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05-29 09:17辽宁医学院体育教研部辽宁锦州2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变异性康复训练例数

马 壮 吴 军(辽宁医学院体育教研部,辽宁 锦州 200)

心肌梗死时往往有强烈而持续性的胸痛,但在老年人中,约有40%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无痛的。对突然出现脑卒中、心功能衰竭、休克或其他部位疼痛的老年患者,均应高度警惕发生AMI的可能〔1〕。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肯定了康复疗法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和降低AMI病死率,但对老年AMI治疗效果的报道并不多。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法对老年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近2年观察了老年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88例老年AMI患者,AMI诊断符合WHO标准,经临床、心电图及酶学检查而确诊。其中男104例,女84例,年龄61~88〔平均(74.0±11.2)〕岁。其中,合并心力衰竭8例,合并心律失常13例(其中9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室性期前收缩),低血压20例。随机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9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并发症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常规组进行传统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

1.2 康复疗法〔2〕

1.2.1 运动类型 最初实施被动、主动关节运动,后期为自己料理生活动作,包括自己洗漱、剃须、进食等,自己下床走步。

1.2.2 运动强度 采用运动平板试验的方案,以立位休息心率+10~20次/min为运动靶心率,且关节运动和步行时心率比休息心率增加不超过5~10次/min,关节运动和步行时的血压与休息时比较≤3.9 kPa。如果运动时收缩压下降,应当立即停止运动。

1.2.3 暂停康复活动指征〔3〕①出现心前区不适、气短或心悸;②心率>休息心率+20次/min或>110次/min;③活动后收缩压较休息水平上升≥2.6 kPa;④心电图ST段缺血上升≥0.2 mV或较安静时下降≥0.1 mV;⑤活动后出现眩晕,头昏等脑缺血症状;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⑦明显疲劳或达到患者亚极量运动水平。

1.3 观测指标 根据患者的情况,年龄、体力确实符合康复程序条件,并确定康复程序的时间长短、组成和日程安排,应用Med graphics心肺运动功能仪评价其心功能,记录其常规活动指标;对所有AMI患者在康复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其心率变异性;活动前、后测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总体上评价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定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常规活动指标的比较 康复组和常规组在活动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常规活动指标的比较(x ± s,n=94)

2.2 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比较 康复组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SDNN平均值(SDNNI)、24 h每5 min SDNNI标准差(SDANN)均较常规组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比较(x ± s,n=94)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改善情况的比较 康复组在战胜疾病有信心例数、对疾病有了解例数、对危险因素有了解例数上均较常规组高;胸闷、心悸例数,失眠、焦虑例数,食欲不振例数上均较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n,n=94)

2.4 两组患者完成康复程序情况的比较 除常规组1例患者(78岁)因反复心衰未能完成康复程序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完成康复程序,两组在康复程序完成情况上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某种程度上致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多,尤其是AMI的发病率逐年递增〔4〕,由AMI引起的残损、残障比例也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加强AMI患者的早期运动,指导AMI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5〕。

传统的AMI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6 w,但长期、绝对的卧床休息可以降低功能贮量,减少循环血容量,增加血液黏度而致血栓,降低肺通量和消化功能,致骨骼肌萎缩、收缩力下降,使病人产生消极悲观、忧郁、压抑的心理状态。国内外许多学者大量对照研究的结果证明,正确设计、有监护的早期活动可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6〕。本研究对108例老年AMI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治疗,针对老年人体弱、感觉稍迟钝,无痛性心肌缺血及伴有的精神及心理方面障碍等特点,遵循康复治疗个体化原则,采取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程序,结果显示,康复组和常规组在活动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组在战胜疾病有信心例数、对疾病有了解例数、对危险因素有了解例数上均较常规组高,胸闷、心悸例数,失眠、焦虑例数,食欲不振例数上均较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AMI病人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其运动贮量,改善左室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心率变异性是预测心源性猝死及AMI预后很有价值的指标,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梗后病死率的增高幅度相关,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对心脏调节异常有关〔7〕。心肌梗死后心脏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使得交感神经相对亢进,心率变异性相对降低。本研究中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康复组SDNN、SDNNI、SDANN均较常规组高,提示运动康复可改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AMI猝死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郭利平.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309.

2 姜 红,杨鸿羽.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运动康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2):87.

3 王淑云,张晓春,董玉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预后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149-50.

4 王小平,赵军兰.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指导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3):209-10.

5 郑 茵,吴智勇,李娥卿.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运动康复的疗效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2):9-11.

6 寇爱双,田苗冉,雷 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及心理行为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9):1097-7.

7 梅 静,郭晓萍,孙家安,等.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康复及预防再狭窄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9):11-3.

猜你喜欢
变异性康复训练例数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