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立智
淮山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撰文/戴立智*
淮山又称山药,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也是珍贵的中药材。我县种植淮山历史悠久,由于当地气候、土壤、地理条件优势,生产的淮山薯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深受广东、港澳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青睐。2003年,我县建立了以古城镇、四都镇为中心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严格按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所生产的淮山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市场更为畅销。近年来,淮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种植面积达1500hm2,一般产量22.5-37.5t/hm2,产值11-15万元/hm2,已成为当地农民创收的一个重要产业。其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沿海中高海拔山区种植的淮山应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我县种植的雪薯品种较好,该品种肉质雪白,皮光滑,须根少,味鲜美。
淮山的无公害高产栽培应选择天然洁净,远离工矿企业,水源上游无污染的地块,土壤以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为好。
选择的田地在冬季深耕翻土,晒白风化,开春后整地前每667m2撒施石灰50-100kg,进行土壤消毒。
由于淮山生长期长,施足基肥是确保产量的一个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或15:15:15NPK三元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50kg作基肥,要深施、匀施,深翻耙匀。整地要耕细整平,采用高垄栽培,畦高50cm,畦带沟宽1.3m,整成深沟高畦。
5.1 种薯处理 将种薯留在田地过冬,到第二年用种时挖出,洗净晒1-2d,再横切成50g左右小块,用施保克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浸种30m in进行种薯消毒。
5.2 适时种植 在3月上中旬地温升高稳定后即可种植。
5.3 合理密植 种植前开好中间种植沟,株距20cm,深度5cm,每畦单行种植,每667m2种植2500-2600株。
6.1 中耕除草 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发芽期浅中耕,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幼苗期浇水后及时中耕,促进发根、发棵,发棵期每隔20d中耕一次,结合培土追肥,将畦沟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畦面,形成高畦,发棵期一般中耕2-3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茎蔓上架后可喷百草枯定向除草或人工拔除。
6.2 摘除侧芽 出苗后要认真做好查苗补苗,摘除多余的侧芽侧枝,选留1-2株生长粗壮的苗。
6.3 支架引蔓 苗高20-30cm时要及时用细竹竿或树枝搭人字架,架高2-2.5m,引蔓上架,向上生长,以利植株通风透光。当淮山藤蔓长到架顶时,可将顶芽摘除,促进侧芽生长成分枝,增大光合作用面积,以利营养物质的创造和积累。
6.4 合理追肥 出苗齐苗后,施一次稀淡人粪尿;以后每隔20-30d施一次50%的腐熟粪肥;块根旺长期要重施一次追肥,每667m2可施15:15:15NPK三元复合肥20-30kg,熟饼肥20-30kg,硫酸钾15kg,以保证块根膨大有充足的养分;9月初每667m2再追施尿素10kg,硫酸钾10kg,每次施肥应于两侧开沟施下后覆土,10月份以后不再施肥。
6.5 水分管理 淮山全生育期需水较少,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但在块根生长旺盛期,正处高温干旱季节,植株蒸腾量大,要常灌溉跑马水,水及浅沟即可排掉,多雨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及时防治病虫害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内容,闽西山区淮山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蔓枯病,虫害主要有蛴螬(金龟子幼虫)、斜纹夜蛾。
淮山病虫害的防治要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早治好于晚治,药剂选择上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及时摘除病虫残叶,对重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炭疽病、叶斑病、蔓枯病等病害在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25%敌力脱乳油60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交替使用喷施于植株藤叶及基部,每隔7-10d喷1次,连喷3次。斜纹夜蛾5-9月是盛发期,利用斜纹夜蛾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斜纹夜蛾性诱剂、糖醋液等进行诱杀,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幼虫1-2龄期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10%除尽乳油1500倍、15%茚虫威悬浮剂3000倍等农药轮换使用。蛴螬对淮山的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因为蛴螬活跃在深层土壤中,对淮山薯块茎根端的破坏很大,造成薯块形态畸形或不长,在薯块生长初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灌根防治。
采收淮山主要通过地上部茎叶来确定,一般冬天霜后茎叶全部枯萎时开始采收,如冬季不太冷则可留在土中,随时根据市场需求采收供应。
长汀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