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实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2011-05-10 08:03慈树梅
天津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规律语文发展

■慈树梅

慈树梅,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天津市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分子、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河北区首届名师、河北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各国学者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提法各异。

我认为,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找准教学起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实效。

当然,对于教学规律,前辈研究总结概括出若干理论,很多一直在广泛运用,因为只有来源于教学实际并被广泛运用推广、取得一定教学实效的经验才能称其为教学规律。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必须遵循规律,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

我结合教学实例仅就从学生实际出发定夺教学活动,力求提高教学实效的视角来谈。谈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差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定夺教学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顺“学”而导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要想加速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要知道学生已经达到怎样的水平,找准教学的起点。同在一个年级的学生,可能由于前期家庭、学校、环境教育的差异,导致目前水平并不一致,这就要了解学生目前的状况,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无论是常态课教学还是公开课教学,我们经常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频繁地提问学生,曾有教师在听课时详细地记录了某任课教师在一节课中居然问了学生110个问题,这里的大量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诸多教学时间消耗在无效问题上,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就要了解学生水平,在目前学生不能马上回答但“蹦一蹦”就能够得着的问题上下工夫。经验证明,学生不愿意回答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喜欢经历学习、思考的过程。了解了教学的起点后,教师要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经历认真的思考,在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思索、研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学生经历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后进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目标“越位”或“不到位”的情况,甚至有的教师的课教学目标不清晰,致使应达到的目标、应培养的能力不能落实,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要准确定位。教学要找准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是从零开始,我们要关注学生初始的经验和体验,从学生初步的体验开始进行教学,特别要明确学段目标。比如默读训练,第一学段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训练,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重点是教给学生默读方法。第二学段要强化默读训练,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在默读中做到边读边想,围绕课后思考题或教师提示的问题进行思考,特别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课文重点和思考题进行圈画、批注、质疑释疑或略写感受,在默读中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情节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评价重点人物,使默读成为自觉的读书习惯。教师每个学段都按照课程标准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一定呈螺旋式上升。

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学生发展实际需求,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找准教学的起点,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求得最优发展,就能收到实效。

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现象从身心各方面来看,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学生成长的事业上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由于受遗传、环境等影响,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它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依据。我们要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需要,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学情,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关注学生在知识方面的积累,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上课时就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我在备课时,无论是留预习作业,还是课后作业,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拓展延伸,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要求,且让学生自选层级,鼓励学生,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完成作业时,允许希望达到上一个层级却一天无法完成的学生,可以利用两天时间完成,只要完成了,就给上一个层级的成绩。这样做,不挫伤任何一个想进步的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尽管班里几十名学生仍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差异的距离在减小,而且,全班学生由于都在向更高一级努力,整体水平在逐渐提高。

新课程还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课堂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本设计。要想在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心中要有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我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备学生,做到心中永远有学生,主要做法有:设“学生预习中的主要问题”一栏,有“学生预习时可能存有的问题”一项,增“学生可能这样回答”一环。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识和知识强加给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为了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都留质疑作业,让学生在自己充分读书、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在上每节课前认真批阅,并把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价值的问题记录在备课本中的“学生预习中的主要问题”的栏目中,以备上课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讲课内容。教师努力摆正自己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位置,在备课时进行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学生,在读文后会提出哪些问题,充分备学生,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很容易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心中有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自然地充分展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益。

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要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个体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必能收到实效。

三、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会学习

我们的教学要有长远打算,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若干年以后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依然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对于语文教学,要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须从“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

钱梦龙老师曾说,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崔峦老师在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时曾说,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重心。吴忠豪教授也提出,要由教课文变为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我们要借助课文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课前做好预习,读熟课文,自学生字,质疑问难;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互动研讨,朗读感悟;课后认真复习,完成练习,查漏补缺,延展阅读。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熟读精思,熟读成诵,读写结合,博览群书等。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于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挑战。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利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阅读、习作的方法,在学生一辈子用得着的能力上下工夫。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学永存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我们要借助教材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立志教育,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给自己制订发展目标,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达到一个个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向着远期目标进军。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学生的发展不再盲目,小小的年龄就有努力的方向,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考虑自己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提出要为中华之强盛而学习。当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如此远大的理想,前面提到,学生间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却总是成绩落后,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放弃,依然要想方设法给其动力。我曾经在评价学生时为了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破例:当时在班里制订了评比栏,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才可得到相应的表彰,可小C同学总考不好,一次经过努力进步很大,可是距离得到表彰还有一段距离,为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打算也给他表彰,可是他的评价标准就与别的学生不同了,教学要平等、民主,我把他的情况、我的想法提出来与全班学生商量,由于他平日总欺负同学,大多数同学反对。我趁机与大家谈心:“我希望看到每一个同学进步,也希望能够多几把尺子去衡量你们,更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别人的进步。尽管有些同学身上有缺点,我们要学会包容和谅解,并且去帮助和引导。你会感到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刚才极力反对的同学眼前一亮,明白了我的意思,大家一致同意给他表彰,并取名为最佳进步奖。后来,那个学生在各方面都有进步,虽然进步的幅度很微小,我相信集腋成裘,每天增加一点点优点,时间一长,还愁进步不大吗?而且那次破例,使全班学生也有收获,不仅学会了做人,还激发了前进的动力。

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视教学中的教育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定能收到实效。

总之,从根本上来说,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立足学生实际,掌握了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基本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规律语文发展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巧解规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