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车贵

2011-05-14 13:37曾颖
杂文选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奔驰车买车闹钟

曾颖

我的一位表弟,最近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把他打工单位老板的奔驰车,用三天两夜的时间开回老家,在镇上转悠了半天,呼朋唤友吃了顿饭之后,又用了三夜两天的时间把车从老家开回了打工的地方,赶在老板出差回家之前,把车还了回去。整个行程数千里,耗油钱和过路费数千元,还为封口请他的保安同伴们吃饭,花了数百元。因为疲劳驾驶,紧张过度,进医院住了两天,输液数瓶。整个过程,用四川话说便是“又费马达又费电,折腾”!我在QQ上向他表达了这个观点,他却不以为然,说:“这样做完全值,因为我开着奔驰车在小镇上的一番逛悠,已让所有人都觉得,这孩子总算是有出息了,都开上奔驰了!”在大家眼中,不管买奔驰还是帮人开奔驰,终究是件了不得的事。

此前,我已听过太多类似的故事。比如我早年的一位同事,某天受女朋友的邀请,到她家吃饭。作为第一次上门的“毛脚女婿”,买一大堆礼物是必须的。为了显示实力,他勾兑单位司机,让其把当时还算好车的桑塔纳借出来,笨手笨脚地开着,歪歪扭扭地将自己和女朋友,还有精心买好的一大堆礼物,送进了没有加护栏的河里。他的女朋友头上碰了个包,他的右脚却永远离他而去。除了赔车之外,他还因无证驾驶被拘留了十五天,女朋友的家人觉得他太不靠谱,坚决不允许他们再交往。他肠子都悔青了,想起伤心事,总如祥林嫂一般翻来覆去地说:“如果打车去,就八元钱的车费,都怪我呀,都怪我,就是想给人一个好印象。”

有车,有好车,就有好印象,这其实就是当下一些人的逻辑和审美标准。虽然一向喜欢反讽的冯小刚借刘德华的口在《天下无贼》质问:“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但这并不妨碍“好车”和人的面子挂上直接关系。

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以车贵,就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为许多渴望上台面的人所重视。特别是一些注重形象的公司,明文规定哪一级办事员必须配备哪一类型的车,而且多少年必须一换。而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们,则更是把这事看得在意,我曾听一位局长亲口说过:“开着一辆比别人档次差的车出去开会,像没穿内裤一样不自在。”

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不靠谱,但却是事实。笔者本人就时常面对这样的拷问,当我穿着不那么光鲜的衣服回到老家时,时常碰到以下的场景:其一,是遇到某故人,聊天聊到五句,必问,你现在混得还好吧?买车了?另一个场景则是,问者会有意无意或刻意提起他什么时候买了什么车,或干脆如“天气太热,我要把钻戒脱下来”那个笑话中的妇人,遥指街对面的车,半是羞怯半是炫耀地说:“那是我新买的车。”我分明记得,他的家离单位直线距离不足五十米,走路也不超过五分钟。我终于明白故乡那座小城为什么也会像大城市一样堵车,更为他一天比一天胖大的肚子支撑着的健康担起心来,就如他担心我没有买车的人生前途一般。通常在这个时候,我不会解释,我知道,无论说用不上,还是说不划算,还是说要绿色环保,都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掩饰,倒不如干脆不掩饰——我无须让一辆车或别的东西,证明我自己有用或无用。

在這个时候,车,作为一种工具,已完全失了其工具的意义。这让人莫名地想起了清朝末年大闹钟刚传进中国时的情景,那时的达官显贵,以挂一个闹钟在脖子上为时尚。但现在,如果谁要是再这样玩,不被人笑死才怪。但是,一百年后的人们,会不会也如我们看一百年前的人们一样笑话我们呢?毕竟,大闹钟对资源的侵占、环境的污染和对城市道路的威胁,远没有汽车大嘛。

【原载2011年4月24日《长江日报·江花》】

插图 / 依然高调 / 牛力

猜你喜欢
奔驰车买车闹钟
多彩创意闹钟
男子开奔驰偷电动车
天然闹钟
骑车逆行撞上豪车:我家境一般,责任定给他吧
漫画哲理
驴拉奔驰
为了一个女人 两男人驾豪车四次对撞
有闹钟
打车
《买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