厂的建设、设计制造重水反应堆等,既有民用项目也有军用项目。
作为以色列的盟友,美国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且以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的方式对伊朗频频施压。2006年,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美伊关系骤然紧张,“战争”阴云笼罩,但最终斗而不破。
此次美以动武之说,是动真格还是放烟雾弹?殷罡认为,目前形势尚未发展到动武地步,伊朗政治高层在是否制造核武器上有着非常严重的分裂,使得伊朗在核技术发展上表现出迟疑。很多伊朗政治家、宗教人士反对制造核武器,认为那会给伊朗带来祸害。“根据IAEA报告,伊朗在是否组装核弹头方面尚未下最后的决心,仍有可能通过政治和非军事压力迫使它放弃制造核武器的尝试,当然其中伴随着政治条件的交换;如果通过非军事手段压迫伊朗放弃核武装尝试的努力失败,才有可能认真谈论战争问题。”
真要动武,美以未必没有顾虑。从美国方面讲,奥巴马政府正实行紧缩政策,包括大幅削减军费,美军尚未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如果再打一场仗,将是美国经济政策不能承受之重。且明年又是大选年,奥巴马不太会冒险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
以色列虽然迫切希望趁早毁灭伊朗的核设施,但相对突袭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行动,前者在军事技术上要求更高。殷罡说,真要开打,以色列也会把美国和北约拉进来,“以色列不会冒着巨大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单独打伊朗,如果伊朗切断霍尔木兹海峡,导致海湾石油出口受阻,以色列是担不了这个责任的。”
恩道尔也认为,关于以色列单边发动攻击的说法只是一种战争叫嚣而已。“如果以色列真的采取军事打击,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或者破坏腊斯塔努腊港(沙特阿拉伯在波斯湾内主要的石油出口港),届时我估计国际原油价格马上会飙升到每桶200美元以上。”
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则针对“以色列知会英国最快圣诞袭击伊朗”一报道,在微博上发表看法称:“这是明显的舆论战,以战争恫吓世界勒紧伊朗的绞索,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从不怀疑以色列会主动打伊朗,但是时机未到:伊朗是否真的接近拥核?轰炸过早或过晚都无效。战术困难未解決:仅靠空中加油能否满足大机群多目标的长途偷袭?”
华黎明称,伊朗若遭受外国军事打击,必定会采取报复行为,后果会很严重——美国在伊拉克的军队和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都将成为活靶子;以色列本土也会不安全。另外,即便设施被毁,但伊朗政权仍在,过了三四年重新发展核武怎么办?这也是为何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10日说,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产生“预期外后果”,不仅未必能阻止伊朗核项目,还可能“严重影响”中东地区,动武依然是“最后手段”。
至于美以在伊朗问题上能否密切配合,也有待观察。日前一则法美领导人在以色列总理背后嚼舌根的报道引起了各方关注,有媒体认为这个小插曲暴露了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真正看法。G20峰会期间,萨科齐在与奥巴马举行私人会谈时提及自己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看法:“我受不了他了,他是个瞎话篓子。”而奥巴马则回应:“你还烦了,我得天天跟他打交道呢。”
制裁还是谈判
2006年至今,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四次通过决议对伊朗实施制裁。眼下,美国正就“伊朗应当受到的进一步制裁”与盟友协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达了中方立场:“我们一贯认为,对话与合作是寻求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施压、制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有关各方加大外交努力,推动六国机制与伊朗的对话进程,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的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华黎明说,美国这次发动这么大的宣传战,最终目的是“以压触变”,迫使伊朗做出让步。伊朗也没有关闭谈判的大门,在施压和反施压斗争之后,会坐下来谈,双方提出新的要价。“西方要求伊朗彻底停止核计划,这在伊朗看来是做不到的,它唯一能接受的是承诺和平发展核能,同意在IAEA监视下不搞核武。前几次谈判不成,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僵持。”
除了已拥有的低浓缩铀作谈判筹码外,伊朗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运动组织,如“穆斯林兄弟会”、“真主党”、“哈马斯”等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同时对中东地区的什叶派政治力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中东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也成为伊朗博弈美国的重要筹码。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均力主外交渠道解决伊朗核问题。殷罡分析,俄罗斯考虑的是本身的国土安全——伊朗遭攻击后反击方向之一就是俄罗斯的近邻中亚国家,因为那里有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开采作业,是伊朗比较合适的报复目标。10日,俄罗斯表示,或帮助伊朗修建更多核电站。路透社评论称,此举可谓在伊朗核危机愈演愈烈之时抛出的一根“胡萝卜”。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曾多次与伊朗核问题有关方接触,他表示,“伊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有民族尊严,要‘压服它不太现实——美国對伊朗长期制裁,现在证明光靠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剧相互对立。对话解决问题确实有难度,但是是最佳途径。‘谈判就像中医治疗,看上去时间长但能治本,全面妥善地解决;‘动武逞一时之快,但后果是严重的,更多的军事行动和动乱将给国家、地区和人类带来损害,应尽力避免这种方式,采取冷静、理智的态度。”
他说,“我特别强调,中国一直坚持核不扩散原则,在反对伊朗拥核方面是坚定不移的。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也要履行核不扩散条约的义务。中国将积极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参与六方机制范围内的对话,推动伊朗以务实灵活的态度与IAEA合作,澄清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