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或创新:全媒体时代手机报的生存之道

2011-05-05 10:11范芸芸
今传媒 2011年4期
关键词:生存全媒体时代

范芸芸

摘 要:人们对于手机报已经并不陌生,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报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让手机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全媒体时代手机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入手,提出了手机报的生存对策,认为在全媒体时代,手机报应该突破创新,在新闻图片、视频新闻、受众与新闻内容生产者等多个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以不断创新来应对全媒体时代以及未来更多的挑战。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手机报;生存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71-02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据工信部2011年1月发布的《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1179万户,创历年净增用户新高,累计达到85900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3473万户,累计达到470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4.4部/百人,比上年底提高8.1个百分点。[1]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和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手机作为一种媒体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为,继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后,手机这样一种全新的媒体已经成为“第五媒体”。

手机报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参与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技术平台把来源于纸质媒介和网络媒介的新闻内容,以彩信的形式把文字、图片和flash发送到订阅用户的手机移动终端。2004年7月1日,国内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问世,2005年5月国内首家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诞生,此后全国各大纸媒争相将报纸内容搬上手机,[2]手机报从设想走向了现实。

手机报的优势毋庸置疑:快捷、便利,基本实现即时阅读,超越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一张报纸可以涵盖多家传统媒体的内容;时效性较强,每天早晚出版,遇到重特大新闻事件及时出版“号外”;用户针对性强,受干扰的程度较小。

但是在许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全媒化迈进的时代,手机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作为新生媒体的不足和全媒体时代的更高要求交织在一起,要想从中突围而出,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手机报的自身变革迫在眉睫。

一、全媒体化与全媒体时代的来临

所谓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3] 它是媒体走向融合后的产物。

在国外,以促进媒体融合为目的的全媒体试验方兴未艾。在国内,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种新媒体的挑战,很多传统媒体走向了媒介融合之路,开始尝试一种融合各种媒介优势的“全媒体”,或者开始了全媒体化的探索。有在主报专设滚动新闻部进行多媒体拓展的,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有通过搭建数字技术平台进行媒体融合生产的,如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有通过流程再造、虚拟组织的运作进行全媒体拓展的,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3]2009年10月,杭州《都市快报》打造了视频网站——“快豹宽频”,主打“原创、首发的视频”内容。2010年4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采编队伍人才的优势和华数集团的传播渠道、数字技术优势,共同推进“全媒体、全国化”。[4]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几乎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特质。但就手机报而言,某种程度上仍是纸质媒体在手机媒介上的延伸,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原有媒体新闻模式的制约。特别是在内容上,几乎全部来源于原有媒体,除了少量的“帮忙”、“问答”类信息之外少有原创内容。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手机报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全媒体时代手机报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从起源来看,手机报脱胎于原有的纸质媒体(如今也包括网络媒体),它在诞生之初就继承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又融合了自身优势,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从理论上说,一张手机报包括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其中,文字的运用是相对较为成熟的,可以说目前为止整个手机报还是以文字为支撑的。

图片是手机报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相对而言数量上明显少于文字内容,其作用主要是点缀和说明,还未真正实现新闻图片单独成为一篇新闻。一方面,由于手机屏幕尺寸相对电脑和报纸等小得多,这直接限制了新闻图片的大小。图片尺寸的缩小势必会影响到照片质量,清晰度的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难以传达图片本身所承载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手机报本身的短小精悍也限制了大量图片的运用。为了保持短小精悍、适宜快速浏览这一优势,手机报中也并不适合放入大量的新闻图片。在传统媒体中早已毋庸置疑的新闻图片的作用在手机报这种新媒体中并未完全发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传统媒体上直接嫁接到手机媒体上的新闻图片有些“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在于媒体特质的差异。

声音、动画、视频等由于技术等原因也还没有真正投入商业化的实际运用。虽然目前部分手机媒体可以收发容量大约在200K左右的彩信,但是中国移动对于单条彩信的容量规定是30K,这也间接限制了手机报中不可能带有声音、动画、视频等。为了保证每天手机报的信息量,只能扩大文字内容,减少新闻图片,不用声音、动画、视频。

虽然从理论上说,手机报集合了各种媒介特质,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它仍由文字发挥主要作用,其余仅起点缀修饰作用。这与全媒体的要求相差甚远。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技术上的升级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更新发展的理念,不能简单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嫁接到新媒体上就以为成功,要把内容作适当转换,使之适应新媒体的特质,从而真正发挥作用。

三、手机报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针对手机报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手机报的内容和形式,以更大地发挥作用:

(一)转变编辑理念,舍弃全盘照搬纸媒新闻图片

手机报彩信版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再现了报刊的原貌”[2],但是出于自身发展和竞争等需要,手机报全盘照抄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新闻已经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针对图片新闻,手机报编辑应在选择新闻图片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一要选择照片质量上乘、画面清晰的图片。一些带有特殊艺术效果的图片也许在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上运用效果很好,但是在手机上,其效果并不见得好。二要选择主体突出的图片。由于图片所能呈现的面积并不大,为了在有限的画面内涵盖尽可能的信息,所以必须突出主体、主题鲜明。三要多选近景和局部特写图片。远景、中景的图片固然能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发挥所长,但是在手机报中,远景、中景的照片往往会因为图片的缩小而使得表达不清。四是图片画面要简单明了,使人一目了然。一些似是而非的新闻图片在手机报上并不适用。五是尽量少用无意义的图片。尽量节约有限的手机报容量,增加承载更丰富信息量的图片。六是挖掘人才资源,建立适应手机报特点的图片库。手机报所依托的纸质媒体有一大批接受过专业训练、业务素质精良的从业人员,很多手机报的编辑人员也是从传统媒体中转化而来的,手机报可以借助这些专业的摄影记者的力量,拍摄适应手机报特点的新闻图片,并建立专门的手机报新闻图片库。发展壮大后,手机报也组建一支专门的摄影记者队伍,专门拍摄适合手机报需要的新闻图片。

(二)紧跟技术发展,巧妙运用声音、视频

根据新华网2010年4月23日的报道,国内最大手机互联网门户3G门户携手人人网、优酷、土豆等6家视频网站,共同发布了一款最新版本的手机浏览器——GO1.5浏览器,首次在手机浏览器上实现了直接播放互联网视频功能。通过这款浏览器,手机用户不需要安装视频播放插件,也不需要先行下载再观看,就可以打开诸如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直接实现互联网视频播放功能。[5]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直接浏览视频成为可能,那么在手机报上实现声音、动画和视频的播放也应该成为可能。为了控制手机报的长度,也可以采用链接等方式插入视频,有兴趣的受众即可以通过链接找到相关声音、视频播报。

(三)适时转换思路,适当运用简明图表

在一些重要的新闻报道中,如果手机报的文字和新闻图片并不能很好地传情达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简明图片的运用。当然,手机报不像报纸那样可以供读者细细审读,而且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所以图表一定不能是复杂图表,必须一目了然、简明易懂。比如作对比、指示方向方位等直观简单的内容可以用图表,而一些需要读者认真研究细节、寻找差异的则不适合图表。

(四)集聚群众智慧,发挥“平民记者”和读者的力量

经过网络传播的长期熏陶,受众已不仅仅满足于扮演受传者的角色,他们对于参与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具有较高的热情;另一方面,手机等新设备新技术的辅助为他们参与新闻生产、传播提供了物质支持,使用户与传者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成为用户与新闻生产者互动的工具。[6]如今,“平民记者”、“草根记者”应运而生,手机报也可以借助大众的力量,通过技术平台广泛征集新鲜有趣的文字新闻、图片、声音、视频等,为手机报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平民记者”和读者采编的新闻良莠不齐、内容真假难辨,这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使得影响的调整、修改或篡改变得简单而易于操作,图片编辑更要具备识别‘数字化造假的能力,并随时提高警惕,才能避免出错”。 [6]

如今,移动宽带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界竞争的焦点,如果带宽实现突破,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种功能均可移植到手机上,手机作为一种媒体将迅速崛起,其发展速度将超过互联网最初的发展速度。如果技术进步真的能使梦想成真,那么手机报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也许将来手机报将能够摆脱容量等限制,通过移动宽带技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手机报新闻也将进入全媒体化的时代,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工信部.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http://www.miit.gov.cn/n 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 13578942.html.

[2] 韩春秒.当前手机报新闻传播误区规避初探[J].中国报业,2007(2).

[3] 李敬坡,周洋.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J].军事记者,2009(11).

[4] 苏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浙报集团与华数集团战略合作.浙江在线新闻网站: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01655 3290.shtml,2010-04-26.

[5] 邹伟.首款可直接播放互联网视频手机浏览器发布.新华网:http: //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4/23/c_13264266.htm.

[6] 周怡,姜岩.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J].新闻界,2009(1).

猜你喜欢
生存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生存?爱情?女人们的思考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困境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