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加息,更待何时?

2011-05-30 05:46朱伟一
新民周刊 2011年25期
关键词:易纲储户银监会

朱伟一

通货膨胀像毒品,一旦有谁成瘾,戒起来很难。2011年5月我们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5.5%。克制通貨膨胀的最有效办法是加息,但许多央行都不愿意加息,我们这里最喜欢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早在2011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便提出,要考虑所有政策工具抗通胀。很对,抗击通货膨胀是全方位的斗争,仅靠人民银行一家是不行的。比如,《证券市场周刊》一篇文章就称“银监会两只手”:“今年以来,银监会金融创新部下设的理财产品部一个仅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6名工作人员在前4个月审批新发了4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仿佛是2009年高额放贷周期的重现。”过去人们常说,地方政府经常不能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但从银监会的做法看,现在是中央不听中央的了。

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创新,其结果都是提高货币流通量。2010年11月,证监会会严打农产品期市过度投机,各种交易保证金提高到10%以上,同时大幅提高日内回转交易成本。资本市场就是推高物价的一大祸首,连证监会这支轻易不出动的劲旅,也投身于抗击通货膨胀的伟大斗争。只是很可惜,我们抗击通货膨胀的劲头远没有搞金融创新产品来得高。

在抗击通货膨胀的战斗中,发改委则勇敢地冲了上去,拿外资企业联合利华开刀,试图借此遏制涨价势头。但万万没有想到,联合利华被罚款之后,各方批评发改委之声不断,中外企业不退反进,争相涨价,而发改委也只是坐视。

打击通货膨胀,各方只能倚重人民银行,首先应当加息。只要利率高,金融创新产品就成了无“本”之源——资本市场兴风作浪,在很大程度靠的是廉价资本。当初将人民银行的监管银行的职能分离出来,专门新设立银监会,制度设计者也是用心良苦,力图让央行更加纯洁一些。

我们应当加息,也能够加息。第一,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差就是转移广大储户的财富,而且主要是穷人的财富被转移给富人。通货膨胀率是5.5%,如果利率也是5.5%,那么即便没有能够遏制住通货膨胀,储户可以少受损失或是不受损失。这个朴素的道理不用学过经济学也懂。

第二,有些人担心,加息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在9%左右。应当加息,以免经济过热。现在不加息,更待何时?

2011年3月24日,易纲还表示,“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利率‘很舒服,太高了会吸引热钱”。这里的因果关系就奇怪了,外汇管理局的存在就是为了制止热钱的涌入。如果热钱涌入,那是外汇管理局的工作没有做好,不应当成为不加息的理由。如果借通货膨胀来抵挡热钱的涌入,外汇管理局是舒服了,广大百姓就苦了。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经理撰文指出,如果食品价格上涨20%,中国2011年年内通货膨胀率可达5.8%,年底可达7.8%。如果食品价格年内上涨30%,则通货膨胀率可达到6.5%。我觉得这种分析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提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如前所述,金融弄潮儿爱煞低利率。外国金融机构看中我们数万亿外汇储备这一大块肥肉。低利率再加金融创新,就为它们提供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即便国内农产品紧缺,也不应当成为通货膨胀的理由。我们不是有很多外汇吗?以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也可以为中投公司减少一些投资压力,何必舍近求远,到其他国家去搞什么充满变数和风险的所谓长期投资呢?

2011年3月,易纲预测,通货膨胀2011年的高位可达到5%。2011年5月,通货膨胀已经高达5.5%,超出易纲估计高位的5%。

我以为,5.5%的通货膨胀率还不足以让易纲和他的兄弟们痛下决心、壮士断臂。从历史上看,不到最紧要关头,决策者总是希望通货膨胀自行退出。可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迟加息不如早加息。197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最后以20%以上的利息才将其压下,美国债券市场也因此被压垮。

猜你喜欢
易纲储户银监会
“沉睡卡”
银行存款所有权的归属
——储户还是银行
银监会: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易纲:人民币仍是“稳定强势货币”
银行储户悲观情绪传染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信用卡诈骗中银行承担责任的合同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