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玉顺 姥义 施海建 谈卫杰 刘佳
神经鞘瘤为外周神经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较广泛。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表现,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价值。
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9~73岁,平均(44±15)岁。患者均因发现软组织包块而来本院就诊。肿块发生部位:颈部6例、前臂3例、腘窝3例、大腿4例。牵拉肿块后伴有远端神经放射性麻木疼痛12例,无明显症状4例。16例中发生在前臂2例并伴前臂酸痛、局部深压痛及肘和腕关节活动受限,发生在腘窝3例并伴局部疼痛,1例有触痛,1例伴活动后骨痛,2 例有恶性神经鞘瘤手术史。
应用Philips iU22、Acuson ASPEN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分别为3.0~11.0 MHz、7.0~10.0 MHz。患者取适当体位,于包块处做纵、横、斜多方位扫查,二维超声观察肿块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周边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以及有否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内部及其周边的彩色血流情况,并用频谱多普勒测量其血流流速曲线。
16例外周神经鞘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1例,恶性5例; 单发13例,多发3例(均为恶性)。肿块大小1.0~12.0 cm,良性神经鞘瘤平均2.9 cm,恶性神经鞘瘤平均6.4 cm。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低回声,呈形态规则的椭圆形或梭形,周边包膜较高回声,且边界非常清晰、内部回声比较均匀,8例可见“鼠尾征”(图1),少数亦可表现为不均匀; 恶性神经鞘瘤形态欠规则,周边多无包膜样回声,内部回声多不均匀,边界多不清晰(图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神经鞘瘤中均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故又称雪旺氏瘤[1]。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身体各部位均可发生,但主要沿较大的神经干如听、面、舌下、迷走神经干等分布,其次发生于头部、面部、四肢等部位的周围神经[1-2]。
图1 良性神经鞘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呈形态规则的梭形,周边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可见“鼠尾征”(箭头所示)图2 恶性神经鞘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周边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
外周神经鞘瘤包括良性与恶性两种,以良性神经鞘瘤居多。本组16例中,11例为良性,占68.8%,与文献报道相符[3]。良性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膜细胞外膜,呈偏心性生长。在病理上良性神经鞘瘤有包膜,肿瘤移动性好,神经干常在被膜下或被膜外穿过,压迫而不浸润神经,手术时可不损伤神经而完整地切除肿瘤。本研究显示高频超声可直接显示外周神经鞘瘤的内部结构、大小、形态、回声及血供情况,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鉴别外周神经鞘瘤的良恶性。良性神经鞘瘤单发,瘤体较小,回声均匀,边界清晰,瘤体可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淋巴结肿大; 而恶性神经鞘瘤瘤体常较大,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可伴淋巴结肿大。因此,出现后者情况应考虑恶性神经鞘瘤的可能。本组11例良性神经鞘瘤均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回声均匀; 而5例恶性神经鞘瘤无一例边界清楚,且绝大多数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肿瘤边界是否清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组织与周围软组织的声阻抗差,本组16例外周神经鞘瘤均探测到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在本病的良性与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并无明显特异性。当然,本组病例数仍然较少,尚有待更多病例的进一步探讨。虽然如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仍然非常必要,因为神经鞘肿瘤不论良恶性均以低回声为主,有时甚至类似无回声,而本组结果显示良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均可见较多彩色血流信号,可以很好地帮助与一些液性病变如囊肿等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可直接显示外周神经鞘瘤的内部结构、大小、形态、回声及血供情况,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鉴别外周神经鞘瘤的良恶性,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外周神经鞘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1]杨斌,詹维伟,陈亚青.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学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5.
[2]范亦武,张旋,常才,等.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鉴别诊断颈部神经鞘瘤的应用及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1):25-27.
[3]王萍,戴晴,何澎.肢体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7):1067-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