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该走了

2011-05-30 22:27马家辉
读者 2011年14期
关键词:白骨三明治德国人

马家辉

日前跟一位从美国来港的洋同学叙旧,他告诉我,安德逊教授前两年病逝了。我没有感伤,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连他自己亦早看破生死大事,旁人倒该从他身上领悟什么叫做乐观积极。

安德逊是我在美国读书时的老教授,八十多岁仍在授课。安德逊教授的本行是医疗社会学,坦白说,他实在把课讲得闷,理论有点落伍,口齿有点不清,反而经常挂在嘴边的“想当年”替课堂增添不少趣味。他的童年,他的故乡,他的家庭生活,尤其何年何月何日跟哪些殿堂级的社会学者有何交往,安德逊教授缓缓道来,给刻板的课程注入了浓浓人情味。

记得他忆及二次大战时的人际关系,说那是民族仇恨最深最可怕的年代,德国人、犹太人、日本人、美国人彼此痛恨,互相排斥。战后某天他问一位替德国朋友说好话的犹太女士:“为什么你不憎恨德国人?”对方回答:“我的一生,曾经被人推进地狱,也曾经被人救出地狱,所以我明白,对于人的好坏判断,不该看他的国家、民族做了什么事,而该看他个人做了什么事。”

至于夫妻之道,是安德逊教授最喜欢的话题。有一回,安德逊教授跟几位学生坐在餐厅吃三明治,他边吃边说自己“跟一个女人结婚54年,从没想过移情别恋”。我亦边吃边请教他如何做到,他眨一下眼睛,调皮地说:“你们中国不是有佛教吗?佛教不是有白骨观吗?我对白骨观的理解是,无论你娶的是谁,到最后还不都是一样,何必多此一举?”

我哈哈大笑。一位已离婚的洋同学却在旁泼冷水:“结婚54年?的确很久,但别那么有信心,世事难料……”

“不可能,直到我死!”安德逊教授忽然认真。

洋同学亦认真地说:“我的意思是,可能她会移情别恋呀!”

那天吃完三明治,步出餐厅,这位活了八十多岁的老学者整整衣领,站在寒风里说:“Well,youngmen,你们还有50年日子要奋斗,我10年内便要离开地球了。”

我们频频说“未必”。安德逊教授回答了一句很精警的话:“活到这把年纪,我发现历史正开始重复它自己,这太乏味了。真的,我该走了。”

他真的走了。人终究不能不走。

(刘星摘自《深圳商报》2011年5月9日,〔苏〕克拉萨乌斯卡斯图)

猜你喜欢
白骨三明治德国人
三明治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无题
海洋中药白骨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
执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