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被袒护的“温柔杀手”

2011-05-14 09:07许松华
知识窗 2011年11期
关键词:蕨菜食道癌发生率

许松华

家乡的山上有一种人们称为“蕨菜”的植物,在我幼年时,它救过许多人的命。直到现在,母亲只要看到它,眼里就泛出一丝晶莹的泪花,亲热地称它“救命菜”。

备受人们喜爱的“蕨菜”,被赋予许多美名,如甜菜、佛手、吉祥菜、龙爪菜,龙头菜、如意菜等,民间有的地方也叫厥鸡菜。中国吃“蕨菜”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搜神记》就曾记载:“郗鉴镇徒,二月出错,有甲士折蕨一枝,食之,觉心中淡淡成疾,后吐出一小蛇。”这个记述很有意思,似乎在暗示什么。《本草纲目》则记载,蕨菜分为绿蕨和紫蕨两种,人们通常把绿蕨叫做羊蕨,把紫蕨称为牛蕨。羊蕨翠绿、茎细、肉薄;牛蕨紫黑、茎壮、肉厚。二者都是别具风味的野生蔬菜,全株入药,可以解除疮毒、去热利尿,对痢疾等病也有一定疗效。

厥菜如今有“山菜之王”的美誉,街市上到处都有叫卖,甚至有了专门的加工工厂,将其装在很精美的盒子里售卖。传说中,蕨菜不仅安全、无污染,还有着丰富的营养。可实际上,“蕨菜”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几种植物之一,在几个大洲都有,并被发现它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注意到“蕨菜”能够造成牛中毒。大量食用蕨的牛,最快的会在几周之后死亡。而吃得不那么多的,骨髓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导致白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以及急性大出血等症状。而吃蕨的羊,则会逐渐失明。20世纪60年代,又有研究证实了蕨这种植物还能够导致动物的癌变。

假如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或者加工食品有这样的“劣迹”——尤其是致癌能力,它一定会被口诛笔伐。但是,蕨菜是一种“古老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所以人们对它的宽容能到“纵容”的地步。即使是有了以上的“犯罪证据”,人们对它也只是小范围的“口头警告”。蕨菜,依然被人们追逐着。

“纯天然”的野菜居然能够致癌?这太挑战人们的心理极限了。而蕨又是第一个,或许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够致癌的食用植物。于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想搞清楚其中究竟是什么物质会导致癌变。在接近20年的时间里,许多人的尝试都失败了。看起来,这种致癌的物质很不稳定,也难以被分离出来。

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日本科学家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一种叫做原蕨苷的物质。从那以后,许多人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测试,发现用它来喂食动物,确实会出现前面所说的那些症状。而生化实验发现,它还可以跟氨基酸发生反应,能够破坏遗传物质DNA,也就是说,它的毒性比想象的还要强。最糟糕的是,它可以从母牛的食物转移到牛奶中,也能够分散到水和土壤里。如果母牛吃蕨的话,小牛即使不吃牛奶也会出现蕨中毒的症状。这可能也就解释了:蕨生长旺盛地区的人,哪怕不吃蕨菜,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依然要高得多。

不过,人们对“野生蔬菜”“天然食品”的溺爱,使得原蕨苷虽然被捉拿归案了,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远离蕨菜。毕竟,有时候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能在人身上出现,而癌症的发生率本身也不是那么高——增加了一两倍,人们不一定能够直观地体会到。另一方面,人们吃的蕨菜只是幼嫩的芽——是不是它的作用也像姜一样是“老的辣”呢?或者,人们吃蕨菜的时候经过加工烹饪,会不会就破坏了它的毒素呢?

因为原蕨苷已经可以被分离出来,以上的问题就很好验证了。科学实验发现,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不过,让人稍微心安的是,新鲜的蕨菜又苦又涩,除了个别无限追求“原汁原味”的人,一般在食用之前,人们会先将新鲜蕨菜用草木灰或者碱水进行处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原蕨苷的含量。

不过,这样的处理只是降低,而不是消除。对于人类来说,吃一些经过处理的蕨菜,大致不会像牛那样破坏骨髓,或者像羊一样失明。但是,慢性的毒害,比如致癌,会不会出现呢?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日本中部山区调查了吃蕨菜和食道癌的关系之后发现,在那里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发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则增加了3.7倍。而在英国的北威尔士地区,胃癌的发生率一直很高,1990年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显示,幼年时代吃蕨菜会增加后来胃癌发生的风险。类似的研究在世界其他地方还做过一些,结果也基本一致。

看来,“蕨菜致癌”这个结论有着相当坚实的科学证据支持。可是,当全人类都在袒护它的时候,它即使是个“杀手”,也被推崇得“非常善良”。

猜你喜欢
蕨菜食道癌发生率
记忆中的蕨菜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四种食品对抗食道癌
热饮过烫将增加患食道癌风险
食道癌是隐形杀手 远离这两大危险因子
家乡的腌蕨菜
蕨菜能吃吗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