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兴农田水利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是一年阳春三月,气候回暖,万物复苏。在祖国广阔的农田里,新一轮春耕拉开序幕,一渠渠清水流向田间地头,滋润着新生的幼苗。
在河北省冀州市,灌溉粮食的救命之水在流向田间的“最后一公里”处卡壳。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井,早已超过了使用年限,严重老化,时常跑水渗漏。与此同时,灌溉成本的不断增加,也在困扰着冀州的农民们,困扰着原本就干旱缺水的华北大地。
冀州的“最后一公里”困局只是我国农田水利现状的一个缩影。设施老化、资金缺乏、利用率低,已经成为我国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普遍问题,形成了农田灌溉的一大瓶颈。
2011年1月,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其中提出,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农田水利发展来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意味着每年将有800-1000亿的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基层水利长期以来的欠账有望得到根本的解决。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基层农田水利关系到亿万人的温饱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