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割舍的情缘

2011-05-30 02:30何建中
新民周刊 2011年48期
关键词:华东师大船厂表哥

何建中

她,开朗,活泼,当年是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文艺演出的台柱子,学习成绩优异,令班里不少男同学也自叹不如。他是她的表哥,生长在武汉,表兄妹自小通信,感情很深。她叫吴融,他叫雷奕炯。他和她的故事,简直可以写一篇小说。

人生大转折

雷奕炯从小生活在武汉,吴融则是标准的上海姑娘,60年代初那段日子里,中学生的信里总是充满了豪言壮语。“文革”风暴骤起,像当时所有的中学生一样,吴融自豪地成为伟大领袖的一名红卫兵,谁料革命征途并不平坦,因为“出身不好”,不得不在家“逍遥”。正当其他红卫兵组织为夺权闹得不可开交时,她却采取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与华东师大一附中一批热血青年背起行李,告别正在“靠边审查”的父母,于1968年来到了反修前线黑龙江,当了一名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

由于她的文艺天赋,很快成了兵团文艺小分队的主要演员。正当她满怀豪情,决心在黑龙江这片沃土脱胎换骨时,谁也没想到命运之神却跟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使她的人生之旅陡然来了一个大转折。

文艺小分队每天都要练功,一次在做弯腰动作时,由于用力过猛,吴融只觉得腰部“格登”扭了一下,顿时眼冒金星,差点昏厥过去。从此她的双脚麻木无力,谁也没想到,她的一生就此改变。农场没有完善的医疗条件,赤脚医生的针灸推拿,总也不见明显效果。没多久,她终于卧床不起,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更加思念黄浦江畔的亲人和经常给她来信的表哥。

深情突破了世俗

到黑龙江后,吴融和表哥的通信更频繁了,她一直把他当作可以直抒胸臆的亲哥哥。由于她的鼓励,雷奕炯和弟弟也去了湖北农村插队。她把自己的苦闷在信里向他倾诉,并且一再嘱咐他千万不要将她受伤的消息告诉舅舅、舅妈(她的父母)。

半个月后,病床上的她惊喜地见到了千里迢迢从湖北赶来的表哥。雷奕炯的悉心照料给了她莫大的安慰,令她的战友也感动不已。回湖北的日子临近了,她发现他心事重重,几次欲言又止。她急切地盼到了他回湖北后来的第一封信。展开信笺,炽热的情感跃然纸上:“你今后的生活会很困难,我想好了,咱们结合吧,我照顾你一辈子。”

“不行,这不可能,我们是兄妹,这就足够了。”她回信拒绝。他的第二封信很快来了,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请求,并告诉她,双方父母的思想工作由他来做。

不久,她回上海治病。雷奕炯也返城在武汉青山船厂工作。他请了假专程赶到上海陪她治病,同时,开始了艰苦的游说。起先,他十分固执,她仍然不停地摇头,但他执著地继续努力。她的父母终于被他的真誠和牺牲精神所感化。直到现在,表哥当时说的一番话仍清晰地镌刻在吴融的脑海之中:“我们的结合会有风险,特别是我们如果要孩子的话。我请教过不少医生,也看过不少书,如果我们有孩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智商低下,一种是极为聪明,而且后者的概率要来得大。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孩子。”她不知道他的话有多少科学依据,只是看着他日益消瘦的脸庞,她再也不忍心拒绝他的要求。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974年,吴融拄着拐杖,跟随雷奕炯来到武汉生活。

她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不愿自己的青春年华就在家里虚度。在武汉,吴融一边四处求医,一边开始了一场比与病痛作斗争更为艰难的战斗。她给自己制定了自学机械制图和英语(在中学里她学的是俄语)的周详计划。

两人生活平静又甜蜜,虽然雷奕炯不愿冒险,但吴融太想要孩子了。1977年,他们的女儿诞生了,真是苍天有眼,女儿聪颖、健康,给他们夫妇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增添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只是她的病情却日益严重,起先是双腿逐步失去知觉,后来麻木的部位又慢慢向上延伸。腰椎的伤已扩散到胸椎和颈椎。医生们都摇头叹息:当年受伤时就应该及时动手术,现在已是回天无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将越来越重。

所幸伤残病痛并没有把她摧垮,凭着自己高中毕业的扎实功底,吴融以坚强毅力和刻苦精神,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成人函授教育,并在几年后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英语专业的专科文凭。要知道她是克服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病床上完成学业的,她的这张文凭令人肃然起敬。

她是一个不会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她相信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完成普通人所能胜任的工作。她径直找到武汉青山船厂的领导,开门见山地说:“我会翻译,能绘图,能干的事很多,给领导做秘书也行,对了,我的歌也唱得不错,不信,我马上给你们唱首歌。”船厂的领导被她说动了,破例收下了她。她平时不轻易掉泪,这时眼泪却夺眶而出。她终于能自食其力,这个梦终于圆了。

每天上下班,她起先是靠拐杖,后来坐轮椅,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不能阻挡她到办公室上班的决心,这二十多年来,经她灵巧的手绘制的图纸和翻译的外文资料不计其数。后来,病情日益严重,作为一个高位截瘫病人,厂里领导同意她在家休息,工资照发,可她摇头拒绝,坚持在家完成原先的工作,继续她的追求。领导也十分无奈:唉,这个要强的人!

风雨同舟三十载

常言道,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出色的女人,我们却分明看到,她的背后,一个同样成功的男人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牺牲。

她胸部以下,除了双手,都已没有感觉,每次外出,要靠丈夫背上背下;生活起居,全由他照料;女儿降生后,雷奕炯所付出的加倍艰辛更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结婚以来,他极少睡过一个安稳觉,未过五十,两鬓已添了不少白发。女儿继承了母亲争强好胜的脾气,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读书从不要他们操心,很小就能够帮助父亲挑起家庭重担。

武汉青山船厂的大道上,每当夕阳西下,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雷奕炯和女儿推着轮椅,一家三口有说有笑,温馨的亲情也感染了路上的行人,纷纷向这个特殊的家庭投去赞许、钦佩的目光。

女儿高中毕业,在选择高考志愿时,品学兼优的姑娘原本钟情上海复旦大学,她自信有能力考上,到妈妈自小生长的地方求学,来到外公、外婆身边该有多好!但女儿最终填报的是武汉大学,并如愿成了武汉大学的一名学生,说起改变志愿的原因,她爽朗地回答:“那还用说,再陪伴妈妈四年呗!”

那年春节的一天下午,上海四川中路海宁大厦三楼一个十几平方的房间里挤满了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华东师大一附中1964级中三戊班的同学和他们的班主任童明友老师,相约来看回沪探亲的吴融、雷奕炯夫妇。

“大雷,公开一下我们的恋爱史吧!”吴融的嗓子依然清脆,一如三十多年前她的歌声一样,乐观、豁达的性格也依然未变。而雷奕炯,只是在一旁搓着手,憨厚地笑而不语。

直到结婚后她才知道,当年鸿雁传书时,她写的信每封雷奕炯都编了号,精心地收藏着,她却很惭愧,不但没有保存他的信,有时急了还把信拿来擦手什么的。

当吴融用平静的语调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听者无不动容,她的话时常被笑声和掌声打断,在座的人内心交织着敬佩、感叹的复杂感情。这份难以割舍的情缘,强烈地震撼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弦。这些已过花甲之年的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青”歌曲的火红年代,他们将永远珍藏这段不了情!

猜你喜欢
华东师大船厂表哥
致船厂
沐春风感受名师风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
表哥来了(1)
表哥来了(2)
青蛙表哥
大连辽南船厂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遇见你时如梦方醒
2014年国内主要船厂修船完工产值表、修船创外汇表、修船完工艘数表
一本书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