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俄三国留学生“了”字使用的偏误调查

2011-05-10 07:23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词尾偏误三国

马 莹

吉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韩日俄三国留学生“了”字使用的偏误调查

马 莹

吉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助词“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使用“了”时出现的偏误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调查了韩日俄三国留学生使用“了”的偏误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偏误原因。希望对留学生的助词“了”教学有所帮助。

偏误;使用过度;“了”的考察;母语负迁移;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主要是对“了”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和语言习得方面进行研究,避开语法学界对“了”在本体研究上的分歧,不采用“了1”“了2”的说法,而使用“句中了”和“句尾了”提法,“句中了”指的是:只要“了”的后面还有其它成分就是“句中了”。“句中了”不一定在动词后,它表示动作的实现。“句尾了”指的是:在句子末尾的“了”,“句尾了”表示:①变化②确定肯定语气③成句作用。

一、调查对象

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和进修班的中级班学生,其中包括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国籍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属于刚到中国时不会汉语的零起点留学生,起点相同,环境相同,学习时间长短几乎相同,这就排除了其他因素对个人的影响。

二、调查结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搜集到三国留学生使用“了”的偏误用句324句。把这些句子中的偏误分成三大类来看,三种偏误类型的比率如下:

偏误类型 使用过度 使用不足 使用错位偏误句数量 152 98 74所占比率 46.9% 30.2% 22.8%

我们以国籍对试卷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有些偏误是三国留学生共同出现的,但同时也发现因国籍的不同偏误呈现出不同特点。

韩日俄三国留学生出现三种类型偏误的相同句式:

使用过度 使用不足 使用错位相同偏误类型1用“没”或“没有”否定的句子2动词带谓词性宾语句3很+心理动词4动词后有结果和趋向补语的句子5含有表过去的经常性动作的句子6客观描述过去的情况或事实7“是…的”句中8有时间副词“刚、刚刚、才”做状语时,不能用“句尾了”1“动词 1+了…就+动词2…”固定形式中2“太+褒义形容词+了”3“不…了”4“快/快要…了”1连动句中2动词+介宾/趋 向 补语3含动词重叠的句子中

除了以上三国留学生对“了”使用存在的共同特点和相同偏误句式外,三国留学生对“了”的使用偏误情况还有自己的特点。

韩日俄三国留学生出现三种类型偏误的不同情况如下表。

使用过度 使用不足 使用错位韩国 “很/真+动词/形容词”的描写句日本 含有“……的时候”、“……以前”短语结构的句子。 兼语句俄罗斯 1表过去正在进行的句子2表过去含能愿动词的句子发生在将来的动作的实现

1.韩国留学生“了”的使用偏误特点

使用过度:

“很/真+动词/形容词”的描写句:

“这样的衣服我真喜欢了”。

“宿舍的服务员没有礼貌,我很生气了”。

这样的句子绝大多数都是出自韩国学生的笔下,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学生还是分不清楚描写句和陈述句②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韩语里的时制主要依靠时制词尾来体现,这些时制词尾是附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所以很多韩国学生把韩语中的时制词尾和句尾“了”对应起来,造成了对“了”的过度使用。③上面的句子改为“太喜欢了”“太生气了”就是正确的,这可以看出留学生对“太,很,真”意义相近的副词在使用中哪个可以和“了”同现、哪个不可以还分不清楚。

2.日本留学生“了”的使用偏误特点

使用过度:

含有“……的时候”、“……时”短语结构的句子中:

①“以前遇到了困难时,我不知道怎么办”。

—以前遇到困难时,我不知道怎么办。

②“去年我生了病的时候,我的中国朋友一直照顾了我”。

—去年我生了病的时候,我的中国朋友一直照顾我。

我们认为:①句中的“遇到困难时”,表示每次遇到困难,是多个时间点,②句是去年从生病到病好这段时间,在这两个短语里重点不是短语里动词的动作是不是已然和发生,它强调的是过去动作发生的那个时间点或那段时间,所以在短语结构里不需要使用表示动作已然的“了”。日本留学生的偏误率高跟日本学生母语的负迁移有很大关系,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了”在使用上要受到结构,语义限制,而日语的助动词不像汉语那样受限制,它受时的限制,所以当看到结构前面的过去时间词语时,很多日本学生就在结构里的动词后加上了“了”。

使用错位:

兼语句中:

“刚才老师让了玛丽回答这个问题”。

“这本书使了我了解中国”。

很多学生是因为知道这些使令含义的词是动词,所以把“句中了”直接放在了这些使令含义的动词后,但是在句子中动词意义最明显的是使令动词后面的动词,按照“句中了”的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实现,那么“句中了”应该放在使令后面的动词后。

3.俄罗斯留学生“了”的使用偏误特点

使用过度:

表过去正在进行的句子:

“上周五我回宿舍的时候,我的同屋正在哭了,我问了她‘为什么哭?’她没说”。

句子中的偏误不是一处,“正在哭了”的偏误在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过去正在进行动作中过度使用了“了”“我问了她”后有直接引语,汉语中直接引语前面或者后面的动词不用“了”。

表过去含能愿动词的句子:

①“去年我父母想了来中国看我”。

②“上次hsk考试,我应该了得到6级”。

汉语中含能愿动词的句子一般不能用 “句中了”,俄罗斯学生把它与俄语中表过去时间的句子中能愿动词要变过去式对应起来出现偏误,在对俄汉语教学中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强调说明。

使用不足:

发生在将来的动作的实现:

“明天我吃饭就去图书馆”。

这个句子表示的是动词1实现以后才会发生动词2,动词1后的“了”始终存在,它与句子前面的时间状语没有关系。而“句尾了”受到句子前时间状语的制约。我们建议给学生讲解这一形式时可以用图简单表示如下:

三、偏误成因分析

1.母语负迁移影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中的“了”既可以用在过去时间也可以用在将来时间,它的隐现不仅受时间词语的限制,还受句子中其它句子成分的影响。汉语中用“了”,韩语中有词尾, 通过词尾的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和关系。日语中有粘着在谓词后表示各种动作时态的时制助词。俄语中是在动词后加上后缀或者后缀的变体来表示“过去时”。三国留学生把“了”的用法与母语中相似的表达方式简单对应,所以出现了使用上的偏误。

2.相似句式与虚词的影响

当汉语中出现相似而不同的句式时,留学生可能会出现记忆不深,跟其它虚词句式混淆的情况,如:学习者混淆“了”与“过”,“了”与“着”“了”与“是…的”句式的用法等。

3.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教师的影响

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对“了”的教学顺序安排不够合理,有的教材的课后习题设置得不够,有的一股脑地把“了”的很多用法罗列出来,造成了学生记忆上的混乱。除此之外,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置,针对学生特点进行的有效练习和复习,教师对“了”用法的补充和说明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4.其它因素的影响

本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对比,在普通教室里用黑板授课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程度进行小考测试,发现学生无论在语法掌握和对知识点的记忆上多媒体直观教学比普通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学生学习的环境,所在学校的教学设备等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1]沈开木.“了 2”的研究[J].语言教学及研究,1987,(2).

[2]竟成.关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问题[J].语文研究,1993,(1).

[3]刘勋宁.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88,(5).

[4]龚千炎.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J].中国语文,1991,(4).

[5]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6]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2,(3).

[7]卢英顺.“了、”“了 2”的区别方法[J].中国语文,1991,(4).

A Survey on Misuse of Chinese Character"了"by Students from the South Korea,Japan and Russia

MA Y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ese character"了"is a teaching difficult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t proved the misuse of"了"by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s its individualities and similarities as well.Conducting a survey on misuse"了"by students from the South Korea, Japan and Russ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misu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wishing that it could be some help to teaching"了"to overseas students.

misuse; overuse; study of"了";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195

A

1008-9055(2011)02-0065-03

2011-03-25

马莹(1984—),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吉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责任编辑:张 旭 周晓华

猜你喜欢
词尾偏误三国
-CK Sounds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三国乱谈(1)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