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一粒粮

2011-05-02 06:52任怀民
民生周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支渠沟渠一滴水

一滴水一粒粮

豫剧《朝阳沟》唱道:“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往上看通到跌水岩,十里大渠流清泉。”描绘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典型的农村美景。

沟渠棋布,清泉欢唱的农村景象,在今天的许多农村,恐怕早已看不到了。在我的家乡,三十年前,芦苇森森的池塘,白天可抓鱼挖泥鳅,夏夜里阵阵蛙声和鸣,每到麦苗返青拔节,或玉米开花结穗,只要打开干渠闸门,扒开支渠的出水口,汩汩清水,就会自动流向四面八方,要不了半天,十几亩甚至更多的庄稼,就可以透浇一遍,这就是农民引以自豪的水浇地。

可是,随着岁月侵蚀,沟渠通畅、蛙鸣水唱的农村景色,一年年消失,以致到十多年前,干渠无水,芦苇枯死,池塘被填,鱼儿泥鳅绝种,蛙声不再。通到田间地头的支渠,也杂草丛生,淤泥充塞。人们再也不用它了,代之以几家合作打机井,合作购买抽水机、水管等等。到了最近几年,不少人连这点功夫也懒得下了。

我国农田水利及配套建设,在透支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设施后,到今天,无论从维修管理体制,还是投入使用机制等方面,均已无力维系粮食生产对水的基本需要了。俗话说,一滴水一粒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特别是直接通到田间地头这“最后一公里”的沟渠,是清水浇灌庄稼根系的关键。

数据显示,在我国18亿亩耕地中,有55%靠天吃饭,而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损坏率达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左右,到达农田末端的沟渠体系,早已老化失修,几乎失去作用。

应该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还是不少的。不过,投入比例及投入效用上,却值得反思。据统计,大约有60%的财政支农资金用在了大江大河治理和农业气象上,这肯定是必要的。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其中,投给直接惠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却太少了。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数据显示,全国有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而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农田水利建设及投入在“最后一公里”严重缺位,致使大中型水利设施的功效,不能覆盖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兄弟有“看起来很好,却摸不着,用不上”的感慨。

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提出要在几年时间内,拿出4万亿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文件特别把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作为这一波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目的就是要解决这“最后一公里”形成的瓶颈,让各种水利设施的效用真正发挥到位。

仅谈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及投入不足的困境,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解决投入不足,建设不到位,不是最难的,中央已有办法和政策,假以时日,这些问题会逐步解决。但是,建设和投入之后,如何修好管好用好?在这方面,不少地方已有探索。我们认为,如果不实施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想在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制度下,把涉及全体土地承包户公用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维护、使用问题解决好,恐怕不现实。

所以,当我们拿出4万亿的巨额投入,决心把事关农业命脉的农田水利建设好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深入研究,设计出一套如何让这一笔巨大的投入能够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的农村土地经营机制问题了?

猜你喜欢
支渠沟渠一滴水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浅析农田建设项目中沟渠施工技术及受到破坏后的治理方法
一滴水
青州张庄灌区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分析
灌区沟渠对氮磷的截留机理及去除效果研究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渠道流量及流量分段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