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
月饼交税大概算不上什么新鲜话题,这事儿早就在执行当中了。至少在北京市,有关机构一直在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单位发的月饼、中秋购物礼券或是月饼券,都不属于免个税范畴,因此应该按规定缴纳个税。这次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并非原来没交过这样的税,而是原本我们都不太知道这也属于交税的范围,这些税早在您吃到月饼之前,就从工资当中扣除了。
可惜的是,月饼这东西不能按照实物去交税。如果还有收实物税的地方,倒可拿上单位发的月饼,到税务局堂前现场每块月饼切下15%,然后说:“亲,这是我的月饼税,亲,拿好。”这大约算是个行为艺术,如此,税务局的月饼肯定足够他们吃到下辈子去。
月饼交税应不应该?这话看怎么说。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某种计划外收入,是一种变相的奖金,交税总是应该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强制性的意外之财,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买一盒月饼来应景,或者说至少未必需要单位发的那种。月饼是公司发的,付出的则是真金白银的税款,想必谁也不甘心。至于有学者说的这是一种民俗,从而应该体谅老百姓,不该收税,这个理由其实站不住脚,法律就是法律,不能说因为民俗就可以不交税嘛。
但为啥月饼税遭遇如此强烈的民意反弹?这主要不是该不该交的问题,而是我们对于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怀着复杂的感情。
这个世界上喜欢交税的人应该不多,虽然前段时间有美国的富豪宣称请政府加重对他们的征税,不要去盘剥其他人,但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你不喜欢被征税,就会产生痛苦,而这种痛苦一般分成两个方面。
一种是直接的痛苦。如你所知,我们对于个税起征点的讨论挺多,而起征点却一直很难改变,最近终于要把起征点调整到三千五百元了,但去菜市场转一圈,就知道这点儿调整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个税的痛苦度就相当高。去年有报道显示,中国的税负痛苦程度列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交相辉映。当然,税务部门的人撰文深刻批判了这一说法。
还有一种是间接的痛苦。我们的税收是支撑着政府运转的燃料,但到底这些钱是怎么用的,用得是不是合理,谁也不知道。今年开始,国务院要求中央各个部委公布其“三公”经费的数字,到时间没有公布的不在少数,而外交部等三个部委干脆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布。而这些数字不过是冰山一角,各级政府的预决算也不过只是一堆大而化之的数字,完全没有应该具有的诚意。
说白了,对月饼税的敏感并非是为了那点儿小钱,而是纳税人对于税率的不满以及对税收使用不够透明的条件反射。一角月饼能值几个钱?我这一盒全给你也可以,但我是真怕你吃撑。
【原载2011年8月29日《青年时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