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艳萍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06)
晋中地区物阜天成、人杰地灵,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曾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的商贸金融前驱为代表,他们举商贸大业,称雄数百年,创造了几个世纪的繁荣。晋商及晋商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记录晋商和晋商文化的晋商文献就成了世人解读晋商、学习晋商的珍贵资料。所谓晋商文献,笔者认为就是以一定方式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反映晋商商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的一切文献。
晋商是如何成功的?他们创造的商业繁荣何以持续五百年之久?这其中的奥秘何在?要想解决这些疑惑,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讨论和研究,需要对记录和积淀晋商和晋商历史的晋商文献资料进行共建共享,这不仅是弘扬晋商文化的需要,更是记录历史、服务未来的需要。
就目前而言,山西省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总体上呈现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首先,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不平衡。例如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在 2005年开始筹建晋商文献信息中心,2007年专设晋商文献信息中心阅览室,派专人负责,并于2008年完成了“山西票号与晋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了对晋商和晋商文化研究的全面、系统的特色专题数据库。相比之下,省内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就显得很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规模性。其次,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差距也较大。如山西省图书馆已开设了晋商文化阅览室,为学习和研究山西商人辉煌历史的用户提供了系统的史料,而山西的某些市、县图书馆虽然地处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本该拥有第一手资料,但由于战乱和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得晋商文献资源的建设出现了资料不足的尴尬局面。再次,图书馆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也不平衡。由于晋商文献资源的时效性和多载体性,图书馆搜集和保存的晋商文献多为纸质书刊、多媒体视频、光盘,而博物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等部门收藏更多的则是碑刻牌匾、书画、照片和图片、器物、票据证券等。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这种不平衡性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不便,找资料需要跑多个部门,耗时费力。因此,晋商文献资源建设只有走共建共享之路才能满足晋商及晋商文化研究者的实际需要。
明清之际的山西商人称雄商界达 500年之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商业史料和家庭生活史料,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因此我们应该同心协力把晋商史料及晋商文献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供人们考察和研究。然而,晋商文献载体的多样性、晋商活动的大地域性、晋商经营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导致了晋商文献资源征集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等部门隶属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不可能对晋商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面面俱到,造成了晋商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还不够强。从目前形势来看,还没有一个部门和个人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独自承担起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重任。晋商文献这种特色资源,只有走多部门合作的共建共享之路,才能实现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使山西这块中华瑰宝绽放璀璨的光芒。
晋商及晋商文化研究的热潮已经持续很多年了,然而晋商文献、晋商实物的收藏和保护却远远赶不上这股潮流,山西境内至今没有一个博物馆或其他相关部门能系统、完整地“收藏”晋商那段历史。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器物、遗址、遗迹等散落民间,有的甚至已遗失或遭到破坏,归其原因主要是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尚未制度化。虽然在 2004年初,山西省政协曾发出征集晋商史料、编辑出版《晋商史料全览》的号召,2008年山西太原市也依托太原市图书馆面向海内外开展“晋商系列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但都是各干各的,没有形成晋商文献征集的统一规定和制度,部门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不利于晋商文献征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亟待制度化。
虽然山西省内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但仍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状态,各单位都是根据自身的工作侧重点进行建设,缺乏一个统一的组织协调者和互通有无、信息交流的有效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复和同化现象,缺少特色、亮点和精品,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山西省对晋商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历来非常重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晋商博物馆等部门也努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不但建成了专门的晋商文献信息中心阅览室,而且还建成了省内第一个晋商文献特色资源数据库——山西票号与晋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但是这一特色资源数据库只能在山西财经大学校园局域网内使用。又如在平遥古城的南大街上,有一家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旧址是永庆祥,据悉,该馆藏有千余种珍奇报纸,主要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珍品,其中有很多是关于晋商商业和社会活动的记载。众所周知,博物馆里收藏的珍贵资料和文物是绝对不允许人们翻阅查找的,但对于晋商及晋商文化研究人员来说,这种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晋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已刻不容缓。
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工作是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如前所述,目前山西省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工作还没有制度化,这严重地影响了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效果。如要解决这个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省级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晋商文献征集办法(包括征集内容、征集方式、征集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征集管理部门、与民间个人收藏者的合作事宜、对征集到的晋商文献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使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应该广开征集范围、拓宽征集渠道,对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不能囿于正规的出版物,与晋商有关的手稿、公文、信函、家谱、族谱、碑刻牌匾、书画、历史人物照、地区风景照、旧街区建筑照、重要事件照、生产工具、商号量器、簿记、商标、股票和契约票据等都应该列入征集范围。由于明清时期的晋商足迹遍天下,生意甚至做到了海外,因此对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应该突破地域限制,逐步拓宽到全国乃至海外,尽最大努力把散落民间的晋商史料、遗址、遗迹都征集回来,为研究晋商及晋商文化提供翔实、全面的资料。最后,对于内容庞杂、载体多样的晋商文献资源的征集工作不是光靠个人或个别单位就能完成的,需要加强征集工作者与单位间的沟通和合作。
晋商文献资源各自为政、条块分割[1]的建设局面是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当务之急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可以以省级文化产业部门为主管单位,下设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地方志办公室、史志办、晋商研究学会等。由省级文化产业部门统一协调和部署对晋商文献资源进行建设,主管单位应当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把晋商文献资源分类,分别交给不同的单位进行有重点的建设。各省级单位主管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领导应定期召开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做到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最后省级单位再根据本部门实际和市、县级单位协调好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网络,对于保存和研究晋商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 1所示。
图1 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组织层次图
3.3.1 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模式。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各参与共享系统的成员单位要求较高,需要共同克服决策、经费、组织等方面的诸多障碍。基于目前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尚处于初创阶段,笔者建议采取在省级文化产业部门统一组织下,由各成员单位分散建设,先形成不同内容的晋商文献资源共享子系统,待到建成一定规模后再进行集中共享的建设模式。[2]如图 2(仅以公共图书馆晋商文献资源共享子系统为例)和图 3所示。
具体来说,省级文化产业部门可以召开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地方志办公室、史志办等省级单位负责人会议,就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步骤、阶段等问题达成共识,然后根据各单位工作重点和单位性质进行分工。例如高校图书馆主要建设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晋商文献资源(如晋商经营管理、晋商票号等);公共图书馆主要负责晋商商镇、家族人物、晋商八大家、晋商发展历史等方面的文献资源建设;博物馆则主要负责晋商器物、牌匾、书画等方面的文献资源建设……最后由省级部门根据各市、县部门的特点和实力把工作再具体细分。这样省内所有的晋商文献资源收藏和保护机构就都能参与到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中来,一方面节省了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又兼顾了各部门工作重点、维护了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内容的丰富性。最后,在高校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之间、博物馆之间建成晋商文献资源共享子系统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集成共享,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才算真正建立。
3.3.2 晋商文献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各部门在晋商文献资源建设的初期,应当以本部门征集到的文献资源为依托,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晋商文献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音像资料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在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统一著录标准,坚持以 CNMARC格式为书目数据库的标准格式,以《普通图书馆著录规则》《古籍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统一文献著录标准,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标引工具,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共享性,为无缝链入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做好准备。
晋商及晋商文化是一个内容庞杂、门类众多的研究领域,它包括晋商票号、会馆、商镇、宅院、家族人物、字号、经营领域、组织管理、名门、发展历程、晋商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晋商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时,不可能一步到位。晋商文献资源数据库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新的数据库资源,在数据库建设初期,可以分工建设以上提到的十几个重点数据库,之后再对晋商与茶文化、晋商家族文化、晋商镖局、晋商饮食文化、晋商商业活动地域、晋商商业资本运作、晋商与朝廷的联系等晋商文献数据库进行建设,并使之融入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为世人研究和传承晋商文化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共享平台。
3.3.3 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技术支持。随着网络技术、信息传递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资源共享系统已经不是一件难事。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可以基于 Internet的 Web网络技术[3]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技术提供统一的服务窗口,支持多个异构资源的跨库检索,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服务。采用先进的资源链接技术使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实现电子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通过资源导航为用户提供多种资源的多种分类导航浏览方式,便于用户快速找到所需资源。
通过晋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可将山西省内各个晋商文献资源共享子系统电子资源的导航与检索、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参考文献引用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扩展服务有机地整合到一起。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远程访问、无缝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为晋商及晋商文化研究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晋商及晋商文化是山西省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山西省文化建设一个恒久的亮点,晋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时代的要求,其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必将推动该省特色文化和特色旅游的发展,对世人传承和弘扬晋商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1]张丽英.巴彦淖尔市地方文献的开发整理与资源共享[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1):96—99.
[2]汪 岚.宁波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0(3):22—26.
[3]佳 林.建立呼伦贝尔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共建体系的设想[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