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生
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蒋文生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该文通过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高校 仪器设备管理 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的高校由于没有制订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供执行,出现管理松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备账目的混乱。有的高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与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不清,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仪器设备可用、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无法给出确切的数据。
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各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院系(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检查校内不同部门新添置的仪器设备需求是否有重复,以便统筹考虑。而一些院系或部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或者部门保护主义思想,提出实际利用率很低的设备添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如果没有严格把关,就很容易使得校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有些高校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不考虑实际能力和长远需求,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贵,不惜投入巨资无计划地购置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的并非教学、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为个别研究项目或个别人而添置,一旦项目结束或者研究方向改变,某些特别而专一的设备几乎就被闲置不用。同时由于有些院系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对资金资源的竞争,或者为了使用方便以及追求系统的全面而没有考虑实际需要或在购买时选型不当,贪求高、精、尖、全,出现了学校范围内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甚至存在有的设备购进后,缺乏相关的维修技术,耗材昂贵或者发生故障时配件获取难度大,以及相关的运行费用缺乏等原因,于是将一些贵重的仪器“束之高阁”。
由于高校以及单位之间的频繁合并、变更以及改革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权混乱。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内二级甚至三级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被部门、单位甚至个别老师拥有。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的情况下,大多数设备拥有者不愿意将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设备,提供给其它单位使用。或者由于设备开放的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缺乏共享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机制,造成贵重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够。由于长期形成的设备资源分散状态、自给自足的设备使用方式,人们的共享意识淡薄,形成了“物不尽其用”的局面。导致一些贵重仪器设备闲置,而某些急需使用这些设备的单位却不能使用。这样恶性循环,形成科研单位和个人“各自为阵”,导致设备资源的浪费或者重复购买,以及缺乏合作团结的教学科研氛围。各部门对仪器设备“占有式”的管理,对部分闲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仪器设备无法进行部门间的调剂,特别是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因维修技能低,不愿接待外来机构、人员测试,导致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在校内无法做到完全跨学科、跨部门的横向联合、资源共享。
高校的仪器设备,只能用于学校的教学、实验、科研、信息服务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如果使用性质需要发生改变,必须是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办理非转经手续,转化以后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学校,个别人借着高校后勤、饮食、校企等社会化改革、改制的名义,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或转让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高校仪器设备报废频繁,数量惊人。有些高校,每年报废的设备达几百上千台;账面原值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其中,很多设备是由于使用不当发生破坏,缺乏维修导致损耗,管理不力导致闲置,再加上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而最终当废品处理。报废的仪器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而是简单地把它当废品廉价拍卖,造成高校仪器设备的浪费。
有的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有的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只考虑购置费用,而维护和维修方面却不重视。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因缺少维护和维修而闲置,维护不及时,设备性能便容易老化,零部件甚至整机发生损坏,却无人负责。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技术工程师,以及没有相应的管理手段,设备提前进入报废行列。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落后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有关职能部门管理者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管理者应认真思考,更新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充分的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充分发挥资产效益。高校各院系(部门)领导和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都要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既要重视仪器设备建设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观念,倡导资源共享,校内要打破院系、专业界限,追求资源整合;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共建共享;更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新设备的添置应计算投入产出比。
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销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招投标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应建立明确的分工负责制,对于贵重、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可推行项目化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设备计划环节的行为,以论证的方式使项目的落实更精确科学,体现一种集中统一管理、权衡现实需要与可能、考虑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想”。从计划制定与论证到市场调研、采购招标、分配使用,到售后服务与维护,谁经手谁负责。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产生重复购置、超需求购置、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后续服务不到位与维修困难而影响使用等问题。
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建立校级的监督检查小组,负责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国家及学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监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与数量的确定,参与相关的设备招投标采购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闲置设备处置情况;审计监督设备保值、增值、流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通过日常和定期审查,促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仪器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购置的仪器设备更优质、性价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更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损坏与流失得最少。
最后,要切实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计划,严肃地将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来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可行性论证、审核、评估、审批、执行和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计量单位;对于档案资料,要求收集包括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合同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各种文书材料,并予以科学分类和编目,等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学校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鼓励各种形式的开放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购置现象,又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各学科的大型仪器设备应该在本学科内实行无偿共享。学校设立开放共享基金,用于资助各学科的大型仪器设备为其他院系教学、科研提供开放服务时使用的消耗性材料费、测试(制作、加工)劳务费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收费标准应按照校内、校外的不同有所区别。校内由学校安排的教学不得收费,科研与社会服务应适当收取费用。对校内开放使用的应统一收费标准,并以成本收费(包括仪器设备折旧费、水电费、材料消耗费、管理费、仪器维护费),以鼓励教师更多地使用学校购置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同时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进行设备资源的共享、互补,这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互通有无,加强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校级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校园网上设备管理软件信息的自动采集,对设备经费的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分布、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查询,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当然,实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应继续保持,尤其是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些环节上的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必须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保存,如领导的签名、上级的批复等。
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外语阅读能力,以便向仪器设备的使用者,讲解各学科诸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高校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经常开展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注重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总结。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具有组织实施的能力,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推广应用,以解决更多的管理难题。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院系(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更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总之,全面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方向,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前提,管理手段更新是保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1] 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74-77.
[2] 李跃英,李雪梅.高校设备管理效益与投资效益分析[J].实验室科学,2005,(2):101-103.
[3] 刘毅,王定基.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及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5):145-147.
[4] 刘明远,汪芸.新时期加强和改革高校设备管理.实验室科学,2006,(4):82-84.
[5] 陆宝忠.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