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程杰
保靖依托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品牌优势和遍布全国的市场网络优势,借鉴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以产业带为链,以企业的产销平台为锁”,构建农业产业园区“种、制、销”三环节分工协作的市场经济产业链,探索“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着力做大做强黄金茶产业。
俗话说:“白酒陈的香,绿茶新的好”。眼下清明刚过,谷雨将至,正是春茶采摘上市的好时节。在4月8日上午举行的湖南省保靖县黄金茶拍卖会上,2两“一号母树”保靖黄金茶竟拍出了9.8万元的高价,折合每克人民币980元。而截至当日13时21分,国际黄金现货价格为人民币307.84元/克。一两保靖黄金茶的价格超过了同等重量黄金的三倍,成为中国绿茶界杀出的一匹“黑马”。
缘何保靖黄金茶如此深得人们喜爱和追捧?究竟是什么力量使黄金茶这颗沉睡了400多年的神秘珍宝重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保靖黄金茶,原产于湖南省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的自然生、古老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
据《明世宗嘉靖实录》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农历四月,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从保靖取道往吉首巡视防务,途径保靖辖区葫芦寨深山密林中,一行百余人,有许多人染瘴气,苗族老阿婆摘门前的百年老茶树泡茶给文武百官服用,饮茶后一小时,随行人瘴气痊愈。陆杰十分高兴,当场赐谢老阿婆黄金一条,还将此茶上报为贡品。从此以后,该茶便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尊贵身价。这种生长在苗家深山之中的无名茶树,便有了“黄金茶”之名。该苗寨也因茶得名为“黄金村”。
保靖黄金茶生长在海拔280~530米的山中,至今仍存有400多年的古茶树2057株,园中最古老的“黄金古茶树王”(即农业部门定的3号古茶树种)树高4.8米,树冠幅度5.5米,主干围径95厘米。这里种茶历史悠久,当地还有一株“茶树王”,据传为清乾隆年间栽种,树高有两米多,树干有碗口粗,枝干遒劲,宛若一株巨型盆景。这里产的茶还有一种特殊的板栗香味,芳香浓郁,沁人心脾。
著名茶叶专家何世华先生曾对黄金茶的古树群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他认为,保靖黄金茶古树属于乔木型大叶类品种,是特别珍稀的茶树品种。经检测,早春一芽一叶手工制作的保靖黄金茶氨基酸含量高达7.47%,是同期其他绿茶的2倍以上,水浸出物接近50%,加工的茶产品兼具“香、绿、爽、浓”的品质特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仲华说:黄金茶“高茶氨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的品质化学特征达到了极品绿茶真正的“黄金配比”,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黄金茶之所以有如此品质,缘于其生长的生态环境。葫芦镇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25m上下,这里年平均气温16.1℃,降水量1400mm,日照时数1270hr,无霜期288d。土壤以石灰岩、白云岩、板页岩等发育而成的马肝泥土和扁沙泥土为主,PH值4.2~6.5,非常适宜茶叶等适酸植物生长。在镇中,有一条长达17km的东西向冷寨河,河水清澈见底,四季不断,茶园就分布在冷寨河两岸的的高山峡谷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云雾缭绕,漫射光多,即使在夏季气温高时,早上9点前、下午4点后,茶园都没有太阳直射光照射,正是这样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保靖黄金茶奇特的品质。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称:“黄金茶是一个资源宝库,一座绿色‘金矿’,一种天下最好的绿茶。”
保靖黄金茶这个古老茶树品种品质虽好,但一直以来其传宗接代能力很差。约有1/3不花,即使开花,有2/3不果,不花或花而不实就限制黄金茶子孙繁衍。1991年以前,依靠自然繁殖或播种繁殖的方法,保靖黄金茶一直未能扩大其种植规模,长期育苗试验失败让当地村民失去积极性,每逢开展育苗试验,他们都不愿配合。1993年,保靖县农业局张湘生农艺师带着对黄金茶扦插育苗的憧憬,克服饮食、住宿、交通等困难,从经作站果树育苗的岗位下到县农科所,在黄金村从事保靖黄金茶扦插育苗试验,一干就是3年。通过细致观察研究,张湘生终于发现了保靖黄金茶“花而不实”的秘密——承接异树雄性花粉的“柱头”太短,常被花药掩盖,不能受孕。在黄金村工作的日子里,张湘生、杨晓春等科技工作者依靠科学技术,带领当地村民解决了茶树无性扦插繁殖技术难题。扦插技术在黄金茶树上的成功应用与推广,终于实现了保靖黄金茶的传宗接代。由此沉睡了四百多年的保靖黄金茶,逐渐被科技唤醒。
在1995年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名茶评比会上,来自保靖县偏僻山寨黄金村的黄金茶在21个县市选送的48个样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这引起了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彭继光研究员的震惊。评比会后,他就来到了黄金村。当时的黄金村不通公路,彭继光研究员一路跋山涉水,步行了3个多小时才到了村里。他对保靖黄金茶做了一次系统的实地考察,并亲自做样带回来进行审评和检测。
彭继光研究员对黄金茶做出了“其栗香之浓郁之持久,汤味之醇厚之鲜爽,乃国内名优茶罕见”的评价,并在上海《茶报》上第一次报道了《山沟里的黄金茶》。由于保靖黄金茶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家对它品质成因开展深入探讨。
从此,彭继光研究员也开始了他的黄金茶研发之旅。在没有科研经费的情况下,他自费对保靖黄金茶质量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他用福鼎大白、桃江茶、保靖黄金茶为原料采制绿茶,交叉拼配审评;检测了黄金村茶园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量和速效N、P、K;分析了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内含成分,验证结论是:品质特异主要源于品种,影响因素比例占65%左右,生态环境占35%左右。
2005年,彭继光研究员对保靖黄金茶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氨基酸组成的化学检测,检测结果让人兴奋:氨基酸总量高达7.47%(两次重复均值),其中茶氨酸近70%,二者都比福鼎大白茶高出一倍多,氨基酸含量之高可与浙江安吉白茶齐肩。另外,它的茶多酚含量更丰富,口感比安吉白茶更具特色。彭继光研究员认定这就是黄金茶的亮点,体现保靖黄金茶“口感加保健”双优的综合价值。于是在他的建议下,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与保靖县农业局合作研究开发保靖黄金茶,并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合同,任命彭继光研究员为研发项目总负责人。之后在省、县茶叶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选育出了特早生高茶氨酸绿茶新品系黄金茶1号,同时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化学分析,把保靖黄金茶的研究推到一个新水平。
在彭继光研究员等专家的努力和带领下,黄金茶这颗沉睡400多年的神秘珍宝,逐步向世人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也正因为此,他被人们称为“黄金茶之父”。
为了将黄金茶推向产业化发展阶段,2008年,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又与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斥资500万元,在黄金茶核心区——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建成近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厂和办公楼,安装了清洁化生产线,使加工厂每天可加工干茶1000公斤。建成了集中连片千万株黄金茶种苗繁育基地,这也是湘西地区最大的茶苗基地,基地每年可出圃茶苗1000万株以上,可供扩建茶园200公顷。同时还创办了保靖黄金茶技术创新中心,组织三个工作团队,7个科研分队,开展从种子到茶杯,从标准体系、质量体系、服务体系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全方位研究。
除此之外,保靖县政府还进行了产业模式的探索,依靠“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建立分工协作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按照政府促品牌、科研搞创新、部门抓规范、企业管流通、工厂保生产、农民靠基地的产业分工,建立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现代订单农业新模式,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小规模经营和农产品大品牌建设的矛盾。
在近10年里,保靖黄金茶发展迅速,茶园面积由原来的4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7万亩,并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在扩展。截至2009年年底,范围扩大到两镇一乡30多个村,直接从事保靖黄金茶生产的茶农达到1万余人,全县茶叶年产量92吨,产值1850万元,茶农户均收入1.5万元,比上年增加3000元。现已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茶农增收、企业获利和参与单位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多赢”局面。
如今,在保靖黄金茶北京、广州等地茶叶展会上,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普通消费者,一喝到它,就被它“香、绿、爽、浓”的品质所吸引。保靖黄金茶以它得天独厚的品质和科学的加工工艺,在“2008中国绿茶高峰论坛”上,一举获得金奖。2009年,保靖黄金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10年,保靖黄金茶还获得中国“金芽奖”最具潜力品牌(绿茶)的荣誉。现在,保靖黄金茶不仅在国内小有名气,在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朋友对它也青睐有加。
保靖黄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重视,周强省长指示要把保靖黄金茶产业做大做强。为了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保靖县强力调整产业布局,狠抓保靖黄金茶产业建设,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联姻,实现资金与政策携手,黄金茶产业成为了保靖农业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2010年,保靖县黄金茶产量达120吨,总收入3200万元,占产业区农民收入的34%。
随着保靖黄金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农收入也得到了稳步提高。据统计,保靖黄金茶原产地葫芦镇黄金村是一个173户726人的苗寨,该村目前种植黄金茶5200亩,2010年实现黄金茶销售收入160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全村不仅无人外出务工,每年春茶还要从外雇请2000多人进村采茶。因黄金茶的产业发展,黄金村从昔日十分贫穷落后的苗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湘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示范村。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湖南将以十大举措推进现代茶业建设,打造千亿元茶叶产业。保靖县以此为契机,计划以每年1.5万亩的速度新扩保靖黄金茶园,到2015年年末,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主产区人均达到1亩以上,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4亿元。2020年产值实现9亿元以上。
为此,保靖县政府决定每年捆绑资金1500万元,每年新扩黄金茶园1万亩。把黄金、排吉、傍海、夯吉、夯沙五个村建设成万亩生态黄金茶中心示范带,把原产地黄金村建设成精品示范区。依托省茶叶研究所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品牌优势和遍布全国的市场网络优势,借鉴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以产业带为链,以企业的产销平台为锁”,构建农业产业园区“种、制、销”三环节分工协作的市场经济产业链。引进规模企业直接到产业区投资建厂,建立龙头企业与茶农利益共同体,帮助企业参加省级以上召开的博览会、交易会、评茶会,申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打造黄金茶知名品牌,推进黄金茶产业化经营。
在产品开发上,还将发挥保靖黄金茶丰富的内含成分优势,利用夏秋茶原料发展红茶产品“东方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感需求。发挥吕洞山和两岔河环绕吉首城区和后花园区位优势,结合吕洞风光及特色民寨民居规划建设等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百里民俗旅游观光高效生态茶海,发展休闲生态农业。
未来五年,保靖黄金茶将乘着“十二五”的东风,为湘西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