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迪.斯瓦洛
尽管当局早就想把黄包车扫进历史垃圾堆,人力车仍然是印度“欢乐城”加尔各答的街头一景。拉车的日子很苦、很累,但是,“祥子”们也担心,下岗后又能去干什么呢?
加尔各答的街头,机动车越来越多,私家车、出租车、大卡车、摩托车,不仅争先恐后地抢车道,好像还在比赛谁能把喇叭摁得最响、时间最长。
混杂的噪音中,突然传出一阵传统的铃铛声,听起来很是赏心。但回头一看,眼前的景象,却不能悦目:瘦骨嶙峋、上了年纪、赤着脚的车夫吃力地拉着安有大木轮子的黄包车。
这和电影《欢乐城》中描述的印度一模一样。电影说的是1991年的加尔各答贫民窟。新印度可不希望外部世界继续看到这番形象。
《欢乐城》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人力车夫。加尔各答有成千上万的人靠拉车谋生,当地人把车夫称作“人马”。
人力车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被禁止了,其中也包括印度其他城市。但是,20年过去了,加尔各答街头仍然有多达两万辆黄包车,其中6000辆有执照,其他的都是无照经营。当官的拿了贿赂,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2美元一天
莱克斯曼就是一名车夫。他的经历很典型。他说他今年大概50岁,但看上去,莱克斯曼更像60几岁的人。
1983年,莱克斯曼从印度最穷的比哈尔邦一个小镇来到加尔各答。他和妻子、孩子在那儿找不到活路,要活下去,他们每天至少需要80美分,莱克斯曼连这点儿钱也赚不到。
莱克斯曼踏着许多比哈尔前人的步伐来到了加尔各答。在这儿,他的日子也没有好过多少。和其他车夫一样,莱克斯曼也是从车主手里租车。车主是有钱人,车夫从来见不上面。
租车费刚从每天30卢比涨到了50卢比(大约相当于1美元)。莱克斯曼和另外一位车夫分摊,这样,他每天需要付25个卢比的租车费,大多数时候,每天能挣到100卢比。
莱克斯曼说,就从这点儿收入中,他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寄1000卢比。
剩下的钱寥寥无几。早上,莱克斯曼吃的是当地最便宜、最能填饱肚子的早餐:一杯茶、一碗膨化米饭,5个卢比。但是,他还算是个幸运儿呢。许多车夫只能在车边露宿,烧着垃圾取暖,莱克斯曼和其他人和住一个小屋,在地板上铺块儿垫子,总算有睡觉的地方。莱克斯曼还有一双鞋呢!
尽管有这些“奢侈品”,莱克斯曼还是说,他年纪越来越大,拉车越来越力不从心。他说:“刚来的时候,我还年轻,有力气,能拉一天车。现在,我经常觉得虚弱、恶心。”但是,他还是不能退休。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结余下来的钱都存下来给大女儿做嫁妆了。现在,他还需要给二女儿挣嫁妆。
这算什么日子!
尽管如此,5年前,西孟加拉邦政府打算封杀黄包车的时候,车夫举行大罢工,莱克斯曼也加入了抗议的人群。最后,政府总算妥协了。
车费提高10倍
但是,这种局面不久也有可能改变。5月,西孟加拉邦将举行选举。我问莱克斯曼,如果新政府最终禁止了黄包车,丢了工作,他有什么打算?
他摸了摸身旁一堵粗糙的墙壁,说:“我可能得去干这个了,到建筑工地去垒墙。”我接着问他:“那你为什么现在不去呢?砌墙、抹灰难道不比拉车更轻松?”
他说:“不对、不对。在建筑工地,你必须一下干满8个小时,不能停。现在,有客人的时候我拉车,没有客人的时候,我还能歇会儿。”
事实上,不管谁当选,莱克斯曼可能还不用开始担心下岗。因为,黄包车的存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5月份选举一结束,就到了6月的梅雨季节。西孟加拉国邦每年一度的大暴雨,可能哪儿也比不上。
大街上积水很深,出租汽车和机动三轮车不出门了,私家车开到高地去“避难”了,就连脚踏的黄包车都很吃力。只有那些轮子巨大、车座高高的手拉黄包车,才能上街。
很好笑的是,正是加尔各答的有钱人,在努力说服当局保留黄包车这个耻辱的历史遗迹。
对于莱克斯曼来说,梅雨季节,他可能需要趟着齐腰深的积水拉车,保证车上的有钱人笔挺的西装或者华美的莎丽不被弄湿。但是,他也可以把车费提高10倍,为女儿再攒下不少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