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素英,周良斌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笔者于2009年3月—2010年11月应用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38例患者均为我院妇科或皮肤科门诊患者,年龄17~49岁,平均36.2周岁。患者均有阴道瘙痒、疼痛和灼热感,白带增多。妇检阴道黏膜覆盖有凝乳状或豆渣样分泌物,分泌物直接镜检见芽生孢子和假菌丝,真菌培养为念珠菌属。病程3个月以上。3个月内复发次数至少2次。
1.2 病例剔除标准[1](1)近期内局部或全身使用过抗真菌药物;(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特比萘芬250mg/d,2次/d口服,连用 3周,接着用伊曲康唑200mg,2次/d口服,用药1周。对照组用伊曲康唑200mg,2次/d口服,用药4周。患者均用2%碳酸氢钠溶液100ml冲洗阴道,1次/d,连用4周。用药前、用药结束后7~10d、28~32d及58~60d复诊,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真菌镜检和培养,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疗效:痊愈为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真菌镜检和培养均为阴性;显效为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60%,真菌镜检和培养均为阴性,好转为症状和黏膜损伤好转在20%~60%;真菌镜检和培养均为阳性或阴性,无效为症状及黏膜损伤<20%或加重,真菌镜检和培养均为阳性。痊愈加显效的百分数合计为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10d为91.30%;28~32d为89.86%;58~60d为92.75%;对照组临床痊愈率7~10d为84.06%;28~32d为65.22%;58~60d为65.22%。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别,但远期疗效治疗组明显做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3)。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恶心3例,头晕1例,对照组:恶心2例,食欲不振1例。反应均较轻微,在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
表1 7~10d两组疗效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28~32d两组疗效比较Table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58~60d两组疗效比较Table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随着临床用药的混乱,白色念珠菌耐药日益普遍,耐药性白色念珠菌成为临床难以处理的病症之一,有人报道独应真菌可使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特比萘芬通过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发挥其抗真菌的作用,该酶是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中的关键酶之一,从而干扰了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由于真菌细胞内角鲨烯的过度堆积和麦角固醇的合成受障而达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特比萘芬不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故不影响人类性激素和相关药物的代谢[3]。伊曲康唑为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4]。这两种药物通过作用于真菌生物合成的不同靶位,产生协同效应。
本研究采用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观察发现其近期有效率无明显提高,但能显著预防真菌复发,原因是序贯疗法抗真菌作用的位点相对较多,而且伊曲康唑抗念珠菌的酵母相比特比萘芬强,因而复发率低[5]。因此,笔者认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方法。
1 文京华,谭升顺,李伯埙.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龟头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3):283-284.
2 易恒安,陈雄波.特比萘芬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5):105-106.
3 陆云清,梁建秀,梁月金,等.特比萘芬、氟康唑联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疗效观察 [J].广西医学,2004,26(5):681-682.
4 褚小玲,朱英,孙立元,等.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对照观察 [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46-47.
5 江惟苏,谭升顺,文京华,等.特比萘芬与伊典康唑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初步观察 [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0):6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