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成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师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化学课本基础知识、科学实验探究及习题训练四个方面阐述了“低碳生活”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低碳生活;意识;教学;节能环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16-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0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类需求的无限上升和生活、生产方式的无节制,全球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并更好的实践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过程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不等于纯粹的节能减排,对于我们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是一种高尚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的发展必须从基础开始,而学生正是国家的基础。只有让他们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推广低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低碳生活的意识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
一、引导低碳教育,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由于教师相对学生有年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所以学生对教师有崇拜心理,同时教师的思想、品行、态度也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现在很多教师有汽车,开汽车上下班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汽油的燃烧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骑自行车上下班,既锻炼了身体,又节能减排,何乐而不为呢?在光线比较好的时候,教师发现教室的灯还开着,应把灯关掉以节约能源。我在化学课上做演示实验时,有的学生会问,老师用的药品太少了,这时,老师从实验效果和节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解释,所以在以后的演示实验中教师也要经常提醒学生使用最少量的药品。不久我们发现,在老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会自觉地关掉电灯,实验时节约使用药品,部分学生在用纸巾时,会尽量少用,甚至有的学生改用手绢,这样减少使用纸巾的量,就减少了树木的砍伐,会有更多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教师应加强自我约束和教育,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感染身边的学生,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低碳生活意识
可以把教材内容的学习与低碳生活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在讲解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四单元《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时,就讲到了许多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其中就有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是并不清楚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更不知道怎样做对环境才是有益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然后从他们最熟悉的温室气体CO2入手,让他们去分析CO2的来源,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出大量的CO2,进而会想到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的锐减等也会增加空气中CO2含量。解决温室效应就要控制CO2的排放量,从大方面说就有很多,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这些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太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让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少用一次性筷子就能保护保护森林;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告诉身边的人节约用水、用电,尽量少乘车多走路。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我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能任它们随意散落,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一节系统的讲述了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让学生很清楚的知道垃圾居然可以进行分类回收,然后分类处理做到对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他们对自己的垃圾是怎样分类的,如何处理的。然后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更多的分类知识,如水果皮、剩饭菜等这些垃圾可以堆肥处理,农作物的秸秆、枝叶、杂草等可以发酵制造沼气;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因为制造他们需要用到石油,石油也是一次性的;饮料瓶也是可以回收的,特别是易拉罐,把一公斤铝循环再利用可以减少十几公斤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还要尽量避免户外露天焚烧垃圾,因为垃圾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通过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看似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低碳生活意识。
三、结合实验教学,倡导学生的低碳生活
在实验基本操作中落实低碳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用药要节约,防治浪费、污染,能循环使用的药品尽量循环使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中,可以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做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固体还可以用于钾的颜色反应实验或用于花、草的化肥等等。
各大中小学实验室,这些地方目前已经成为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有害物的重要地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将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低碳生活呼唤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符合低碳时代的潮流。微型实验往往没有现成的操作方案,需要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理念,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1)演示分子间有间隔:改用滴定管先加入一部分水,再加一部分酒精,做好体积标记,然后上下倒置次,可以明显看到混合后液注下降。此方案的效果大大优于课本上的方案,且只需很少药品。(2)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白磷在水下燃烧,在把氧气通入水下,需要较多白磷,氧气才能与白磷接触燃烧。主要是因为烧杯底面积太大,氧气不易与白磷接触。改用离心试管V型管底,白磷就很容易和氧气接触了,这样既可以减少白磷的用量,又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学生实验也可采用微型实验,例如: 第七章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实验及常见离子鉴别实验,让学生利用废旧的塑料眼药水瓶、塑料吸管(或用完油的圆珠笔芯)制成多用滴管;利用草珊瑚含片的透明真空硬塑板制成微型井穴板;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做,药品用量很少,实验效果极佳。通过用这些废旧用品制作微型实验仪器以及进行试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在实验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低碳、节能环保意识。
四、在试题中进行低碳教育
我们不但可以依靠化学课堂上的理论传授,而且在考试过程中也可以对学生积极地进行低碳意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低碳意识。例如我们做过的试题(节选):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海世博会采用的1000余辆新能源汽车充分体现了“低碳”理念,汽车能源的更新历程如下:
(1)汽车用汽油、柴油作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__________、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空气污染物,通常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处理尾气,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NO2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我市有千余辆公交和出租车完成了油改气(汽油改天然气),使市民出行越来越“低碳”,也为了降低_________效应作出了贡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4年4月,化学家研究发现,利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C3H6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全降解塑料,环氧丙烷属于__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不仅是体现“低碳”理念的又一举措,而且可以降低废弃塑料带来的_____________问题。
本题低碳生活意识明确,所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学要求的内容,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体现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同时在试卷讲评时,不能放过再一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意识教育的机会。
总之,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的意识,不仅是对学生思想的洗涤,也是化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化学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也将会迎来更加美好和谐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周宁怀.塑料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实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8)
[3]张宝贵.环境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