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鹅膏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2011-05-30 01:01李宗菊王鹏飞
中国食用菌 2011年3期
关键词:狮山样点实体

李宗菊,唐 平,何 隽,王鹏飞,周 文,李 标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鹅膏菌是特殊、珍贵的大型经济真菌,其价值大,应用范围广,在开发新特效药如抗肿瘤药、抗菌及抗病毒药、镇静或麻醉药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1-3]。鹅膏自然生境下产量低,个体少,对生境要求高,分布区域狭窄,在数量上属于稀有或趋少物种,一旦生境受破坏极易消失或灭绝,属于特殊的致危生物类群。目前尚难以开发利用。

红托鹅膏 (A.rubrovolvata S.Imai)为鹅膏属鹅膏组[4],子实体较小,散生于松属的针叶林或与壳斗科植物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中,其种群小,在云南仅在武定发现了较多的个体。因此本文以武定狮山自然保护区为样点,对红托鹅膏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这将为今后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工作的突破将为鹅膏属其它种的研究,起到借鉴和带动作用,为鹅膏属的开发及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奠定重要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红托鹅膏,生长于云南武定狮山。

1.2 方法

每天对各区样点进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记录,测定所有个体的高度及菌盖直径 (一般从菌蕾期开始到子实体枯烂),分析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及发育时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群的分布习性

红托鹅膏在调查区域内的个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红托鹅膏在调查区域内的个体分布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红托鹅膏在狮山以聚群生长为主。

2.2 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周期

子实体生长发育周期见表2。

表2 子实体生长发育周期

从表2可以看出,红托鹅膏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周期为12 d,从扁球期至成熟期为7 d左右,见图1及图2。

3 讨论

图1 鹅膏子实体生长情况

鹅膏属之所以会珍稀濒危,难培养,除了与其生长的复杂性或依赖性 (与植物共生)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目前人们尚没有掌握鹅膏生长发育规律,对其生活史或发育史一无所知,对其生物学、生态特性缺乏了解。Kong[5]研究了Co、Mg、pH对Amanita mscaria几种酶活性的影响,Buscot概述了菌根的生理及生物多样性,Mustafa[6]测定了几种蘑菇中的微量元素水平。通过对红托鹅膏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偿试性研究,为红托鹅膏及鹅膏属其它种的人工模拟驯化栽培,或人工驯化潜能的培养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需要专人在野外长期进行昼夜仔细、连续、反复的跟踪观察记录,本文通过3年的野外调研,熟悉了红托鹅膏种群的分布样点,摸索了野外工作的一些方法,也积累了不少基础性资料,取得了阶段性结果,以后在这方面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系统地完善调研结果。

[1]Noman M.Biotoxin researches on fungi over a century[J].Sci.,1990(51):87-89.

[2]Bonnet MS,Basson PW.The toxicology of Amanita phalloides[J].Homeopathy,2002(91):249-254.

[3]Satora L,Pach D,Butryn B,et al.Fly agaric (Amanita muscaria)poisoning,case report and review[J].Toxicon,2005(45):941-943.

[4]杨祝良.中国真菌志 (第27卷):鹅膏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Kong Fan-Xiang.Influence of copper,manganese and pH on the growth and several enzyme activities in hycorrhizal fungus Amanita muscaria[J].Chemosphere,1995,30(1):199-207.

[6]Mustafa Tuzen,Ertugrul Sesli,Mustafa Soylak.Trace element levels of mushroom species from East Black Sea Region of Turkey[J].Food Control,2007,18(7):806-810.

猜你喜欢
狮山样点实体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基于分融策略的土壤采样设计方法*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桃园,狮山春天的构想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