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香
(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海安226681)
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黄桂香
(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海安226681)
文章从新课程理念入手,探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侧重地研究了在新形势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并以典型案例介绍如何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讨、认真思考,真正学好高中化学新课程。
化学;探究;思考
教育是振兴中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新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原有化学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本应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共同体被瓦解。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座位上看实验;教师得出结论,学生记住结论;课后学生再做练习、背概念、背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和被裁判的位置上,教学关系就这样一成不变地进行着。教学评价也是看你是否把学生教会了,你的学生化学考试(或高考)成绩如何,在班级排名多少;你教的班级化学考试均分在年级乃至全县排名第几;你的学生高考成绩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有几个前几名。而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在化学教学的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深入地理解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研讨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丰富的情感,端正态度,建立恰当的价值观。师生之间始终是平等的“你—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及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只是注重结果,而是更加看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面对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所以,只有转变观念,才可能改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给所有高中化学教师开辟了一个新的展示自己空间的机会,面对新课程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新的领域当中尽早提高专业水平。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变传递结论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大胆实践,颇有收获。现就此作一番简述,诚与同行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不把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量的扩大视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而把知识当作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喜好钻研的灵活思考能力的一种手段的情况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智育。”夸美纽斯也曾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学生探究的欲望是由兴趣产生,因而教师应该依据现有条件,甚至创造条件,在必要时适时点拨,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情绪因素,引导学生通过进入情景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以下同),化学选修4]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化学必修2中相关内容的继续和延伸。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2时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章第三节)的知识,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经知道: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基于上述情况,在教学《化学反应原理》中“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化学必修2中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复习,然后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2-3]、[实验2-4]两个实验。学生对动手做实验是很感兴趣的,完成实验时的热情非常高。通过[实验2-3]、[实验2-4]顺利验证了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中所得出的结论。继而又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如下探究:
已知4H++4I-+O2=2I2+2H2O,现有1 moI/L KI溶液、0.1 moI/L H2SO4溶液和淀粉溶液,请探究溶液出现蓝色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_________
__试剂种类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温度试剂加入顺序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这一探究过程,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要求学生必须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如何来完成探究过程?试剂种类及要求中的“要求”是指什么?如何选择和控制温度?加入试剂的顺序与实验的现象及结论有何关系等等。
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们立即展开讨论(因为他们早就尝到了讨论的甜头)。大家认为,所要探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已经给定,所以两种溶液(1 moI/L KI溶液和0.1 moI/L H2SO4溶液,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的体积必须一定,根据4H++4I-+O2=2I2+2H2O中的关系,确定V(KI)∶V(H2SO4)= 1∶5较为适宜(H2SO4可以稍过量);温度的选择比较容易,可以选择室温和50℃(如果有条件的话,热水放在保温装置内进行实验效果会更好)做对比;试剂加入顺序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KI溶液与H2SO4溶液一旦混合就开始反应,H2SO4溶液还可以促使淀粉发生水解,所以,最合理的添加顺序应为KI溶液(1 mL)——淀粉溶液(1 mL)——H2SO4溶液(5 mL)。实验方案一经确定,完成实验过程基本就是时间问题了。
经过上述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在上述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紧接在后面的三个探究实验,其中第二个探究实验是这样的: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I/L KMnO4酸性溶液和2 mL 0.1 moI/L 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粒黄豆大的MnSO4固体。摇匀,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0.01 moI/L KMnO40.1 moI/L H2C2O4MnSO4固体褪色时间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结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加入试剂0.01 moI/L KMnO40.1 moI/L H2C2O4
完成此探究实验并不难,学生很容易地就得出了结论:MnSO4对KMnO4与H2C2O4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加快其反应速率。
各小组回报完实验结果后,我对学生们的实验进行了简单小结,对大家的劳动成果表示赞赏和肯定,学生们表现出非常自豪和异常兴奋。这时,我突然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发现?”这时整个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所有的眼睛全都盯着我看,可是我的脸上只有微笑而没有答案,学生们似乎有一点失望,看来答案还得自己找。这时,教室里又像开了锅一样,而且问题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小组,而是扩大到组际之间,甚至有个别学生越过邻组,跑到至好同学的小组去参加交流了,整个场面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就在这时,我发现有两位学生一言不发,在静静地做实验。我以为他们在开小差,便轻轻走过去想提醒他们,可我却发现他们在重复刚才的实验,我静静地看着……几分钟后,他俩发现了站在面前的我,其中一位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们发现加了MnSO4的试管里一开始反应就快(颜色变淡),而没加MnSO4的试管里开始时反应很慢,但后来渐渐快起来了。”我非常高兴,他们终于有了新的发现。我让他们把新的发现报告给大家。听了他们的报告,很多学生大呼:“是啊,我们刚才也发现了呀,怎么就没想到呢?”后悔不已。抓住这个机会,我再次强调,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可有丝毫疏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否则化学诺贝尔奖就有可能与你“擦肩而过”了,大家听后都点头笑了。紧接着我又问大家:“为什么没加MnSO4的试管里开始时反应很慢,但后来会渐渐快起来呢?”又是一阵紧张的思考,终于有同学想到了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反应:2KMnO4+5H2C2O4+3H2SO4=K2SO4+ 2MnSO4+10CO2↑+8H2O。开始时,KMnO4与H2C2O4的反应很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MnSO4(或Mn2+)逐渐增多,对KMnO4与H2C2O4的反应起到催化作用,使反应逐渐加快。多么完满的答案啊,我高兴极了。
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我觉得,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化学知识,而是要回归一个激励思考的引导者、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的角色。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而获得的。学生在学习工程中,会产生众多不同的思想或结论,但这些思想或结论不一定是课本的结论。同时,学生也会产生众多疑难或不解。而在很多时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很难发现自己的缺陷,当他与别人交流时,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真正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在高中化学各模块教学中。
1008-0546(2011)04-0048-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