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华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教学工作则是我们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教育者所提供的适宜的创新环境中自主发展的。
一、地位助学是培养创新能力之基础
在教学中只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活动,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创新之举。
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而是在所有参与教学的教材、教室、座位等方方面面中都位于主体地位。如教材之中有不恰当的内容,学生可在用更适合自己的内容取而代之。
(二)正确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当然也绝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導地位。上面所讲的导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结合教学的需求运用适当的指导方法来正确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导便是“授之以渔”,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直接指导与相机渗透相结合。直接指导要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相机渗透要有意识地、巧妙地引导学生多感知、多领悟。例如在学生初学单词时,由于学生对单词的组成结构还很陌生,教师要直接指导单词的读法规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拼读单词基础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适合自己的拼读方法。
2.直接指导与学生自悟相结合。引导学生自悟要让学生能悟、善悟、乐悟,在“悟”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点拨暗示。如在单词教学中,先指导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练习中自悟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如在拼读desk这个单词时教给学生字母d、s、k在拼读单词时就分别发汉语拼音的d、s、k的音,e发音标∕e∕,拼读单词时记住它们的发音规律就可以自己拼读了。在拼读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教师再去指导,长此以往,学生的拼读水平就会日益提高。
二、兴趣促学是培养创新能力之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使人在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甚至废寝忘食的状态,兴趣促学是培养创新能力之源泉。
(一)情境激趣,唤起创新意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过程是借助情境来实现的。“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景,还包括模拟交际情境、表演情境、直观教具情境、想象情境等。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表现欲强、很少害羞,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更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开启创新意识的金钥匙。
对话教学中将学生的“动”融于具体情境中,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打破呆板的“井田式”座位顺序,把学生的座位安排成各种很随意的排列方式,几人一组,就好像课间在聊天、游戏一样,这样可减轻学生的紧张拘束感,也为他们创设了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
情境表演最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了表演成功,他们会很积极而精心地设计出表演内容,更会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例如学习了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从 Hello!Nicetomeetyou!到Bye—bye.See you later.从姓名 Whats your/his/her name?到年纪How old are you?或其它的问题,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预订的教学目标进行情境表演。除了真人表演的对话,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表演木偶戏,自己帮配音,这样效果也很好。在表演中,学生已经把课本内容进行了改编,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意识的觉醒。
(二)竞争激趣,激发创新激情
少儿期是身心蓬勃发展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通过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组织并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竞赛、表演活动或做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激情。
教师可每学期都组织一两次人人参加的英语小品比赛。比赛规定:同桌两人或前后桌三四人组成一个表演组。每组选定个专题。如到商店买东西,到同学家一起做功课,买了新玩具和同学共玩等等。评优标准为综合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多,语音语调句子正确流利,情节合理,情景逼真,富有表情。这既需每个人的努力,又要相互间的配合。每次赛前,学生们都认真构思,翻阅课本,反复操练。赛后同学们会余兴未尽,感到收获的不仅仅是课本中的内容。
(三)设疑激趣,启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巧妙设置疑点,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疑问,探求疑问的解决,让学生在疑问中开拓,在谜团中深思,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PEP第一册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I like…(我喜欢……)B:Me too.(我也是。)在教学中,教师故意对一位男生说:I like skirts.(我喜欢裙子。)使其无法按课文套路说出Me too.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不同于课文的新的回答方式:I dont like…等等。有时,对教材的扩展会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的疑问,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的兴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发,多引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从而启发创新思维。
三、信息拓学是培养创新能力之资源
英语的信息化教学它是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教学软件。例如:金山词霸,东方快车等,查出一些有关天气的单词进行读写背。接着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到网上寻找有关天气的资料和国家城市的天气情况。然后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请老师或小组的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并记录在个人文件夹上。最后把读到的和查到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制成网页。教师归纳总结存在的典型问题,集体评议每小组网页的质量和艺术性并布置下次学习内容。整合课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综合性课件。并由学生们自己完成,学生们完成工作后,进行综合讨论评价,打通学习小组间知识的局限,让每一个工作小组在评价别的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