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1-05-14 00:55刘雪晶李晓允任环宇
护理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间歇充气患肢

刘雪晶,李晓允,任环宇,钟 庆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股骨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不进行干预条件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61.3%[1]。DVT形成的基本要素是Virchow三联征:血流瘀滞、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股骨骨折特别是转子间骨折好发于高龄病人,这属DVT形成的高危因素[2]。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股骨骨折病人DVT的预防,加强股骨骨折住院病人护理在DVT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药物和机械预防联合使用及加强对病人护理为国内外专家所推荐[3-5]。间歇充气加压是机械预防与护理的一部分,其作用原理是利用气压袋对下肢反复地压迫和松弛,从而深度按摩肌肉组织,使积液由肢体远端流向近端,促进静脉血液与淋巴的回流达到预防DVT形成目的。现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股骨骨折后应用间歇充气加压和低分子肝素预防DVT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6月—2009年8月航空工业中心医院股骨骨折住院病人 216例,其中男121例,女95例;年龄32岁~86岁(58岁±1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到入院时间为12 h~48 h。随机分为实验组111例和对照组105例,实验组病人股骨颈骨折 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59例,股骨干骨折 18例;对照组病人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55例,股骨干骨折19例,两组病人在病因、发病年龄、骨折部位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病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发生。对照组病人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发生。

1.2.1 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7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钢板内固定术28例,外固定架安置术9例,保守治疗 39例。

1.2.2 DVT预防 病人入院后或手术后使用常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如抬高患肢,协助督促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双下肢,下肢交替做屈伸运动,主动行踝关节旋转活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以及抗凝药物应用。低分子肝素3 000 U~5 000 U,每天1次,腹部皮下注射,连用7 d~14 d。除此之外实验组添加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辅助治疗,调整压力至50 mmHg~100 mmHg(1 mmHg=0.133 kPa),待2 min后病人适应套筒压力后,将压力调至150 mmHg~200 mmHg,压力的调节以病人肢体舒适为宜。间歇充气加压应用方法:每天2次,每次30 min,14 d为1个疗程。

1.2.3 DVT形成的预防护理 ①健康教育指导:嘱病人合理饮食,进食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食物,鼓励病人戒烟等。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有无下肢肿胀和胀痛,有无广泛的浅静脉扩张,小腿营养是否改变等,尤其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与对侧肢体相比有无改变,肢体远端搏动有无减弱,有无压痛的条索状物等。③术后将患肢抬高 20°~30°,促进静脉血回流,减轻静脉腔的压力。护士应每天测量病人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观察肿胀程度。④术后抬高患肢时注意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病人小腿深静脉血回流。⑤护士要鼓励病人尽早行足、趾的主动活动,并鼓励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⑥早期活动,术后卧床期间应定时变换体位,以1 h~2 h变换体位1次为宜,尽早下床活动,禁止下肢穿刺。⑦督促病人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绷紧大腿肌肉约5 s,然后放松5 s,每小时5次~10次,每日4次或更多,反复练习,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

1.2.4 DVT的诊断 病人突然出现大小腿疼痛、压痛、Homan征阳性、非对称性下肢水肿且双下肢周径差超过1 cm等症状后,报告主管医师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为脉管内充盈缺损则诊断为DVT发生,并注意病人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心悸及咯血等肺栓塞症状。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DVT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DTV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DV T发生率比较

2.2 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有1例病人主诉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过程中,充气套筒所在部位疼痛。该病人为老年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转子压缩性骨折,有严重骨质疏松症。

3 讨论

DVT形成的基本要素是Virchow三联征:血流淤滞、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此外年龄等也是影响起DVT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DVT发生率明显升高,高龄病人发病率增高的另一原因是同时合并较多的其他危险因素[2]。股骨骨折特别是股骨近端骨折大多发生在中老年病人,而股骨干骨折多由强暴力引起,病人骨折受伤过程中,受损组织可释放某些物质,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同时因疼痛等原因而不得不使患肢处于被动体位,肌肉的收缩动作减少甚至丧失,这显著降低了静脉回流,使血流减慢,血液停滞而处于高凝状态。病人手术过程中对肢体血管的牵拉也可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淤滞;此外输血、麻醉等也是诱发DVT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股骨骨折病人极易发生DVT,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股骨骨折病人防护措施,以减少DVT的发生。

DVT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机械预防及加强病人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掌握 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6,7],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预防方法,并且监督指导病人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地发现DVT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处理,从而使护理人员发挥预防DVT的重要作用。间歇充气加压等机械预防不被推荐为单独预防DVT方法,但与药物特别是低分子肝素能联合应用后可提高预防效果[3-5]。间歇充气加压利用气压袋对下肢反复地压迫和松弛,从而深度按摩肌肉组织,促进静脉血液与淋巴的回流,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8]。本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组病人住院及围术期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歇充气加压应用过程中只有1例病人出现静脉泵所在部位疼痛,发现该情况后,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主管医师分析该病人为老年骨质疏松病人,静脉泵所在部位疼痛与骨质疏松有关,处置方式是停用间歇充气加压而未给予特殊处理,因此间歇充气加压的使用安全可靠。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有效预防股骨骨折卧床病人DVT的发生率,用机械方式替代了人工按摩,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病人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T erao M,Ozaki T,Sato T.Diag 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operation fo r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femur:Comparative study of ultrasonog raphy and venog raphy[J].J Orthop Sci,2006,11(2):146-153.

[2]Kwong LM.Hip fracture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elderly[J].J Surg Orthop Adv,2004,13(3):139-148.

[3]Geerts WH,Bergqvist D,Pineo GF,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8,133(6):381-453.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636-640.

[5]陈东峰,余楠生,卢伟杰,等.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23-826.

[6]闫秀丽.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A):1181.

[7]冯娴,韩轶梅.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1C):48-49.

[8]Flam E,Berry S,Coyle A,et al.Blood-flow augmentation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systems used for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prior to surgery[J].Am J Surg,1996,171(3):312-315.

猜你喜欢
间歇充气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