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声像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1-05-14 16:51毛小群袁勇
卷宗 2011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毛小群 袁勇

摘 要: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出发,讨论了电子声像技术专业面向社会发展新需求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高职电子声像专业要根据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特点,改革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电子声像技术;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教育的现状

1)教学理念陈旧、教育方式落后

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定位是一直困扰或影响高职教育理念或教育方式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视自己低人一等。以本科院校为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处处向本科院校看齐。重理论、轻实践是这种追求直接体现【1,2】。

2)专业定位不清,自身特色不显著。

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过去主要为传统电影技术放映行业培养人才,并且主要集中在中专层次。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多元化发展,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非常迅猛,声像技术在电子、传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不同行业背景情况、视听标准和理论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毕业生与声像技术需求岗位距离较大,适应性较差。同时,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外延过大,使教学体系构架只照顾到广度,却难触到深度;因就业指向闪烁不明,使学生学习目标茫然,自主性不强。

3)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特色,盲目跟从。

在教学内容上忽视文化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必需、够用”的原则;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过分强调技能中心论或专业中心论,不根据岗位群能力与素质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不合理,突出问题是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比重过小,过分强调保证专业实践课程而轻视公共文化课与基础理论课;而在课程组织方式上则一味强调由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转换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定位的再认识,审视目前的电子声像技术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模式明显存在与高职特征的不适应,因而电子声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电子声像专业改革的基本内容

1、培养目标的改革:依托行业,从岗位出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区别,然而在诸多的区别当中,培养目标是核心,它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不断深入调研,分析不同行业声像技术的要求和需求,明确所要聚焦的专业指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必需的现代数字电影技术基本理论、数字电影设备操作和设施维修技能、现代影城经营与管理理念与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不断分化和整合,使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因此要求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该不断更新。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应分别根据明确指向的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当前社会对产业人才的需求,研究岗位能力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从能力本位、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出发,按照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艺术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和素质的培养,着力构建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领域模块和综合素养模块。其中包括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声像技术基础知识;确定指向的声像专业技能。

三、电子声像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把“以人为本”融入高职学生培养过程

高职教育的存在是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在办学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化“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得到更多尊重,被赋予更多权利,获得更多资源,他们才会并有可能拥有更大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和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学校的服务对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国际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思想。

2、依托行业,从岗位出发,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顺应高职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创新以“校中厂”、“厂中校”等真实职业环境为依托、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4】,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及课程标准,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凝练专业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

继续完善以“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的电子声像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3、改革现行考试方法,树立全面的考试观

考试是检验教育效果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

考核要以行业标准融入为突破,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新机制。根据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方向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改革学生课程学习及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专业技能大赛和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有效与课程模块教学相接轨;采用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评的评价方式,既是评价毕业生质量,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切实将社会的声音成为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方向。

4、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水平、发展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被认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满足高职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

在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教学团队“双师结构”优化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强调学校教师顶岗生产、行业技师课堂传授,使教师在理念转换、知识更新、专业能力、执教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造就一支独特的“双师结构”高素质教学团队。一方面要重点建设校内教师队伍,提高现有教师适应现代声像技术和管理的业务水平,通过外出进修、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和加快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气引进或培养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熟悉产业发展轨迹及未来走向的双师型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及骨干,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将企业中技术精、管理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分类建立兼职教师库,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规范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真正建立产教结合、专兼结合、理论和实践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5】。

5、必须主动服务社会,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开展培训与服务

发挥专业资源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开展声像技术培训与服务【6】。如影视行业,主动面向各电影终端系统的院线影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农村数字化电影发行、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积极筹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如调音师),通过服务引导我们加大专业调整力度,促进教学改革,带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实际应用水平和执教能力,提升专业建设质量;通过服务社会来提高专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水平,拓宽专业办学渠道,激发办学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职教育走出发展误区[N].光明日报.2005-O9-28.

[2]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34).

[3]I明伦.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理想选择[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6).

[4]夏建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探[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5]唐林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6]陈晓燕.对办好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实践知识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