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虹桥,童梅玲,张 敏,陈 丽
婴儿饮食行为是指根据婴儿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在不同时期有序添加相应食物种类、性状来培养其正确的与饮食相关的行为,以完成从液体食物-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的过渡[1]。不良的饮食行为会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过剩,影响婴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引起婴幼儿呼吸系统感染、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3]。健康的饮食行为能使婴幼儿摄取均衡充分的营养素,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为今后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并且有助于预防与饮食有关的肥胖、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健康问题[4]。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目前婴儿饮食行为模式,了解其喂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婴儿饮食行为的主要环境因素,为科学指导婴儿喂养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 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所和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卫生院儿保门诊就诊的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按居住地分为城市组、农村组,在两大组中再按月龄段分成1~个月、4~个月、7~个月和10~12个月4个小组。
1.2 方法 设计婴儿饮食行为调查表,在儿保门诊随机抽取婴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员为儿保医师,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间为2008年4—10月,调查内容包括:婴儿4月龄时的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喂奶次数、每日奶量 (<600 ml、600~ml、800~ml、1 000~ml)、辅食添加月龄、辅食种类 (谷类、蔬菜、水果、鸡蛋、肝脏、鱼类、肉类、豆制品)、辅食性状 (流质、糊泥状、颗粒状、块状)、辅食次数、家庭平均月收入 (<1 000元、1 000~元、2 000~元、5 000~元、≥1万元)、父母文化程度 (大学以上、大学、中学、小学、文盲)、主要带养人(父母、祖辈、保姆、其他)、带养人文化程度、父母是否了解喂养知识 (十分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父母获得喂养知识的途径 (家长学校、看书上网、朋友交流、听老人的)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个过程进行严密核对。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908例婴儿,其中男婴490例,女婴418例;城市组610例,农村组298例;1~个月组278例,男婴141例,女婴137例;4~个月组350例,男婴193例,女婴157例;7~月组193例,男婴105例,女婴88例;10~12个月87例,男婴51例,女婴36例;各个月龄段男女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148,P>0.05)。
2.2 母乳及奶制品喂养状况
2.2.1 4~12月龄婴儿共630例,其中4月龄时纯母乳喂养359例,混合喂养204例,人工喂养67例,母乳喂养率为56.98%。城市组母乳喂养率为53.71%,农村组母乳喂养率为62.83%,农村母乳喂养率高于城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2,P=0.03,见表1)。
2.2.2 随月龄增加婴儿每日喂奶次数逐渐减少,而同月龄段每个个体的喂奶次数间差异较大,4月龄开始已有家庭将奶类喂养次数减至1次,也有家庭在婴儿12月龄时仍每天喂养奶类多达10次 (见表2);908例婴儿中每日奶量600~ml比例最多,为651例,占71.70%;婴儿每日总奶量随月龄段呈下降趋势 (χ2=162.89,p<0.01,见表3)。
表1 4月龄时婴儿喂养方式〔n(%)〕Table 1 Infants'breast feeding in the first four months
表2 各月龄段婴儿喂奶次数 (次)Table 2 Infants'suckling frequency in different months
表3 各月龄段婴儿每日奶量比较 (例)Table3 Comparison of infants'suckling quantity in different months
2.3 固体食物引入状况分析 908例婴儿中631例已经引入固体食物,277例尚未引入;从4~月龄开始引入者501例(79.40%),<4月龄开始引入者119例 (18.86%),>6月龄开始引入者11例 (1.74%);其中7~月龄婴儿共280例,6月龄时已经引入固体食物269例,固体食物引入率为96.07%。
在第一种固体食物的选择上,以谷类作为第一种引入的固体食物有504例,占80%;蔬菜水果类为95例,占15%;蛋黄为19例,占3%;其他食物为13例,占2%。
随着月龄的增加,每日固体食物添加次数逐渐增多 (F=56.87,p<0.01)、食物种类逐渐增多 (F=144.99,p<0.01,见表4)。
进一步分析各月龄段婴儿添加的固体食物性状,1~月龄段,流质和糊泥各占50.00%;4~月龄段多为糊泥,占79.26%;7~月龄段以颗粒为主,占54.92%;10~12月龄段则块状最多,占45.98%;随着月龄的增加,引入固体食物性状越来越粗糙 (χ2=447.66,p<0.01,见表5)。
2.4 婴儿饮食行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2.4.1 固体食物引入的家庭影响因素 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父母和主要带养人文化程度、父母对育儿知识的了解程度的不同,其婴儿开始引入固体食物的月龄存在明显差异 (p<0.05,见表6)。
表4 各月龄段婴儿固体食物引入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ime,frequency and kind of infants'complementary feeding
表5 各月龄段婴儿引入固体食物性状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haracter of infants'additional food
表6 家庭环境对固体食物开始引入月龄的影响因素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family factors in infants'complementary feeding
2.4.2 每日固体食物添加次数的家庭影响因素 对家庭环境与婴儿固体食物添加次数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婴儿固体食物添加次数主要受到带养人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带养人及其文化程度的差异均会造成婴儿固体食物添加次数存在明显差异 (见表7)。
2.4.3 固体食物添加种类的家庭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发现:婴儿固体食物添加种类主要受到带养人的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而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等因素影响不大 (见表8)。
2.4.4 10~12月龄段固体食物性状的家庭影响因素 10~12月龄段婴儿已添加固体食物的性状受到家庭所在地、父母亲及带养人文化程度的影响,其他因素则影响不大 (见表9)。
2.4.5 乳类喂养的家庭影响因素 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婴儿断离母乳月龄的早晚有所差异(见表10);而奶制品喂哺次数受到带养人身份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家庭的其他因素影响不大 (见表11)。
表7 家庭环境对每日固体食物添加次数的影响Table 7 Analysis of family factors in infants'complementary feeding
表8 家庭环境对固体食物添加种类的影响Table 8 Analysis of family factors in infants'complementary feeding kind
表9 10~12月龄婴儿家庭环境对固体食物添加性状的影响Table 9 Analysis of family factors in character of 10~12-month-old infants'additional food
2.5 喂养知识获得途径分析 908例调查对象中,父母对喂养知识部分了解者最多,有815例 (89.76%),十分了解46例 (5.07%),不了解47例 (5.17%);城市组十分了解43例 (7.05%),部分了解556例 (91.15%),不了解 11例(1.80%);农村组十分了解3例 (1.01%),部分了解259例(86.91%),不了解36例 (12.08%);城市组父母喂养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组 (χ2=55.00,p<0.01)。获得喂养知识的途径,城市组为:家长学校 (8.26%)、看书上网(42.26%)、朋友交流 (32.96%)和听老人的 (16.52%);农村组为:家长学校 (0.20%)、看书上网 (23.64%)、朋友交流 (34.95%)和听老人的 (41.21%);城市组和农村组父母获得喂养知识的途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3.90,p<0.01)。
表10 不同家庭环境的婴儿断离母乳月龄的比较Table 10 Analysis of family factors in time of infants'weaning
表11 不同家庭环境的10~12月龄婴儿喂奶次数的比较Table 11 Analysis of family factors of frequency in 10~12-month-old infants'suckling
3.1 母乳喂养情况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且母乳喂养的婴儿生长发育优于人工喂养的婴儿[5]。但是由于多种原因 (如:母亲疾病的影响、农村妇女外出打工、错误的喂养知识等),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有所下降。本次调查显示4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为56.98%,其中城市组为53.71%,农村组为62.83%,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要求的以省 (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达到85%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这表明无论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还是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均应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提倡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并指导和帮助母亲达到纯母乳喂养的目标。3.2 固体食物引入现状 我国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身长、体质量的增长速度与发达国家的婴儿相比无明显差异,6个月以后逐渐落后;我国婴儿6个月以后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为在食物转换过程中,食物引入的时间、数量及质量不合适[6-7]。
目前,关于固体食物引入的适宜时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固体食物引入的适宜时间应从6个月后开始,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在内的几个国家均已采纳了这种建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4~6个月开始引入固体食物是安全的,英国和美国的喂养指南中建议在婴儿4~6个月时可以引入固体食物,但不应早于4个月。在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鼓励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引入辅助食品”的两项指导建议。过早或过晚引入固体食物均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8-9]。在2009年的《婴幼儿喂养建议》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亦建议婴儿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不能早于4月龄,也不宜迟于8月龄,多为4~6月龄。
本研究中,79.40%的婴儿于4~6月龄开始引入固体食物,<4月龄引入固体食物的占18.86%,6月龄以上才加入固体食物的占1.74%。而在第一种固体食物的选择上,约有80%以谷类作为第一种引入的固体食物,15%为蔬菜水果类,3%为蛋黄。同时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固体食物制作也逐渐由细变粗、由泥糊状逐渐过渡到颗粒状、小块状,但调查中有50%的家长在固体食物开始引入时制作成流质样食物;1岁时引入固体食物已达到小块状的为62.50%、固体食物主要为颗粒状的为29.17%、仍以泥糊状为主的为8.33% 。在固体食物引入后的喂养方式上,每个家庭差异较大,有的家庭在4月龄时固体食物已达4次同时奶量骤减、1岁时已有少量家庭在喂养时断离母乳及其他奶制品而仅喂固体食物;1岁时每日奶类摄入总量<600 ml的占70.8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家庭能合理安排开始引入固体食物的时间,但在婴儿喂养的其他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食物引入顺序不合理,有部分家庭首选蛋黄为第一种引入的固体食物;(2)食物质地转换不及时,虽然大部分家长了解固体食物引入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不能按月龄变化和婴儿口腔功能发育进程合理转换固体食物质地,多数家长食物制作过于精细;(3)进食安排紊乱,如在所调查的10~12月龄婴儿的乳类食物总量过多和过少的现象并存,乳类食物具有高营养素、高能量密度的特点,是1岁内婴儿的主要食物,1岁内乳类食物摄入过少不利于体格生长,而对于6月龄以后的婴儿而言乳类摄入过多势必影响其他食物的引入不利于婴儿进食行为的发育。因此,儿童保健工作者在婴幼儿的营养指导和宣教上应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具体,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婴儿进食,不仅要宣传营养保健的原则,更应宣教具体的细节和措施。
3.3 婴儿饮食行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饮食行为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婴儿完成进食需要成人帮助,婴儿可以决定进食的量,但无法决定进食何种食物、食物的性状、进食时周围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无法决定进食的方式,家庭因素对婴儿饮食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刘玉琳等[10]在2000年做的对婴儿固体食物引入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动物蛋白的引入与家庭经济收入有一定关系,家庭年均收入越高,蛋白类固体食物的引入率越高。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家庭环境与1岁内的乳类喂养情况及固体食物添加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环境 (家庭所处地区、家庭平均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带养人身份、带养人文化程度、父母了解喂养知识程度)的不同对婴儿奶类食物喂哺状况、固体食物引入时间、固体食物引入次数、引入食物种类、引入食物性状等有一定影响。母乳持续时间主要与家庭所处地区、家庭收入和母亲文化程度有关,分析原因母亲在母乳喂养上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母亲特别是城市高知母亲外出工作的增加,断离母乳月龄提前。在固体食物喂养上,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带养人文化程度、父母对育儿知识的了解程度均影响着婴儿开始引入固体食物月龄的早晚,带养人身份决定了婴儿固体食物添加次数、添加食物的种类、每日奶制品的喂哺次数;同时10~12月龄段婴儿已添加固体食物的性状受到家庭所处地区、父母亲及带养人文化程度的影响,上述结果提示父母亲虽然参与了部分婴儿喂养的食物安排 (比如何时开始引入固体食物、固体食物制作成何种性状)但具体的喂养方式由婴儿的主要带养人决定,除了父母外,主要带养人是婴儿生活的重要安排和实施者,带养人的带养方式将决定婴儿的饮食行为。
3.4 喂养知识获得途径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婴儿父母对喂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够全面,大部分婴儿父母对喂养知识部分了解;城市婴儿父母喂养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城市和农村婴儿父母获取喂养知识的途径不同。有研究表明婴儿母亲文化程度高、从事职业较稳定者 (如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大企业技术人员等)、社会活动范围广者,较易获取相关的婴儿营养保健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较多[11],本次调查结果与之相同,在城市高知家庭,家长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定期儿童体检、朋友交流、网络论坛等方式获得并交流各种婴幼儿喂养知识。而在农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外)祖父母是最常见带养人,家长获得营养保健信息的渠道较单一,主要还是通过上一辈经验来对婴儿进行喂养。因此,在目前的多媒体时代,儿保工作者应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应用多种形式宣传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知识,而对于农村不发达地区的宣教应深入家庭并重点针对家中婴幼儿的主要带养人,改变不科学的喂养观念。
目前,虽然许多家庭了解了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固体食物引入的原则,但在具体的进食安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家庭环境是影响婴儿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主要带养人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数家长对喂养知识了解尚不全面,家长对育儿知识的了解程度存在城乡差异。因此,儿保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婴儿喂养知识的宣教。
1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5-118.
2 史国仙.婴儿喂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149-1150.
3 郦彩芳.早期混合喂养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20例报告[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97.
4 王小雪,王舒然,孙长颢,等.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1562.
5 方博,颜虹.喂养方式对6个月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282-284.
6 陈绍红.婴幼儿喂养与食品转换[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5,32(5):302-304.
7 张亚钦,李辉,夏秀兰.中国九市婴儿辅食喂养状况分析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268-270.
8 Simondon KB,Simondon F.Age at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 and physical growth from2 to9 menths in rural senegal[J].Eur JClin Nutr,1997,51(10):703 -707.
9 Dewey KG,Cohen RJ,Brown KH,et al.Age of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s and growth of term,low-birth-weight,breast-fed infants: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study in Honduras[J].Am J Clin Nutr,1999,69:679 -686.
10 刘玉琳,林良明,张新利,等.2000年中国婴儿辅食添加情况的调查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361-363.
11 邓小波,汪琪.婴儿母亲对母乳喂养知识认知的调查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