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标 许春梅 柳景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母本96452是1995年搜集的华北型黄瓜材料自交分离,在冬春温室及大棚内经连续7代定向选择获得的早熟、高产、稳定的自交系。该自交系长势中等,主蔓结瓜为主,第 1雌花着生在第4节左右,早熟,瓜长30 cm左右,抗病性较强。父本0104是1999年从华北型黄瓜品种哈尔滨密刺的后代中经连续 6代定向选择,在冬春保护地条件下选育出的稳定、抗病自交系。该自交系长势较强,第1雌花着生在第5节左右,果皮深绿色,白刺较密,瓜条顺直,瓜长35 cm左右,无黄线,商品性好,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
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品种比较试验,组合96452×0104(代号07-18)表现为综合经济性状良好,早熟、丰产、抗病。2007~2008年在黑龙江省进行冬春保护地区域试验,2009年进行生产试验,07-18表现为早熟,商品性优良,丰产性好。2009年6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进行田间鉴定,2010年3月获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蔬菜新品种登记,定名为龙绿1号。目前己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推广种植380 hm2。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冬春温室地膜覆盖栽培,1月8日播种,1月15日移苗,2月2日定植,3月6日始收,6月7日终收,生长期为151 d(天)。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5.0 m,宽1.05 m,小区面积为5.25 m2,以黑龙江省指定品种津优2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龙绿1号比对照津优2号早熟6 d(天);平均前期产量〔采收前30 d(天)的产量〕为740.1 kg·(667m2)-1,比对照增产16.5 %;总产量为9702.7 kg·(667m2)-1,比对照增产9.1 %。
2.1.2 区域试验 2007~2008年在黑龙江省进行春大棚多点区域试验,3次重复,梯形排列,小区面积为5 m2,以津优2号为对照,3月中下旬育苗,5月初定植。试验结果表明(表1),龙绿1号2007年平均前期产量为655.0 kg·(667 m2)-1,比对照津优2号增产25.3 %,总产量为 6244.8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3.5 %;2008年平均前期产量为694.2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0.3 %,总产量为7341.6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6.1 %。
表1 龙绿1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1.3 生产试验 2009年在黑龙江省进行生产试验,大区面积为42 m2,以津优2号为对照,春大棚栽培,3月中下旬育苗,5月初定植。试验结果表明(表2),龙绿1号各试验点前期产量均高于对照津优2号,平均前期产量为626.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6.8 %;平均总产量为7200.3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9.1 %。龙绿1号田间表现为:果色深绿,瓜把短,刺瘤较密,果面较平,瓜条顺直,商品性好,清香味浓;对照津优 2号则表现为:瓜把长,果面棱沟较深,瓜条稍弯,商品性差。
2009年 7月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植保研究室苗期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龙绿1号枯萎病病情指数为9.3,霜霉病病情指数为28.0,白粉病病情指数为33.3,抗性均明显高于对照津优2号,其中龙绿1号对枯萎病表现为高抗(表3)。在保护地黄瓜栽培中,品种对于土传病害的抗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长季节栽培中,由于栽培时间长,经常处于低温弱光状态,枯萎病发病更为严重,龙绿1号2009年生产试验中田间抗病性也明显优于对照津优2号,死株率较低。
表2 龙绿1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3 龙绿1号苗期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
2008年6月由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进行品质测试及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进行外观调查,龙绿1号VC含量128.9 mg·kg-1,可溶性固形物3.42 %,含水量96.16 %,果皮深绿色,商品瓜长30 cm左右,果实为棒状,白刺较密,果肉浅绿色,清香味浓(表4)。
表4 龙绿1号品质分析及外观调查结果
龙绿1号植株长势较强,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始于主蔓第4节左右,早熟。皮色深绿,瓜条顺直,瓜把短,瓜条长30 cm左右,白刺、刺瘤小、刺较密,果肉浅绿色,种子腔小,清香味浓。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6000 kg左右,单性结实能力强,适合冬春温室、春大棚及长季节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