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国民素质及社会教育之思

2011-04-29 00:44:03邓栩璐
科技智囊 2011年12期
关键词:国力国民素质国民

邓栩璐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追求民族复兴,就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此一竞争的过程。综合国力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国民素质高低;决定国民素质之要因在教育。基础和职业教育之重要性人所共知;而面向全体国民之社会教育则易被忽视。其实,社会教育可极大地影响国民素质,并进而影响综合国力,其重要意义不容低估。

综合国力与国民素质

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命运。国力乃国家之实力,分综合国力和单项国力。综合国力具有全局性,以单项国力为基础,并影响其增减;单项国力具有局部性,乃综合国力之来源,并导致其变化。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一般而言,综合国力占优,往往称为大国,如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单项国力占优,常常称为强国,如经济强国日本、软件强国印度。多数情况下,大国往往就是强国,小国往往就是弱国;但强大和弱小永远是相对的、变化的。“大”不一定“强”;“小”不一定“弱”。治国不当,“强大”可能变“弱小”;治国英明,“弱小”可能变“强大”。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综合国力是许多因素、来源和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三:一是自然资源,如陆地面积和海洋广度,矿藏、能源、物产、农妆、旅游等资源丰厚度;二是人力资源,如人口数量、国民智慧、科技创新力、建设创造力及团结动员力等;三是社会资源,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水平及相互和谐程度等。因素、来源和变量的多样性,决定了增强综合国力、建设强大国家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因此,国家有兴衰存亡,世界有分合变迁。总体上,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命运最终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变化。综合国力强大,是国民自豪幸福的基础;综合国力弱小,是国民悲伤痛苦的根源。

国民素质决定综合国力。有效地发挥、增加各种资源,并形成优势,才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资源不够丰裕的国家,如果发挥好优势,克服好劣势,也能形成综合发展优势,增强综合国力。当今世界“金砖五国”是综合发挥资源,增强综合国力较成功之例证;日本是发挥优势,克服自然资源劣势之成功例证。相反,清代自1840年以后,4亿人口之泱泱大国被列强蹂躏,遭百年屈辱,乃因封建专制腐败,丧失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导致综合国力弱小而落后挨打。在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其深刻教训更值得反思。人力资源既是自然资源的发掘者、消费者和支配者,又是社会资源的创造者、推动者和享用者,乃综合国力之决定性主体。

“人力资源”乃是一国之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口质量”就是“国民素质”。在当今的客观历史条件下,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发展的决定成分,堪称“第一国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们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党中央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足见党和国家对国民素质的高度重视。

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基础。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其首要具体目标是现代化。一是物质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生产力水平高,经济总量大、结构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二是精神形态的现代化。国民道德观念、精神思维积极向上,具备人文理想,有健康丰富的国民文化;三是政治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秩序稳定、行政运行顺畅、政府廉洁高效、民主法制健全。三种形态的现代化,依靠的主体、参与的主体、享受的主体,以及对此强烈需求的主体都是国民。现代化国家的国民应具有现代化素质。很难想象素质低下的野蛮人会创造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也很难想象现代化国家的国民会是素质低下的野蛮人。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无疑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国民素质与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国民素质建设的高级阶段。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的事业。当前,各类基础性、职业性教育的重要性已人所共知;而面向全体国民的社会教育则易被忽视。如果说学校教育重点是培养文化和职业技能,旨在奠定国民素质基础,那么社会教育重点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夯实提高和升华这一基础,因而是教育的高级形态,是国民素质建设的高级阶段,其对于国民素质建设之重要意义不容低估。人的现代化实质是与时俱进,符合人类现代文明要求;成为思想观念、精神文化、道德修养、生活情趣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文明人;成为以健康、积极的方式创造现代化文明、享受现代化条件、融入现代化氛围、营造现代化格局的现代人。目前,国民中尚存在诸如民主法治观念淡薄、社会主体意识不够、信用责任意识不强、人文关怀缺失等,导致交易失信、欺诈拐骗、见死不救、人情冷漠等。有鉴于此,强化社会教育,实施好国民素质建设工程,实乃十分必要和紧迫。

强化社会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三个重点。一是培养国民角色意识。国民具备角色意识,才能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积极承担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对国家有归属感,对社会有使命感,对他人有责任感。如此,管理者才会在其位、谋其政;工作者才会行其事、求其效;经营者才会取其利、负其责;教育者才会尽其所能、授业解惑;科技人员才会开拓创新、奉献发明;学习者才会聚精会神、学有所成。培养和唤起角色意识应当成为国民素质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教育应当促进国民科学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完善、自我进步,将自我融入国家和社会事业的大我;正确的国民角色意识相叠加,乃是综合国力的源泉。二是优化国民思维素质。良好的思维是积极行为的内在基础。道德品质、情感操守、价值观、同情心和善良愿望等,都是思維素质的组成部分,有机统一于一个人格主体并支配其行为。当今诸如炫富摆阔、制假售假等行为的背后,实际是部分国民原始的、不正常的思维素质。对此,应当在道德和法制的框架下,通过社会教育加以纠正和克服。三是锤炼国民精神品格。国家进步的动力在于国民精神品格。国民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国家就难以融入世界并受人尊敬。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敢干抗争等优秀的精神品格;但也沉淀了诸如中庸之道、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等消极的传统文化,造成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社会教育应当引导国民在传统文化上取其精华、除其糟粕,锤炼国民精神品格。

强化社会教育应当克服一些误区。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先进理念,倡导健康生活,引导文明进步,疏通思想情感,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为此,须克服居高临下、假大空话、作秀套话等误区,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实效。

综上,强化社会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形成人力资源优势的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复兴大业的需要,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国力国民素质国民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读写算(中)(2022年9期)2022-10-11 02:55:26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屈原之死
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中国出版(2017年1期)2017-07-17 02:50:42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46
屈原之死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关于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