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龙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如何实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要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有充分的准备,那样才能事半功倍。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预习策略进行分析,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的习惯和采取的方法,深入探讨中学数学的预习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学数学;预习策略
当今是知识和信息的社会,伴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就需要我们大量培养跨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来发现问题,并能主动的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那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预习是相当重要的,是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科学地进行预习,合理的利于自主时间,有效的采取预习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中学数学的预习优点
在当前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少有学生主动去预习新的课程,这样不仅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费劲,也使许多学生不能理解课堂讲解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降低。就需要我们推行,以任务型学习为手段的预习式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前预习课程,要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热情。其中中学数学的预习优点有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足,往往不能充分理解中学数学的许多知识点,有的只是模糊认识,这样就需要提前预习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疑问,能主动提问,从而提起学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时能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时通过提前预习,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这样既节约了课堂讲解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在讲解疑难及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上,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时能突出重点,也提高课堂效率。
3、促成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不同。就需要通过提前预习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等方法,促成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知识更为牢固,从而也就构建成以知识形成的网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当学生在学习时候都能达到提前预习,那样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新奇感就会减少。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对教材重组性,虽然教材只是一个素材和范本,可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备课,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有这差别,就需要教师扬长避短、抓住学生心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要合理利用学生在预习时的难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准确详细的讲解,通过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来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充分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靠记忆力,也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尤其是在学习数学课前,这样不仅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而将不懂生疑的问题,带到听课时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点拨加深印象,而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在预习时准备的越充分,在听课时候学生的听讲效果就越好,而课堂上听讲的效果好了,就可以带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下节课可以做更好的预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才能在听课时候加强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上,分析出针对自己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就使的学生将课前预习看懂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很好的跟着教师的讲解去巩固,并根据教师的分析来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课前预习时遇见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可以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作笔记记录,了解的内容不在用过多的时间去记录,这样挤出更多的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课前预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前预习时不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勤学善思的习惯,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古人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了解其数学概念的内涵,并将其向外延伸,要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加强解题思路,善于从多方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去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前一章的课程和后一章的课程其知识都是相互联系,就需要我们要加强学生在课后的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从而可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积累知识,为以后灵活应用、提高能力、提前预习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数学的学习中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善于交流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去领悟数学其中的奥妙。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将学习中所见、所思、所悟表达出来能,以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对数学概念、知识结构、方法原理进行系统分类、概括、推广和延伸,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当在课前预习时遇见问题,就需要学生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主动与老师交流,来提高自身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用科学方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有效的预习,指导他们预习的方法,并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完成质量,然后在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加以巩固和深化。就需要做的以下几点:
1、设置科学有效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就是要利于学生所掌握解题的方法,合理的进行预习。就需要教师先要制定一个预习大纲,如在课堂上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方法、规律、技巧,将这些问题都以的形式再现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要设置预习的目标,就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兴趣。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创设情景,第二种方法是编制错例。要遵循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使学生感觉到每个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或者来源于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内容。有些问题没有创设情景,老师要学会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上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数学中有许多知识难度比较大,老师要把难点分解。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加上几个小问题,降低问题与问题的梯度,问题与问题中间的梯度小了,学生就能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知识。
2、启发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引申、拓展
在预习过程中,要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需要学习的内容,用自学的内容去解决后面相关章节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预习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利用消元思想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3、抓住重点、难点
在预习时,有些学生只作简单的模仿,无目的性,只凭兴趣,忽略了数学本身的严谨性,教师可以提前把预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从而使预习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学生预习《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告知学生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是如何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难点是如何选择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在预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和突破这些重难点,使得预习的效果更好。
4、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预习新知后,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解决教材中配备的练习题,通过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来加深理解。学生们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求知欲,可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5、认真进行预习检查,贯彻评奖机制
课前预习,需要注重检查,检查后要给予评价,使学生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让学生上讲台讲课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上台讲课的情况,给予一些操行分加分奖励,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对预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激励评价机制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也让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从而达到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和知识化。如何培养跨时代的人才,就需要我从教育基础抓起,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益,不仅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