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霄 刘布鸣 张宁宁 刘 元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 广西中药质量标准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2
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主要产于广西、云南[1],其新鲜枝叶或成熟果实经水蒸气蒸馏可得到八角茴香油[2],临床上用于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2]。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文献报道的八角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测定方法多采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或气质联用色谱法[3-5],而以内标法计算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未见报道,且作为八角茴香油原料的八角枝叶亦鲜见有含量测定方面的报道。控制八角茴香油的质量首先就需从原料抓起。本实验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八角枝叶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可作为八角枝叶质量控制的测定方法。
美国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反式茴香脑对照品(trans-Anethol),Lot:10370,含量≥99.0%,购自美国Sigma-Aldich Fluka公司;环己酮 (批号20070205),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含量≥99%。水为蒸馏水,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样品:八角茴香枝叶,采自广西金秀、马山、大新,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所提供,经黄云峰助理研究员鉴定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P-INNOWAX(相当于PEG-20M)毛细管柱,内径 0.32mm,柱长为 30m,膜厚0.50μm。程序升温:初温90℃,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140℃,再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5分钟;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230℃;FID检测器温度:230℃。进样量1.0μl,理论板数按环己酮峰计算大于50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反式茴香脑对照品约5g,精密称定,得5.0917g,置50ml量瓶中,加乙酸乙酯至刻度,摇匀,即得 (101.834mg/ml)。
2.3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环己酮约2.5g,精密称定,得2.5146g,置50ml量瓶中,加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内标溶液 (50.292mg/ml)。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八角枝叶粉末约4g,精密称定,置500mL蒸馏瓶中,加水300ml,于电热套蒸馏至挥发油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测定器中蒸馏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每次10ml,合并萃取液,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加乙酸乙酯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2.5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反式茴香脑对照品溶液0.1、0.2、0.4、0.6、0.8、1.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加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1.0μl,测定,以茴香脑与环己酮的峰面积积分值之比为纵坐标,茴香脑进样量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图,得回归方程Y=1.0579 X-0.006,r=0.9994,说表明茴香脑进样量在0.2037~2.0367μg范围内良好的线形关系。
2.6 校正因子测定 精密称取上述反式茴香脑对照品溶液0.6ml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加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校正因子测定溶液 (含反式茴香脑 1.222mg/ml,环己酮 1.0058mg/ml)。吸取1.0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校正因子。结果校正因子为0.9450,RSD=1.95%(n=6)。
2.7 精密度试验 分别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进样6次,依次测定,以茴香脑峰面积积分值对环己酮峰面积积分值的比值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测得平均值为0.9706,RSD=0.35%。
2.8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八角枝叶 (广西金秀),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6份,分别进样,测得反式茴香脑平均值为1.11%(g/g),RSD=1.36%。
2.9 加样回收试验 取已测知含量 (1.11%)的八角枝叶(广西金秀)6份,每份2g,精密称定,加入反式茴香脑对照品溶液0.2ml,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1.0μl,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2.10 样品测定 按供试液的制备及检测方法,分别测定3个产地批号的样品,结果见表2。
反式茴香脑含量 (%)(g/g)为1.09,1.08,1.11。
表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本分析方法采用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内标校正因子法测定八角枝叶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具有样品用量少的优点,且采用内标法可减少实验误差。研究结果表明,毛细管气相色谱内标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八角茴香枝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
[3]曹冠雄,陈素珍,王宗廉等.八角茴香油化学成分的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测定[J].中草药,1983,14(9):19.
[4]李寿芬,刘绍华.岑溪优质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J].广西植物,(20)(1):69-70.
[5]黄智波,刘布鸣,梁凯妮.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八角茴香油中茴香脑的含量[J].广西中医药,2005,28(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