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文 吴青君 徐宝云 王少丽 张友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半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1889年首次发现于希腊烟草上,在全球广泛分布,包括除南极洲以外的逾 100个国家和地区,如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在我国,现已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北京、台湾、新疆、河北、山东等20个省份和地区(Chu et al.,2005,2006)。烟粉虱在农作物、园艺作物及观赏作物上均能造成严重危害,且被认为是由众多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其寄主范围广泛,抗药性强,传播病毒危害(Jones,2003)。目前防治烟粉虱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近年来由于普通化学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烟粉虱已经对一些常规药剂产生了很强的抗性(Nauen et al.,2002;Nauen & Denholm,2005;Roditakis et al.,2009;Wang et al.,2010),因此探索利用广谱、高效、低毒、安全的新型杀虫剂来防治烟粉虱,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是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商品名称为Movento,能抑制昆虫脂质合成,造成昆虫中毒死亡。具有较强的双向内吸传导性能,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持效期长,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介壳虫等,且对天敌比较安全,适合害虫的综合防治,与植物相容性好,对环境安全(王达和谢欣,2010;师文娟 等,2010)。在我国,螺虫乙酯悬浮剂最早在2010年登记使用,在番茄上登记防治烟粉虱,在柑橘上登记防治介壳虫。
本试验对96 %螺虫乙酯防治烟粉虱的卵、若虫和成虫的效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结合24 %螺虫乙酯悬乳剂(SC)对防治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从该药剂对烟粉虱的敏感性和防治效果方面评价其推广应用的前景。
96 %螺虫乙酯原药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95 %吡虫啉原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4 %螺虫乙酯SC和Biopower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70 %艾美乐水分散粒剂(WG)(PD20050011F040008)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30 %啶虫咪乳油(EC)(PD392-2003)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提供,25 %噻虫嗪WG(PD20060003)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供试甘蓝品种为京丰1号,番茄品种为中杂105号。
试验于2007年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农场的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地块为壤土,中上等肥力水平。
1.2.1 96%螺虫乙酯原药处理 称取96 %螺虫乙酯原药和对照95 %吡虫啉原药,先用1~2 mL丙酮使其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将药剂稀释至5~7个浓度进行生物测定,溶液中加入少量Trixon-100(曲拉通)作为乳化剂,使溶液中Trixon-100终浓度达0.1 %;同时以0.1 % Trixon-100清水溶液为对照。
1.2.2 96%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卵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首先将无虫甘蓝幼苗(4~5片真叶)放于烟粉虱饲养笼中,2 h后将甘蓝幼苗取出,赶走幼苗上的烟粉虱成虫。记录每片叶上烟粉虱卵的数量,将载卵叶片在不同浓度药液中浸渍 10 s,取出后用滤纸吸干多余的药液,每处理 4次重复。将载卵的甘蓝幼苗放入光照培养箱(25 ℃,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中,因为卵的发育历期为5~6 d,有的甚至8~9 d,故在施药后第10天调查各处理烟粉虱卵的孵化情况,即使卵孵化为若虫后很快死亡也视为正常孵化,不计为卵死亡。采用Probit软件计算LC50、95 %置信区间。
1.2.3 96%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首先将无虫甘蓝幼苗(4~5片真叶)放于烟粉虱饲养笼中,2 h后将甘蓝幼苗取出,赶走幼苗上的烟粉虱成虫。将载卵的甘蓝幼苗放入光照培养箱(25 ℃,16小时黑暗、8小时光照)中,10 d后烟粉虱发育到2龄若虫,检查记录叶片上的若虫数量,每片叶的若虫数量30头左右。将标记好的甘蓝叶片在不同浓度药液中浸渍10 s,取出后用滤纸吸干多余的药液,每处理4次重复。在本试验条件下,若虫至成虫羽化历时15 d左右,故在药液处理第15天调查各处理烟粉虱若虫的羽化情况,以蛹壳数记为羽化虫数,未羽化且已变黑的若虫视为死亡。采用Probit软件计算LC50、95 %置信区间。
1.2.4 96%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本试验采用甘蓝活体幼苗法进行测定,甘蓝幼苗为 4叶期。将不同浓度药液倒入较大的器皿中,然后将甘蓝幼苗在药液中浸渍10 s,取出自然晾干后放入一个空笼子中(100 cm×100 cm×120 cm),每处理4株。从群体饲养的养虫室采摘带烟粉虱较多的叶片放入笼子中,待烟粉虱成虫落在浸过药液的甘蓝幼苗上时,用微饲虫笼随机夹取,保证每处理试虫总数80左右头。处理7d后调查烟粉虱成虫的死亡率。采用Probit软件计算LC50、95 %置信区间。
番茄于2007年8月12日播种,9月15日定植,密度为3000株·(667 m2)-1,按常规生产管理,番茄长势基本一致,烟粉虱发生较重。设24 %螺虫乙酯SC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2.4、3.6、4.8 g·(667 m2)-1,分别与 0.24 g·(667 m2)-10.2 % Biopower和 0.54 g·(667 m2)-10.3 % Biopower助剂联合使用,以 3.5 g·(667 m2)-170 %艾美乐 WG、3.0 g·(667 m2)-130 %啶虫咪 EC、2.08 g·(667 m2)-125 %噻虫嗪WG和清水为对照,共12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15.6 m2,随机区组排列。
9月25日番茄4~5叶期施药1次,药液量为50 L·(667 m2)-1,用MATABI SUPER GREEN 16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施药当天为晴天,试验期间棚内平均气温19.5 ℃,最高29.6 ℃,最低 9.2 ℃。
药前(9月25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14、21、28 d各调查1次,共调查6次。每小区在中间位置定点10株,于清晨7:00以前调查每株所有烟粉虱成虫数。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依据药前虫口基数和药后各天存活成虫数,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各处理区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MRT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成虫基数-药后存活成虫数)/药前成虫基数×100 %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
96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卵表现出一定的毒杀活力,其LC50值为18.91 mg·L-1,对照药剂95 %吡虫啉原药对烟粉虱卵的LC50值为28.80 mg·L-1,二者的95 %置信区间交叉(表1)。说明96 %螺虫乙酯原药比95 %吡虫啉原药的杀虫效果高1.52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1 96%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96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二龄若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其LC50值为14.97 mg·L-1,对照药剂95 %吡虫啉原药对烟粉虱二龄若虫的LC50值为25.65 mg·L-1,两种药剂的95 %置信区间只有很少交叉(表1)。说明两种药剂LC50值的差异(1.71倍)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即95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二龄若虫的杀虫活性显著高于95 %吡虫啉原药。
96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成虫的毒杀效果较差,其LC50值为453.34 mg·L-1,而对照药剂95 %吡虫啉原药对烟粉虱成虫的LC50值为12.85 mg·L-1,两者相差约35倍(表1)。说明96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成虫的杀虫效果相对不理想。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药剂各处理与对照药剂70 %艾美乐WG相比,中、低剂量的24 %螺虫乙酯SC处理药后14、21、28 d的防效都显著低于对照药剂70 %艾美乐WG;24 %螺虫乙酯SC高剂量、24 %螺虫乙酯SC+0.2 % Biopower和24 %螺虫乙酯SC+0.3 % Biopower的各处理药后各天的防效与对照药剂70 %艾美乐WG差异均不显著。
试验药剂各处理与对照药剂30 %啶虫咪EC相比,24 %螺虫乙酯SC+0.2 % Biopower和24 %螺虫乙酯SC+0.3 % Biopower的各处理药后14 d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 %啶虫咪EC,但24 %螺虫乙酯SC中、低剂量处理药后28 d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30 %啶虫咪EC;其他各处理药后各天的防效与对照药剂30 %啶虫咪EC差异均不显著。
试验药剂各处理与对照药剂25 %噻虫嗪WG相比, 24 %螺虫乙酯SC中、低剂量处理药后各天、最高剂量处理药后3 d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5 %噻虫嗪WG;24 %螺虫乙酯SC最高剂量处理药后1、14、21、28 d,24 %螺虫乙酯SC+0.2 % Biopower和 24 %螺虫乙酯SC+0.3 %Biopower的各处理药后各天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5 %噻虫嗪WG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发现,96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卵和若虫都具有非常高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18.91 mg·L-1和14.97 mg·L-1,但对烟粉虱成虫杀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LC50达到了453.34 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 %螺虫乙酯SC对烟粉虱也有非常好的防效和持效性,高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70 %艾美乐WG的防效相当,达80 %左右;同时发现螺虫乙酯与Biopower混用的防效明显优于螺虫乙酯单独使用的效果,且持效期可达28 d以上;螺虫乙酯随着试验剂量及其与Biopower混用剂量的增加,表现出防治效果提高的趋势。本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对烟粉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蔬菜生产中科学合理应用。
师文娟,廖道华,杨芳,刘少春,杜梦.2010.螺虫乙酯的合成.农药,49(4):250-251.
王达,谢欣.2010.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品种及其合成方法.现代农药,9(6):40-44.
Chu D,Zhang Y J,Brown J K,Cong B,Xu B Y,Wu Q J,Zhu G R.2006.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xotic Q biotype of Bemisia tabaci from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into China on ornamental crops.Florida Entomologist,89(2):168-174.
Chu D,Zhang Y J,Cong B,Xu B Y,Wu Q J,Zhu G R.2005.Sequences analysis of mtDNA COI gene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Bemisia tabaci(Gennadius).Agricultural Science of China,4(7):533-541.
Jones D R.2003.Plant viruses transmitted by whiteflies.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09(3):195-219.
Nauen R,Denholm I.2005.Resistance of insect pests to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58(4):200-215.
Nauen R,Stumpf N,Elbert A.2002.Toxicological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n neonicotinoid cross resistance in Q-type Bemisia tabaci(Hemiptera:Aleyrodidae).Pest Managemet Science,58(9):868-875.
Roditakis E,Grispou M,Morou E,Kristoffersen J B,Roditakis N,Nauen R,Vontas J,Tsagkarakou A.2009.Current status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Q biotype Bemisia tabaci populations from Crete.Pest Management Science,65(3):313-322.
Wang Z Y,Yan H F,Yang Y H,Wu Y D.2010.Biotype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status of the white fl y Bemisia tabaci from China.Pest Management Science,66(12):1360-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