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螺迷宫

2011-05-30 04:42扭腰客
新民周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海螺城邦张大

扭腰客

古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用一根丝线拴住一只准备穿越海螺的蚂蚁,而在海螺的出口处用蜂蜜来引诱这只蚂蚁,从而很快找到了海螺迷宫的出口。而法国学者雅克·阿达利曾总结: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特征正在返回古希腊迷宫时代。诚然,现代各种公路铁路、空海航线、宽带光纤甚至人际关系,各种音乐绘画、文学科学,甚至电视电影,都或多或少呈现出古文明中宗教与神话对海螺、牵牛花、城邦建筑以及女性子宫的探索。而于读者来说,张大春这一套信息量巨大、随手一翻就活色生香的《城邦暴力团》,无疑也是一座海螺迷宫。

张大春写小说的本事,是没有人怀疑的。可是张大春为什么要写武侠?我们是不缺武侠的。往前有金庸古龙黄易,现在网络兴起,各种魔幻武侠、穿越武侠又比比皆是。北大有那么几个教授,松松口研究了一下金庸,已经被骂得狗血淋头,这“武侠”的水,就更没几个人敢趟了。可沉下心来翻看了一两章,马上推倒了最初的质疑:我们又是很缺武侠的。起码张大春这种“武侠”,是我们前所未见的。

总有人拿张大春的小说写法说事儿,各种批评中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炫技。这种书袋满篇、典故遍地的写法,其实最容易招来非议。叫板的人梗着脖子:他张大春又不是卡尔维诺、艾柯、博尔赫斯,凭什么这么写?乍一看是挑衅,实则在叫板中将他与大师相比,早已暗含褒扬。

陈丹青就十分赞赏张大春,说他既有传统又十分现代。确实,看他在书里八卦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等近现代秘闻,宣讲各种国学典故、江湖段子,实在过瘾。他似乎是将《城邦暴力团》当做一部词典来编纂。你完全可以像查词典一样去读,按次序分门别类来看也好,随手乱翻颠倒错乱也好。你读的次数越多,也就越容易发现其中的乐趣。

以往武侠小说主人公,要么是失意落魄的情种,要么是背井离乡的异人,历经苦难与屈辱,机缘巧合,成就传奇。张大春也没有刻意跳出这个模式,只是他笔下的一个个人物,无论是孙小六,还是万老爷子,瞧着实在并不很像“武侠”。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这么写,反正一番城邦暴力,一番觥筹交错,读者接着理所当然要期待一番酣畅淋漓,可是最后却发现,张大春居然把终结故事的权力还给了读者。他压根也不想写一部五十五万字的大团圆,他可是职业小说家,太了解读者了。他知道:只有创伤与失败的传奇,才能引起世人窥视时的快感。

王家卫在他的电影里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而遗忘过去的途径无外乎两种——顿出与渐出。顿出就是与过去一刀两断,虽然残忍,却干净利索。渐出则是依靠时间,在漫长的岁月中让伤口慢慢愈合。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渐出的那种。我们只是偶尔会想起自己过去曾经为之烦躁的童年,为之痛苦的爱情,甚至是为之牺牲的时代。纠结于当下的现在的各種忙碌、欲望和焦虑中,我们就像海螺里迷路的蚂蚁。

张大春一定有感于当代人群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所以他这样说:“小说家不是一辈子就写故事给人看,最重要的是:我怎么帮助我这一代人,捡回被集体糟蹋掉的训练及教养。”不读历史,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也是乱的。身为岛上的第二代“外省人”,张大春身上似乎天然地有一种对往事与历史的尊敬。于是看他在现时代挥舞着一支旧笔,借武侠的外壳淘洗历史,用满篇的历史做主线,用情怀与修养做蜂蜜,悄然拨开茫茫长夜里这一团团繁复的烟雾,将我们引出迷宫。

中国近代有无数伟大和惨痛的事件,有无数悲壮和荒唐的传奇,却从没有一个作家有机会、有能力、有意志,去写一本完整的、神圣的,可以代表一个民族良知和情怀的巨著。有故事的人再也不愿意动笔,没故事的人却在狂吹牛皮。也许这不是文人的错,更不是文学的错,只能归咎于时势残酷、人性脆弱。我不能违心地说《城邦暴力团》就是一部中国百年未有过的历史与人性的巨著,那太虚伪了。可是我很感激张大春,他用五十五万字做了一次有趣的尝试。

很高兴能够在《城邦暴力团》的迷宫里做梦、幻想、颠倒、迷失,并且最终成为一只走出海螺的蚂蚁,这感觉真的很好。▲

猜你喜欢
海螺城邦张大
海螺
海螺与鲸鱼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张大林美术作品欣赏
数学中的“小海螺”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张大勤
捡海螺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