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
12月3日下午5点,王爱玲打开家里的应急灯,开始洗菜。14岁的侄子在桌子上支了两根蜡烛,开始看书。屋里的其他角落漆黑一片,冷得像冰窖一样。
屋外一面矮砖墙之外,就是华美嘉园社区,一个刚入住一年的商品房小区,一排排六至十层高的板楼,刷着嫩黄色外墙漆。这里是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朝阳街,非常接近市中心。
只有一处格格不入。楼体断开,两边墙龇出锈色的钢筋,楼间垃圾丛生,中間伫立着两幢小砖楼,一幢是王爱玲的娘家,一幢是婆家,王爱玲的丈夫张安房“全副武装”守护这两幢房子,已近7年。
不到40天前,王爱玲的婆婆和丈夫还都住在这里。现在,婆婆在医院生命垂危,丈夫被刑拘,理由是,两年多前他在抵抗强拆中,用砖头砸坏了挖掘机的玻璃,“涉嫌故意损坏财物”。
老房子的新命运
“谈什么房子!只谈尊严!”12月5日,看守所里的张安房对律师王良其说。王良其说,他的头发胡子都比上次见时长了,身上还穿着刑拘之前穿的深紫色毛衣,外面套上了橙色的刑拘服。他刚刚连续绝食6天,以示对刑拘的抗议,因此衣服看起来有些宽松。
张安房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房子,就是将华美嘉园分割成两半的小砖楼。房屋没水没电,四周垃圾丛生,地下水渗上来泛着白沫;每到阴雨天,墙皮就会渗水掉落;床单都是潮的;房顶全是霉斑,只好一遍遍地涂防潮胶。
如果没有张安房,这栋小楼可能早已在2005年的棚户区改造时被拆掉。但张安房不承认自己是“钉子户”,“那都是开发商逼我们这样的啊!”
2005年5月16日下午,拆迁通知单出现在小楼大门口,写道:蚌埠灯芯绒集团九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获得了该区域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将于5月18日开始动迁,这个地区的433户居民都需要搬家。
张家人都很开心,最开心的要属张安房的女儿张楠,“终于能有独立的房间了。”
这幢小楼是张安房的父亲张贻胜在1957年时购置的。张贻胜本是山东邹城的一个木匠,1948年战乱时一路逃难,直到蚌埠才安顿下来,成了亲。1957年,张安房出生时,张家刚刚在此地买了三间房,于是给这个二儿子起名“安房”,以示纪念。
六个孩子渐渐长大,成家,当年的三间草房也变成了三层楼房,除了出嫁的女儿,2005年时,这里住了16口人。分配如下:一楼三间房分属老两口、大哥一家三口和四弟小两口;老二张安房一家三口住二层的大套间,夫妻俩和女儿张楠房之间也没有门;对面是三弟一家。三楼只有一间房,住着四弟的儿子。房顶上有间浴室,厨房则在阳台上搭起来。
五户人家,希望拆迁后每户能有一套独立的房屋,“面积最小的就行”。
但当协商与拆迁渐渐进行到张家附近时,拆迁的情景把张家人吓坏了。时常断水断电,公厕、下水道都被拆了。一邻之隔的尚玉华家,只有母女两个,本来也不满意拆迁条件,但一个砖头砸向屋里,只好搬走了。
见此情景,张安房暗暗准备了高压喷水枪、短钢棍,还辞掉了在巴士公司的工作。
谈判僵持
张安房在全家中性子最倔,说话直,本来就对拆迁方式一肚子不满,于是,全家人商量决定:“这谈房子的事,还是让大姐来办吧。”
但张安房提出:五户人家,不搬都能住下,但拆迁后却是得有五套房子才能住下,面积小也行,“这是我的底线。”
经房地产管理局裁决认定,张家的房屋面积共104.33平方米。按照当时蚌埠市政府第12号令《蚌埠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开发商评估:张家可获得15.6078万的货币补偿,或者等面积的房屋产权调换。开发商因此给出的条件是:置换一套等面积住房,但张家需补偿房屋新旧差价约10万元。
换句话说,大姐带回的开发商的条件是:张家要么拿走15万元钱,要么再掏10万块,换一套等面积的住房。
张家兄弟当时家里都是双下岗职工,而当时蚌埠的房价大约每平方米1800元,无论按哪种方案,都无法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问题。
“四兄弟不可能一起住,父母年纪大了也租不了房子。”张安房坚持说,“我们就想换5套房,超平方的部分,我们给钱。”
反反复复的谈判,开发商的条件终于有所改变:换两套房,免收差价。张安房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五套房,一套房补差价3万6千元。
家人说,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张安房研究各种法律政策,根据当时的房价,综合新旧房面积等多项因素计算得出的。
开发商不同意,谈判就这样僵持下来。
2007年底,443户的区域已经拆迁了440户,剩下的两户是张安房及岳母家,另一户不在开发商建设住宅区的范围内,便无人问津。
水电彻底断了,开发商说施工需要,还在进出门的必经路上挖了个两米宽的大坑。
一家老小去市信访办上访,张安房和弟弟张保安留守看家。
张安房回忆说,那天下午,他听着外面动静不对,眼看着二十几个人喊着“一二三”往里冲。张安房连忙爬上二楼大喊:“你要敢上我楼梯一步,就是侵犯我人权!”
来人中有当时的拆迁负责人李杰,指着张安房大喊:“你相不相信,我花10万块钱,就能买你的人头!”
“你相不相信,我一分钱不花,就能买你的人头!”张安房回敬道。
邻居尚玉华当时看到了这一幕,吓得说不出话来,赶紧报警。
12月5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到九通房地产公司对此事予以核实,一位张姓项目负责人和一名陶姓拆迁负责人否认知道此事,并表示,李杰早在两年前就离开了公司。
陶姓负责人说,今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新条例发布以前,按规定可以行政强拆,新条例实施后,只能通过司法手段。“新法令之前,我们一直是文明的,如果不文明,能只剩这一户么,早就拆了。”
从“曲艺能手”到“法律专家”
无论事实究竟如何,张家从那时起装上了大铁门,房前屋后装了四个摄像头,“取证用的”,还置办了发电机、支架、电脑,一共花了近1万块钱。
从小看着张安房长大的老邻居都说,这孩子对人好,热心肠,不是个坏脾气的人,唯一的毛病是,别人“惹”了他,他就会犯倔。
虽然是老二,他却是姐弟六人中最顾家的。上初中时,弟妹还小,他每天利用午休时间,跑一公里路从学校回家,照顾弟妹,做饭烧水,再跑回去。
张安房继承了父亲的巧手,家里的东西坏了,他全能修,连挂钩都自己做。高中毕业后,他下放到兵团,是个二胡、手风琴、钢琴、笛子、口琴都会的曲艺能手。他和妻子王爱玲青梅竹马,恋爱了十年。王爱玲早年前患有甲亢,张安房带着她四处边旅游边治病,一直等到病愈,二人才结婚。
闲时,他喜欢写诗,谱曲,种菜,养鱼,很向往田园生活;对朋友非常讲义气,常帮邻居家修东西,做了多年货车司机后下岗,便在巴士公司当临时工,直到2005年。
可到了2008年,他床边的诗歌和曲谱换成了法律书籍,每本都被翻烂了,重要条例折上角,记上符号,倒背如流。他开始跑信访局、水电公司,每天晚上就趴在床上写举报信,或写帖子,请人发到网上。
张楠说,家里人再没看张安房开心过,常常心事重重地坐着,面无表情,喊半天,才有反应。
街道办、区政府、行政执法队都代表开发商来协商过,家里人也开始主张妥协,张安房却仍然坚持“一套换五套”,但到2009年之后,每套补偿上升到了5万元。
开发商仍不同意,“要求太高,文件规定只能还原一套房子,如果都像他那样,开发商就成了慈善机构了。”12月5日,华美嘉园的项目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09年11月30日,发生了导致张安房两年后被刑拘的一幕。
张安房回忆说,当天下午两点,他在家翻看法律材料,院子里突然围了很多人。看势头不对,他跑上楼去拉发电机,哪知摄像头的线被砸断了,没法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